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教育是与现代社会相对应的。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把培养人的主体性作为根本目标。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德育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德育叙事即通过德育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德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并使德育活动获得解释性的意义理解。其对德育者、德育对象、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方式都具有突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是人才工程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要完成好这一任务,使学生成为言行一致、知行统一的人,就必须借助德育实践,必须在德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主体需要,以实现德育价值,提升德育效果。目前德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未成年人德育实效性缺失问题比较严重,要改善这种状况,除了需要在改革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优化德育环境等方面做出努力外,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把未成年人理解成积极行动着的主体,给予充分尊重;把养成教育作为提高未成年人德育实效性的着力点;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为未成年人德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德育观是教育观的组成部分,现代社会要求我们树立与时代性质、德育目标等相适应的新德育观,即以人为本的主体一发展性德育观;连结生活世界的生活德育观;面向整个社会的终身德育观;经及充分满足人的复杂性的综合德育观。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道德现状反映出当前德育教育效果不容乐观,德育智慧内容的缺失是使德育失去魅力,影响德育实效性的主要因素。面对当前德育现状,迫切需要德育智慧内容的回归。应从主体性、情感性和实践性智慧三个方面,深入理解德育智慧的涵义,深究其缺失的根本原因,最终从德育环境、德育目的和德育教育主体的教育手段等三个方面探索德育智慧内容的有效补救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青年亚文化是以青年大学生为文化主体的一种非主流文化,他的外部生成环境是大众文化和新媒介技术的流行,内在心理特质是青年大学生崇尚多元化、差异性,追求认同感.这就决定了高校德育管理与青年亚文化的互生性,德育管理能正确引导青年亚文化,而青年亚文化能保持德育管理的生命力活力.因此要加强德育主导性,注重人格教育,发展实践德育,推广媒体德育.  相似文献   

8.
实施和谐德育对建设我国的和谐社会、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孔子德育思想内容丰富,其德育首位、全面发展,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突出主体、注重个性等理念为高校构建和谐德育提供了极富价值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过程性的存在,德育的研究应该由传统的决定性研究范式向过程性研究范式转变。过程哲学视野中的德育是以内部系统之间及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推动个体德性生长的动态过程。德育的动态性、系统性和主体性等过程性特征要求教育工作者逐步实现传统德育理念的过程性转向:德育着力点—外塑性转向内生性;德育模式选择—由简单机械性转向有机系统性;德育角色定位—由二元对立性转向主体间性;德育实施方式—由理性控制性转向自由体验性;德育效果评价—由终结性转向过程性。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的研究生德育进行改革和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双主体”开放式研究生德育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发展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均为德育主体的双主体性的特征.为研究生德育建设展现了新的发展方向。德育工作者和广大研究生协同作用.通过拓展研究生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创设多层次、仝方位的研究生的育人环境与体系、拓宽研究生德育的途径来构建开放式研究生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担负起塑造大学生时代精神品格、促使大学生现代道德现念生成的使命,它突出、强调大学生作为道德主体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动性。以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德育的具体方法,就是按职业道德人格构成确定高校德育内容,以职业实践为定向,贯彻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原则,将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与道德品质养成、职业道德人格培养与典型、理想职业道德人格塑造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德育要实现社会发展价值与个体发展价值的统一,关键是规范性与主体性的统一.但学界过去对屯此所作的论证由于基于"社会一规范性"、"个体一主体性"这种简单对应对立的思维模式,因而并未找到二者有机统一的内在机理.从道德的根本属性上看,一定时代的普遍伦理、一定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一定阶级的价值导向以及个体人格理想的规范性同类的主体性、文化与阶级主体性和个体主体性在其内部结构层次上是交互统一的.为确立上述德育价值观在市场经济中的实践形态,应对传统内容派和现代形式派德育模式作辩证分析,从认识、实践、审美的角度对德育中的主客体关系进行全面理解和运用,把主体性资源的开发同道德价值的规范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德育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作用要得以实现,必须注重并研究德育工作方式。在新形势下,德育可以采取确保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研究德育内容与目标相契合的方法三种有效方式来开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德育仍处于一种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下 ,教育方式上被动灌输 ,教学内容上缺乏时代感 ,重知轻行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必须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重塑合理的道德理念 ,开辟多样的德育途径等措施 ,来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的德育观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德育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德育的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德育的内容要体现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统一;德育的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德育工作者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相似文献   

16.
面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改进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对探讨高校德育有效性有着重要启迪意义。当前,要加强高校德育有效性一是要正视现实,走出困境。其中重点是要把德育列入高校党政领导的重要议事日程、树立高校德育新观念、德育工作要有创新、加强高校德育队伍建设等;二是要开动脑筋,抓出实效。即通过加强行为规范训练、宣传典型、树榜样、参观党史展览爱国主义教育等方式对学生施加影响,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发展人的主体性,增加道德独立能力、判断能力,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主体性与大学生的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大学生道德主体性方面的欠缺,应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改革德育模式和增加主体践行能力等多种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期 ,高校的德育工作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又充满着无限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要真正理解德育的目的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构建新的德育评价体系 ,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理念 ,运用新技术 ,开辟德育新途径 ,加强高校德育干部队伍的规范性建设。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探索新思路。要更新德育理念,重视德育客体的主体性,做大学生知心朋友,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德育过程;要更新德育载体,增强德育工作吸引力,开拓多样化形式,加强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要创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强化养成教育,实施综合教育,渗透情感教育,坚持身教示范。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加强师范生德育管理的重要性 ,阐述了在具体工作中德育管理应遵循的规律 :要遵循多层次原则 ;要遵循自我教育的原则 ;要遵循疏导的原则 ;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为师范院校德育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