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巧合”和“果报”模式在话本中的结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本小说结构最普泛化、同时也最内在的根源是“巧合”和“果报”模式。巧合使得话本小说曲折摇曳、高潮迭起。它的运用及实现方式又紧紧与情节动力、报应逻辑联系在一起。话本小说接受“果报”观念 ,主要亦体现在结构思维上。“果报”观念在话本小说的构思起结、表达劝惩方面非常明显。情节进展中的“果报”形式更易显示出“果报”模式在结构上的意义。“果报”观念和逻辑的使用有利于劝惩、教化 ,但亦有损小说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2.
自蒲松龄《聊斋志异》后,在文言小说创作中形成“摹蒲”趋尚,名之为藻绘小说,然对藻绘小说的艺术个性及借鉴意义未得深究.从以蒲松龄为代表的思想“有意”与艺术“有意”,探讨了藻绘小说在小说叙述观念、风格上与“他类”文言小说的本质区别,以及在小说语言、情节、人物等如何运用小说的技巧及经验原型,突破文言的容受性,使文言小说成为一个具有组织性的架构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空间形式: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龙迪勇 《思想战线》2005,31(6):102-109
长期以来,叙事学理论对时间问题关注较多,对空间问题着力甚少。在关于现代小说叙事结构“空间形式”的探讨中,其“空间”非指日常生活经验中具体的物件或场所,而是一种抽象空间、知觉空间、“虚幻空间”。只有在完全弄清楚了小说的时间线索,并对整部小说的结构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这种“空间”才能在读者的意识中呈现出来。构成现代小说空间形式的要件是时间,或者说时间系列。小说的空间形式必须建立在时间逻辑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叙事的秩序;只有“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创造性结合,才是创作伟大小说的条件,也是未来小说发展的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4.
姚公涛 《求索》2011,(9):193-195
“新小说”的叙事话语有文体的综合、意义的反讽、声音的复合、语式的自然等特征。“新小说”文体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它从小说话语文体自身特点出发,融戏剧话语、电影话语、散文话语等话语文体于一体。从意义构成上看,“新小说”的反讽主要表现在叙事中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声音上的复合型是“新小说”叙事话语的又一重要特点,主要表现在叙述中有各种叙述声音的融合。从叙述语式构成看,“新小说”叙事话语主要呈现叙述者与“物”和谐并列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李兴阳 《理论月刊》2004,7(3):108-111
早期创造社以自处边缘的社会文化心态,新创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独立自主的以浪漫主义为主导倾向的现代小说理论批评体系。在“五四”时期,这是特异于“文研会”等社团的现代小说理论新创,对后来的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批评史产生了不可低估的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对其唯真唯美的小说观念、“自叙传”小说创作论和身边小说、心理分析小说及历史小说等小说形态论作了论析。  相似文献   

6.
陈燕  张译文 《求索》2011,(10):205-207
文体艺术的嬗变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的一个鲜明标志。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历程中追求“现代性”的表现分支,其在文体艺术上呈现出的特征也尤为鲜明的代表了部分中国现代小说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渡。沈从文湘西小说在文体艺术上的最大表征就是其呈现的诗化文体。本文从湘西小说诗化文体形成的异域影响源以及所接受的传统文化的影响、湘西小说诗化文体的具体表现这两个大的向度,阐释沈从文湘西小说诗化文体的“因”与“果”,意图揭示诗化文体在中国现代文学进程中被呈现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正> 短短几年,新潮小说已是历经宠辱了。评论界时而视新潮小说为尽压“六宫粉黛”的皇后,奉给它先锋派的桂冠;时而又贬之为“伪现代派”,给以冷遇,似乎它已寂寞成“独坐说玄宗”的白头宫女。真是说不尽的新潮小说。究竟如何评说这一文学现象?《湖北社会科学》杂志社约请华中师大文学评论研究生班于三月十五日在桂子山就此问题进行了座谈,研究生们无甚顾虑,抵掌而谈,时有交锋,侃出不少饶有兴味的话题。小说的迷宫新潮小说在艺术追求、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上都有别于现实主义小说。这次座谈的首要话题便是:新潮小说是什么。与会者绕过概念的“黑箱”,对新潮小说(或曰现代主义小说、先锋派小说、实验小说、探索小说)并未作过多的界定。新潮小说的出现最初是对西方现代派作品技巧的剥离和移置。这主要指以王蒙为代表的“东方意识流”作品和“寻根派”作品,及至八四、八五年开始出现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出  相似文献   

8.
温奉桥 《青年论坛》2004,(3):125-127
“政治意识”是理解王蒙的一把钥匙 ,也是王蒙小说的统一文化心态。无论是他的“反思”小说还是后来的“季节”系列小说 ,“政治意识”是一以贯之的。“政治意识”的独特性构成了王蒙小说的显著品格  相似文献   

9.
黄春慧  韩伟表 《求索》2008,(1):166-168
在中国现代小说发展史上,流贯着一脉散文化小说的创作传统。纵观散文化小说,它们无不体现出一种“水性”。这种“水性”在表层表现为“水的背景”,在深层上却表现为文本中弥漫着的阴柔气质,表现为单纯美善的人物和散化随意的结构。本文透过对散文化小说“水情结”的剖析,透视散文化小说诗性世界的文学魅力和艺术感召力。  相似文献   

10.
邹昊 《求索》2011,(11):212-213,227
废名的乡土小说写作,是在意欲独立营造文学的梦境,塑造一种“静穆、和谐、优美、典雅”的乡土中国镜像。为了实现对这种诗意乡土中国镜像的建构,废名建构了属于自己的乡土小说艺术观并将这种艺术观念实践于具体的乡土小说书写之中。废名认为,小说写作绝对不能是对现实生活的简单模仿,而是在与现实生活拉开一定距离之后所进行的审美性观照,只有如此,小说写作才能获得“诗意”与“梦幻”般的艺术世界;而这这种艺术世界,才能是“关”的世界。本文即意在通过结合废名具体的乡土小说文本,在“文学梦境的追求”、“叙述静穆和谐的乡土镜像”、“独特意境的营造”三个具体的角度上,展开对废名乡土小说艺术观的探析。  相似文献   

11.
张方 《理论月刊》2002,(6):49-52
中国传统小说人物论深受绘画美学的影响,画论中的“传神写照”、“气韵生动”以及“虚实相生”较早地把“有无”、“虚实”的观念化作绘画艺术的规律及命题。这些规律及命题被小说理论批评所借鉴,形成以“传神”为旨趣的人物形象之论。中国古典小说中人物形象以“白描”为特长,而“白描”手法能给读者提供极富弹性的想象空间,是所谓“笔外神情”。“传神”既是中国传统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征,也体现为小说家写人的艺术经验和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2.
“新写实”小说流派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的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写实”小说可以从“新写”和“新实”两方面进行理解和阐述。“新写实”小说仍然是一个现实主义小说流派,但又不完全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它是在传统(经典)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思潮的对峙中,采取现实主义直面现实的精神和再现生活的方法,同时又接受了现代主义思潮的某些影响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  相似文献   

13.
刘进军 《青年论坛》2009,(3):131-133
新时期的古代历史题材小说完美地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融合起来,达到了历史的本质真实和艺术形象真实的内在统一,焕发出“真实”的光芒。首先,新时期古代历史题材小说以重大的历史真实事件来结构小说;其次,新时期古代历史题材小说塑造了一批真实的历史人物;最后,新时期古代历史题材小说在文本中营造了真实、浓厚的历史氛围。  相似文献   

14.
“传奇”叙事与中国现代小说发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东 《求索》2007,(10):194-196
“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传统叙事模式,也是中外小说“异构同质”的叙事传统之一,并在“传统与发展”的意义土,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发端的重要背景和叙事要素。  相似文献   

15.
厉向君 《前沿》2008,(11):191-193
笔者对何满子先生的《有权拒绝有权鄙视——从知人论世谈无名氏》一文有不同看法,提出商榷。如1、“汉贼不两立”的立场与讲“宽容”、“中庸”,并非“和光同尘,含垢藏瑕”,也非“昧于是非,不辩良莠”,更非“随风起偃”。2、对无名氏的小说与“与抗战无关”的黄色小说一样看待及关于“战国策”派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16.
“反本质主义”既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基本质素,也是中国后现代小说批评话语的根本立场。“反本质主义”批评提出的直接目标在于颠覆现代性的“本质主义”文学观,倡导所谓“反本质主义”的文学写作。依据这一批评观,90年代中国小说被阐释为对没有“本质”的生活现象的直接书写和不顾一切的文本生产。中国90年代后现代小说批评话语的“反本质主义”倾向充分体现在陈晓明所使用的“现在主义写作”、“仿真叙事”和“欲望化叙事”三个术语之中。  相似文献   

17.
萨缪埃尔·贝凯特(Samual Beckett,1906—)是爱尔兰血统的法国籍剧作家和小说家,本世纪五六十年代盛行于欧美的荒诞派戏剧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由于他所写的戏剧,以其违反戏剧传统的惊世骇俗的面貌轰动一时,被人们称为“反戏剧派”和“先锋派”戏剧;同样,他所写的小说,一反小说的传统写法,因此有人称之为“反小说”或“新小说”。  相似文献   

18.
魔幻现实主义与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为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百年孤独》为例,从文学的“现实性”和“真实性”、小说的时间处理艺术、小说的史诗性三个方面,探讨了马尔克斯笔下的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对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文学具有主题的多元化、形式的多样化的特点。“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新写实”小说等各具独特,而改革小说可谓是最具有时代色彩的文学品种。总的来说,改革小说呈现出三种形态,即80年代前期的“理想型”、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前期的“现实型”,90年代后期的“现实+理想型”,这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前进历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工作重心转向四个现代化建设,改革文学应运而生。1979年《人民文学》第7期推出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蒋子龙) ,被视为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之后,《开拓…  相似文献   

20.
官场小说近几年持续升温,在职官员逐渐成为创作的主力军。不少读者对作者的特殊身份充满兴趣,意图通过官场小说来洞窥官场文化,甚至将之奉为“官场教科书”。“中国官场文学第一人”王跃文曾说,好的官场小说,其实就是在给官场和官员“祛魅”。然而,目前许多人心目中的“官场教科书”,实际上只是作者笔下的“假官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