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4年10月29日上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度被市民街谈巷议的《贵阳市城镇养犬规定》经市人大常委会二审表决,获得通过。作为市人大常委会今年制订的七部地方性法规之一,这部“小狗法规”似乎算不上林城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事件,然而它关系着我们的身边周遭,关系着你我他。更重要的是,该法规平民化的立法关注点、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的立法方式,以及追求各方利益平衡的立法理念,带给了我们很多崭新的东西。规范养犬——立法不再“阳春白雪”翻阅贵阳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不乏涉及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大事项,而养犬问题却也位列其中,我们…  相似文献   

2.
孙钦伟 《中国人大》2011,(14):45-46
《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经历多番磨砺后于2011年2月破茧而出。立法难,执法更难。怎样才能让市民认知、从情感上认同并自觉遵守法规呢?5月9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等参加了上海人大网议日,以“贯彻养犬条例,建设和谐社区”为题与网民进行交流,为5月15日的贯彻实施下了一场“及时雨”。  相似文献   

3.
魏斌 《人大研究》2004,(1):35-36
日前《法制日报》有消息说 ,正在政府有关网站公开向市民征求意见的《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 (送审稿 ) ,仅 5人发表了意见建议。公开征求意见如此“波澜不兴” ,这一现象背后 ,是否有着值得我们深思的内容 ?通过网站把法律法规规章等草案公开向市民征求意见 ,属“开门立法”之一种。上“中国人大新闻”网站 ,“开门立法方兴未艾”一栏中长长的大串链接信息 ,让人感受到各地方人大“开门立法”的“星火燎原”之势 ,地域之广 ,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公开之广 ,从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召开立法听证会 ,到五年立法规划草案公布征求意见 ,…  相似文献   

4.
在前期的立法调研过程中,面对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养犬管理立法研究课题通过广开言路、权衡利弊,已初步形成了“政府管理、行业协助、市民自律”、养犬从“禁养”到“限养”,再到如今的“规范养”的思路,养犬管理将立法博弈前置到立法调研阶段,让各方群体参与其中充分展开博弈,俨然已是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一个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5.
《某市限制养犬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己经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1999年1月1日施行。这部地方性法规,从法规起草到审议通过,广大群众都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关注。赞成者很多,反对者也众,见仁见智,大家在养犬这一小事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民主参与热情。出于对地方性立法技术问题的探讨,现对《条例》从立法技术的角度加以解剖,借此对地方立法在立法技术上存在的共性问题试加论证。一、违法暗数与“法不责众”问题所谓违法暗数,就是潜伏违法总量指标的估价值。所谓潜伏的违法,就是确己发生,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计算到官方…  相似文献   

6.
王洋 《天津人大》2014,(8):13-14
7月25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了《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示地方性法规案办法》,让立法公示成为地方立法工作常态。开门立法、问计于民,是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重要举措。2001年7月26日,《天津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草案)》在《天津日报》全文刊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公示,接受广大市民“评头论足”。  相似文献   

7.
老百姓虽然也有脑袋,但有时却好像用不上,比如在地方立法时。这倒不是老百姓不愿思考,不愿参与,而是在有些地方,立法还是少数人的“密室行动”。也因着这个缘故,当我看到《南京市人大向市民公开征集立法项目》的消息时,就忍不住想写点什么了。近年来,立法民主呼声日高。为了让立法走出“密室”,不少地方已开始注意通过召开立法听证会、公开法规草案等方式开门纳谏。但大张旗鼓地向社会公开征集立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缘起 近日,据有关媒体报道,3年多来,广东省人大网立法专网对24项条例30份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其中“0”意见的8份,约占总量的26.7%,20条法规征求意见稿仅有1人发表意见,占总数六成。意见最多的《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也只有2人参与,发表了135条意见。据透露,通过其他方式收到的来自普通市民意见也并不多。不单是鲜有老百姓问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称,即使“走出去”“上门”请代表发表意见也请不来,每一次法规征求意见稿都发电邮给947名代表,每次收到的反馈仅有1%t’1。事实上,开门立法遇冷并不是广东一省独有的尴尬。就拿安徽省合肥市2013年以来的8项立法来说,近一半在征求意见的环节,参与的市民人数达不到100人。  相似文献   

9.
目前,河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若干规定》。针对相关政府管理部门负责起草法规可能使“部门利益法制化”的问题,该规定提出对有些法规草案可以采取委托或招标方式起草,进一步体现了开门立法、民主立法。规定要求,  相似文献   

10.
狗被认为是人类最亲密的动物"朋友",但与此同时,犬只伤人、犬吠扰民、宠物犬随地排泄、狂犬病疫情等情况时有发生,引发了犬与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许多市民呼吁尽快制定相关法规,来应对养犬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11月10日,备受关注的《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提交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一审。  相似文献   

11.
吴学安 《人权》2003,(5):55-55
不久前,江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的《江苏省暂住人口管理条例》,取消了1994年制定的旧《条例》中“严禁无婚姻证明的男女混住”的条款,一时引来了街谈巷议。有人明确表示反对,认为立法应明确、细化以前的法规,完全否定以前的规定,难免会有诸多社会问题出现,他们甚至担忧,开禁“男女混住”会给卖淫嫖娼,“养小  相似文献   

12.
今年8月8日,上海市人大召开“立法后评估”动员会,对2003年开始实施的《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正式启动立法后评估工作程序。评估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法规实施的效果,包括行政执法、配套性文件的制定等情况以及法规实施所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二是法规中各项制度设计和程序规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是上海市人大自1979年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首次对地方性法规进行立法后评估。一直以来,各地立法机关在法规制定阶段,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特别是实行“开门立法”后,立法机关通过开展立法调研、公布法规草案…  相似文献   

13.
现代立法被称为“阳光下的事业”,民主立法、开门立法也就成为立法法的一个基本要求。实行开门立法,能够充分发扬民主,使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为立法机关与老百姓的交流架起桥梁,实现立法为民做主,由民做主。开门立法是吸纳和表达民意的必由之路,是克服部门利益的有效途径。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在近年来地方立法实践中,始终坚持开门立法,不断开拓创新,探索民主立法新途径。我们在地方立法各个环节都遵循民主原则,特别是在法规草案审议修改过程中广泛征求和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除坚持传统的座谈会、讨论会、论证会等征求意见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他山之石     
《新疆人大》2014,(5):43-44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去年出台了“开门立法”的一揽子规定,每部法规出台前要经立法论证、立法公开、立法听证、专家咨询和表决前评估这“五道口”。而在广州,公众参与立法已形成指南,网上立法听证会凝聚起高人气。  相似文献   

15.
陆拯 《中国人大》2009,(20):29-31
不久前,上海市909名群众联名给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写信,反映养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随后,市人大常委会“上海市养犬管理立法研究”课题组成员专程听取了6位居民代表对本市养犬管理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地方性法规解释的规定,赋予市民申请人大常委会解释地方性法规的权利,并通过当地媒体公布,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随后,一些市民就成都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中有关汽车线路实行专运权的不同理解,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对相关条款解释的申请,法工委在接到申请后的第三天就作出了明确的书面解释,使该市公共汽车运输线路整顿工作平稳进行。“制定这项规定有创新意识”,受到了法律专家众口一辞的肯定。众所周知,立法是一个程序非常复杂专业性极强的过程,随着以人为本、开门立法宗旨的确立,一件法规的出台…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月1日,贵阳市人大常委会颁布的《贵阳城镇养犬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施行。迄今已四年,但收效甚微,诸如恶犬伤人,纵犬扰民、狗粪遍地、狗户口无处上等等问题层出不穷,广大市民无奈之情溢于言表。有鉴于此,不久前《贵州商报》曾刊发《养犬规定施行三年成空文》的报道,列举种种事实,呼吁相关部门重视养狗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按照现代法治理念,法律、法规不再是立法机关专属的“私人产品”,而是涉及社会各方面利益的“公共产品”。立法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广纳民意的过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不断发展,立法民主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鲜明的特点。不少地方不仅实行了“开门立法”,在立法程序广泛听取社会民众的意见,而且还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征集立法项目,以确保制定的法律、法规符合民众的利益和市场的需求。这就使得,区县人大参与地方立法工作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这一次对《保护条例》立法的后评估,也是市人大自依法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首次对地方性法规进行立法后评估。就立法而言,这两个环节也包含了两个创新:《保护条例》立法过程中采用立法听证的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开门立法这是一个创新;这次对《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后的社会效果、存在的问题的“回头看”,立法后评估又是一个重要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高静:通过立法治“狗患”是个好办法如何治理“狗患”成为时下热议的话题。江苏省南京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高静撰文介绍说,在2007年3月27日召开的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南京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正式提交会议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