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人大》2007,(1):29-29
“十五”期间,玉树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6亿元,比“十五”计划提高6.1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4.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2602元提高到2005年的4363.6元,年均增长10.87%;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的经济总量和效益目标是:到2010年非公经济增加值达2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50%,上缴税金2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于对省情的正确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青海人大》2006,(1):61-61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海东地区上下抓机遇、调思路、求发展,促落实,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39124亿元升至2004年的6675亿元,年均增长12.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的14.12亿元升至2004年的30.54亿元,年均增长21.2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0年的144亿元升至2004年的2.15亿元,年均增长11.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从2000年的4448元升至2004年的6391元,年均增长11.16%。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119元升至2004年的1764元,年均增长12.00%。城乡基础条件明显改善。2000年-2004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13.94亿元,是“九五”前四年的3倍。等级公路通车里程达4237公里;  相似文献   

4.
1、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十一五”时期,合肥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揽,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壮大主导产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以水活、路通、信息畅为重点,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精心实施小城镇建设,推进合肥农村城市化进程。到2010年,县域生产总值达到550亿元,力争6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28%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力争6000元,年均增长11.4%以…  相似文献   

5.
30年来,在中央、四川省纪委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彝乡儿女感恩奋进,开启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伟大征程。如今,马边彝族自治县在全省51个少数民族县县级经济综合评价排名第15位,并荣获"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称号。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87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超乐山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增速居全市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33.39亿元,增长  相似文献   

6.
台湾经济发展的过去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台湾战后经济发展的成绩 台湾土地面积3.6万平方公里,目前,人口2300万。战后,台湾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第一,经济增长迅速,地区实力加强。1952—1998年,台湾GNP年均增长速度高达8.35%,超过发达国家和地区3%左右的速度。台湾地区GNP由1952年的16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2620亿美元,增长163倍。台湾地区经济实力排世界第20位。  相似文献   

7.
开宏 《人事天地》2006,(12):11-12
近年来,上思县经济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03年以来,会县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4%,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8%,2004年荣获广西“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综合经济实力上升23位。今年来,全县经济发展又迎来速度最快、增长质量最好的时期,多项经济指标增长率均超过30%。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该县强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凝聚力、执行力、规范力、创造力、竞争力”建设的结果。经过几年的积极探索,初步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措施,也逐渐打造出坚强的领导班子和建成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8.
地处秦巴深山的竹溪县,似乎一直是“贫困”的代名词。近几年,“贫困”状况快速改变:2003年,竹溪县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7项重要指标增幅居全省前10位;在2003至2004年度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考评中,排名第8位,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一串串数字,与一个人的名字紧紧相联,凝聚着他为加快竹溪发展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相似文献   

9.
实践证明,县域经济要不断实现新的增长和超越,就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关键点,选准突破口,推动大发展。作为经济欠发达的潼南县,近年来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努力实现富民兴县”目标,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特色经济、城镇经济、外向型经济上大做文章,开拓进取,使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1年,潼南县GDP达到35.4亿元,比1996年增长71.1%,年均递增11.3%,连续5年超过重庆全市平均增长水平,居全市区县(市)第20位;地…  相似文献   

10.
与1998年对比,2003年本地生产总值(GDP)从263.5亿元增加到476.7亿元,年均增长12.8%;工业总产值从492亿元增加到1036.6亿元,年均增长19.3%;地方财政总收入从24.3亿元增加到49.1亿元,年均增长15.2%。2003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2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5517元,分别比1998年增长21.8%和45.4%。珠海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沙湾区将按照“优化发展环境,壮大经济支柱,创新运行机制,推进和谐发展”的工作思路,努力把沙湾建成乐山市“经济活力强,人居环境好,文化品位高”的工业强区和文化旅游区。到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GDP)、财税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在2005年实绩的基础上翻一番,力争工业经济进入全省30强,综合经济评价进入全省山区县前三名。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期间,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坚持“强基础、兴产业、重民生、促和谐”,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一五”末实现生产总值22.7亿元,年均增长21%;地方财政收入2.8亿元,年均增长27%: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年均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2210元,年均增长8.5%……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的各项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四川省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1991年至2000年全省GNP年均增长31.8%,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5.4%(以当年价计算)。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城市化进程亦相应加快,城市逐渐成为我省区域经济中的核心力量和主体。但我省长期以来是一个农业和资源大省,城市化起点较低,加上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省城市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以下就我省城市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作一探讨。 一、城市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城市化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主要载体,是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作为我省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通过近20年的发展,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经济在我省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接近全省的一半份额。(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全省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加快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来抓,不断解放思想、完善政策,加大了扶持和服务力度,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2005年全省中小企业6.65万户,完成增加值137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0%;非公有制企业79.7万户(含个体工商户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15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5%,对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非公有制经济实现了“三分天下有其一”。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支撑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全省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成为地方财政收入和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昌江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建省二十年来,昌江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非凡成就,2008年前三季度,全县工业经济实现生产总值3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8%,地方财政收入3.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9.5%,整体经济发展速度居全省前列,跨人全省工业强县、财政富县的行列。在全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在工业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强势推动下,农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培育了芒果、香蕉、香水菠萝、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是一个县行政区划范围内的经济总和,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新形势,如何理清发展思路,加快振兴县域经济,是摆在各级、各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安图,始终抓住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这一要务不动摇,紧紧围绕“建设以长白山文化为底蕴的生态经济强县”这一奋斗目标,突出培育“矿产、旅游、矿泉水”三大支柱产业和“绿色能源、现代林牧特产、医药、节能环保建材”四大优势产业,拉动安图县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对比2005年,2009年安图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3.8亿元,年均增长15.93%;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4亿元,年  相似文献   

17.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一,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拓展对外开放领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4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经济总量居全国第11位,人均总量居第7位;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电子、石化、机械三大主导产业的地位日益凸显;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现代化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对外交流与合作向纵深拓展,国际化、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与此同时,福建注重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相似文献   

18.
“十五”以来.在中共云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云南的农业农村工作也和全省其他经济工作一样,在遏制下滑、止跌回升的进程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到“十五”末.全省农业增加值超过6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人突破2000元.粮食总产量突破1500万吨,肉类总产量突破300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51.3%、35.3%、2.2%和46.2%.年均增长分别为8.6%、6.2%、0.4%和7.9%。烤烟、茶叶、花卉等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稳健强劲。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中共夹江县委、县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精神及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紧紧抓住扩权强县的战略机遇,以产业发展年和十大惠民行动为载体,着力推进实力夹江、法治夹江、文明夹江、和谐夹江“四位一体”建设,有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2.66亿元.同比增长1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2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亿元,同比增长20.28%;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851万元,同比增…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建设发达边疆近海省总体战略纲要》中指出:“到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130元,年均递增9%;2010年达到10420元,年均递增10%。”做到“面向两海,构筑两带,产业升级,整体升位。”从而使全省从温饱型进入小康型。可见,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要完成这项任务,就要大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我省工业化进程。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从不发达走向发达,必然要走这样一条道路,即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由大不断缩小,第二产业由上升到缩小,第三产业的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