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0,(1):92-93
于海波在《长自学刊》2009年第3期撰文认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物质生产是一切社会现象产生的基础这一基本观点来看,网络文化就是以计算机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以虚拟网络空间为存在形式的现代新型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是对现代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心理发展状态的反映,也是对现实文化和传统历史文化的再造和继承。  相似文献   

2.
杨红  刘云 《求索》2013,(5):152-154
网络用语的流行既是现代网络文化方兴未艾的表现。同时也对传统文化产生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网络上“犀利哥”、“表叔”、“房姐”、“咆哮姐”等词频频的出现.冲击着传统汉语称谓语的表达方式。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称谓语的改变表征了人们现实社会结构、社会关系的变迁,但称谓系统有着自身的独立性.借用网络平台表现其人文性和主观性。对网络称谓语的合理、恰当使用.不仅需要网民的自觉,也需要政府文化部门积极介入引导.推动网络用语的有序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     
<正>随着社会的开放,以及民主参与的兴起,作为网络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政治段子,不仅深刻反映着民众对各类政治事件的看法,也蕴含着复杂的社会政治心理。网络政治段子本身就是政治文化,其简短、诙谐、锋利、反映现实等特点与青年文化反现实、反传统,甚至破坏性的特征高度契合,传播网络政治段子已成为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本期的三篇文章,从网络政治段子的定义、性质、理论基础、功能,以及青年对网络政治段子的态度等方面做了深入的分析,明确指出,在对待各种网络政治段子的态度上,更多  相似文献   

4.
一、“现代化”对传统中国的挑战“现代化”自二次大战以来成为一个广为流行的概念。关于现代化概念的定义,学术界众说纷纭,但其共同点仍是显而易见的———多以“科技知识”和“社会变迁”为要旨,强调人类与空间环境(自然、社会)以及时间环境(传统、现代)的协调。我们由此可大致上把“现代化”理解为一个人类在科技革命的激荡下社会转型的全球性社会变迁的过程和所要达到的水平。文化模式表征一种文化的特定的价值取向和主导精神。关于中国文化的主导精神和价值模式,梁漱溟用“伦理本位”四个字作了简明精辟的概括。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价值观念是中华文明演化过程中反映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的思想观念形态。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既有历史的、阶级的特殊内容,也有民族的、人类的普遍价值;既有糟粕,也有精华。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转换,不仅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而且也是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重要实践问题。面对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以及反传统的现代性的冲击,中华传统价值观念陷入了重重困境,然而,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价值共识、文化契合的内在规律以及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向为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转换提供了现实可能。中华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转换,必须立足于中华文化土壤,与马克思主义深度融合,汲取世界优秀文化中的精髓,正确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和发展的内在关联性,使之更好地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信息化阶段。在信息化社会中 ,社会文化呈现出内容的多元化、传播的高速性和广泛性、创新的群体性、“文化反哺”的普遍性等不同于传统工业社会的特点。信息化社会为公安院校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也使其面临许多问题。要想使公安院校校园文化朝着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 ,必须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文化 ,采取技术手段对消极有害信息进行遏制 ,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既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应有之意,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必要举措。然而在实践中,如何科学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如何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如何把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些理论和现实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8.
"文化经济":历史嬗变与民族复兴的契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谢名家 《思想战线》2006,32(1):31-38
“文化经济”是一个新的时代命题和战略构想。文化与经济相互作用的运动,在现代社会以前是以潜在的朴素的形态存在着。文化经济一体化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人类社会物质基础、政治环境、价值理念不断演化、变迁的历史过程。“文化经济”展现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最佳契机和发展路径,文化经济的核心是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统一,目标是促进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网络的兴起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重塑了作为支撑政治发展价值基础的政治文化.青年作为网络社会的成员主体,凭借自身在技术、知识以及思维方面的优势,以其独特的方式构建着自己的网络政治文化.青年网络政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公民文化之于沟通与说服、竞争与合作、一致与多元、变革与稳定的内在要求,使得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价值基础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对青年网络政治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功能作了详细考察,并结合金登的“多源流”政策分析模型,进一步阐释了在这一新型政治文化影响之下作为网民主体的青年网络政策参与过程.试图为我国合理监管互联网,建设健康的青年网络政治文化,实现青年合理、有序地网络政策参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程云瑞 《湖湘论坛》2001,14(2):49-51
党的十五大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经济、政治相对应,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作为独立部分列出;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把先进文化同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可见先进文化在世纪之交的独特地位。站在伟大民族复兴的视角,深刻领会先进文化的内涵,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就不能不关注正在影响人类思维、生存、生产、生活方式的网络。在网上确立先进文化的主导地位,不仅是现实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一、直面国外政治…  相似文献   

11.
陈洪东 《求索》2013,(4):225-228
急剧的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牵涉空间结构、城乡经济及社会文化等一系列内容的深刻转变。通过解析村落家屋文化和住居形态及其现代化过程,可以窥见乡村在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变迁,认识和理解区域社会与文化的历史及现实。以成都东山客家乡村家屋文化变迁为个案,研究发现,在传统社会,家屋是居住空间、礼制空间与神圣空间的聚合;改革开放以来,住居文化变迁的主表现是以礼制文化的逐步转型和以家屋"祛魅"为主特征的传统向现代的嬗变及住居的世俗化。它同时反映了整个社会文化的变迁历程和特征。  相似文献   

12.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社会行动本质上源于现实文化语境中的社会冲突。西方自由主义文化和中国关系本位文化导致了不同的网络政治行动逻辑。因此,转型社会时期的中国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在从线上向线下转化方面受传统文化背景的限制,其一是中国人社会行为中"私"的核心特质导致线上的政治参与活动虽有较大的舆论冲击力,但在线下的组织发展方面却因为社会信任危机而难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其二是网络对中国社会文化中原本就有的脸面分离现象具有进一步的分化作用,因而无法对社会民主政治形态发生根本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道德无时无刻不存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同于人类历史上的其它社会形态,同这些社会有着本质区别,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需要一种道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文化的精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建和传承的物质精神成果 ,意识形态是自觉地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利益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作为过去历史活动的表征 ,经过选择和积淀的传统文化构成了特定意识形态观念体系的思想源泉和心理支撑。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反映出现实对历史的延续 ,社会主义观念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折射出民族文化的底蕴与铺垫。认识和把握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由此具有了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侗族以万物有灵的宗神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为主要内 容的原始宗教形态。指出侗族的原始宗教是其社会历史发展的反映。作为传统文化的原始宗教 具有历史的制约性和现实的直接性。在建设新文化的今天要重视传统,又必须走出传统,要吸收 外来文化,又不能盲目全盘接收。  相似文献   

16.
蒙一丁 《长白学刊》2010,(3):137-140
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来看,传统社会形态的现代转型,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互动、配合与促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文化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也已经和还在继续发生着伟大的历史性变迁,从而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法兰克福学派在研究社会心理方面的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来理解社会心理现象。本文认为这一学派的主要思想是提出社会心理是人类历史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强调把心理分析运用于历史 ;提出社会心理过滤机制 ,并把它作为历史的中介 ;对现代西方社会心理的形成及其历史功能作了独到的分析。作者理解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社会心理理论的意义 ,认为它不仅揭示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对人的控制 ,有助于我们加深理解现代西方社会统治的新形式 ,具有现实的政治意义。而且 ,该理论也深化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理论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孙Min 《岭南学刊》2001,(6):98-100
一场跨越时空的新的信息网络革命 ,将比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技术革命所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带来的冲击更为巨大 ,它将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工作和学习方式。在这场革命中 ,信息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同的社会主体拥有的资源优势可以说是信息资源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网络正是以信息为“中介”实现了对现实社会的“数字化的表现” ,众多社会关系实现了在网络上的“重新组合和再现”。整体而言 ,网络这种对现实社会的“集合功能”使得网络宛如独立于现实社会的另一个“虚拟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 ,“分工”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文化生产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曾说:“人类的最高任务就是了解经济进化的这个客观逻辑的一切主要之点。”这个“主要之点”就是生产力。只要把握住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就能抓住历史发展的主线,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时代发展到今天,提出文化生产力的概念,具有重大的意义。从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形态可以看出,生产力是不断发展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质上越来越先进,量上越来越大。所以,人类社会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代替落后生产力的过程。因此,文化生产力是更新的生产力,是生产力的现代形态。文化生产力的科学内涵作为生产力的现代形态的文化生产力是有特定内涵的,它包括…  相似文献   

20.
中国儒家政治文化传统发生了断裂。这种断裂源于传统与“现代性”社会架构整体上的不可通约性所造成的。当制度发生变更后,其儒家政治文化传统在文化心理层面上的积淀使这种断裂实际上藕断丝连。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我们将对这一传统如何抉择?“内圣”开出“新外王”是新儒家的抉择;摈弃传统,走出政治儒学是西方自由主义者的抉择。本文则认为,应在现代性社会建构框架内对儒家政治文化传统进行重塑,力求对传统整体构架中与“现代性”相一致的支离破碎的自由观念在现代性社会构架中得以“抽象的继承”,并使这一传统在摆脱其小农经济的经济基础和宗法家族制的社会基础上消解其专制性特征,从而赋予其现代自由民主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