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宏远 《党政论坛》2009,(16):28-29
喜欢拿自己与中国比 印度总喜欢与中国进行对比,“凡中国有的,印度一定要有;中国没有的,印度也要有”。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中国2006年底刚一公布载人登月计划,印度立即就表示“决不能落在中国的后面”。随后,印度宣布将在2020年之前把印度的宇航员送上月球,这样就比中国提前了4年。  相似文献   

2.
永远掩盖不了真相———对印度国防部长的谎言世界人民说不唐天日从5月中旬印度进行核试验前后,到最近印度议会有关预算的辩论,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多次公开跳出来制造“中国威胁论”,先是一再耸人听闻地散布“中国是印度的头号威胁”,后又无中生有地诬蔑“中国侵...  相似文献   

3.
《瞭望》1999,(52)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程瑞声认为:目前印度是南亚的区域性大国。随着印度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估计印度在对世纪中叶前后将进入世界大国的行列,也很有可能成为多极世界的一极。据世界银行根据购买力平价法估计,目前印度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五位,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到2020年可能发展到居世界第四位。印度已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科技在发展中国家居领先地位;在原子能的开发利用、航天等方面均有相当水平,电子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主要软件中心之一;粮食已能自足,并略有出口。随着经济改革的继续进行,印度有可…  相似文献   

4.
不少印度人对眼中的中国形象,充满成见。首先,真心忧虑印度入侵中国的中国人极少,衷心相信中国威胁论的印度人(特别在精英阶层当中)极多。毕竟印度民族主义和中国民族主义一样,近年也有发酵趋势,虽然今天已没有人民党执政时的由上而下,但“印度也要崛起”依然是印度精英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5.
印度谋求成为世界大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大发展中国 家,也是南亚首屈一指的政 治、经济和军事大国。印度独立后,从尼赫鲁为首的第一代执政者开始,就把“富国强兵”、称雄南亚,确立印度的支配国地位,尔后利用印度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和资源丰富的优势,挺进印度洋,跻身世界大国之列作为印度的长远战略目标。 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出现了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印度认为这一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新形势是印度实现其世界大国战略目标的难得机会。印度政府总体上奉行以发展高科技、提高综合国力为核心的国家战略,加大经济改革的力度,力争在21世纪初继续…  相似文献   

6.
2009年岁末,越南、印度两个亚洲新兴经济体不约而同地宣布,遇到了严峻的通货膨胀形势。2009-12月24日,越南国家统计局宣布,当月越南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6.52%,为2009年4月以来最高。印度经济决策部门也警告称,印度已处于通胀危险中,通胀率预计超过6%。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9,(42)
1998年度,印度软件出口23亿美元,是中因的30化预计1999年度的出口将达到35亿美元。在全球有250多家世界性的大公司采用了印度的软件,其中在"《幸福》55家"公司中,有多达142家公司从印度购买软件解决方案、像AT&T、花旗银行、通用汽车、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名牌厂商都在此之列。印度一跃成为姓美国之后的世界上又一软件大国,以是比尔·盖茨提四人们:未来囊大的软件开发地既不是欧洲,也不是日本,而是印度。印度的软件业之所以能在众多产业中如日中天,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在政策上的大力扶持。正如印度信息产业&责人所说:"...··…  相似文献   

8.
印度与中国,同为世界上东方文明古国。 1924年5月21日,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应中国学者之邀率团访华,在太原与当时的军阀政客阎锡山有过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请问阎先生,什么是东方文化?""东方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中’字。"我们此行经上海、天津、北京,为什么见不到一点中道文化的痕迹呢?""不只上海、天津、北京找不到,就是太原也找不到,你们想要找,去乡村可以找到一点。"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8,(5)
季羡林:获印度荣誉公民奖1月27日,曾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及印度传统的其他方面引入中国的著名学者季羡林获得"印度公民荣誉奖",这是印度首次"跨过喜马拉雅山"把这个殊荣授予中国人。97岁高龄的季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文学系,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廷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1946年  相似文献   

10.
钱彤 《瞭望》1999,(17)
印度4月11日试射了中程导弹。人们惊诧,在这片连二战战火都未曾燃到的和平土地上,缘何一而再,再而三地爆出建立核武库的冲天巨响?显然,虽然印度不到一年前的连续五次核试验遭到众口同声的谴责,但是印度政府在核问题上的主场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相反,印度向建立并扩充核武库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而从改善睦邻关系的方向后退了一大步。。时任总理的瓦杰帕伊在导弹试射之后辩解,说导弹试射“完全是防御性的”,“绝不意味着对任何国家进行侵略”。可另有一些印度官员则表示“烈火”二型导弹射程能够达到中国内地,并再度散布所谓…  相似文献   

11.
茗贺 《侨园》2012,(1):33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增长迅速,但印度几乎被忽略。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印度政府推出一项旅游推广活动,目标就是中国这个世界上佛教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他们的促销口号很直接:访问印度,连通你的信仰。印度之前推出了"佛教圣地环游列车",列车停经印度北部一些朝拜圣地。印度官员希望在中国宣传这一列车,以促进中国赴印旅游人数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1月29日,也就是中国大年初一这天,一年一度的世界经济论坛第36届年会在对新一年的憧憬中闭幕。达沃斯经济论坛本是宽泛地讨论世界经济问题,但今年的会议却有些特别,那就是专门聚焦了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发展及其对世界经济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印度接壤近2000公里,分西、中、东三段,每一段都有争议地区。  相似文献   

14.
析印度"东进"东盟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学者对印度"东进"东盟对中国影响的研究结论主要集中在负面影响方面.诚然,印度东进东盟、与东盟发展战略关系意欲"联合抑中"是不争的事实,但由于中国对东盟与印度的成功外交,互信的加深,中国在东盟地区的影响并未降低、外交空间并未缩小、安全威胁并未增大.因此,客观地评估印度东进东盟带来的影响才能对理解中、印、东盟三方关系的互动与发展趋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印度经济改革和发展之比较和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翔 《学理论》2008,(8):21-24
中国和印度经济转轨具有共同背景,都选择了政治稳定条件下的渐进式改革,但在改革的突破口、通向市场化的道路、对外开放以及经济增长的模式方面却存在着差异。总体上,中国的宏观经济指标和硬件好于印度,但印度的微观经济指标和软件基础优于中国。中国和印度在投资与商业环境方面所存在的较大差异,使它们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需要反思的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是软件条件还是硬件条件;什么样的政府更有助于后发展国家的经济增长;政治体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对经济增长而言,制度是重要的,但或许不是决定性的。  相似文献   

16.
段聪聪 《党政论坛》2010,(14):24-24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印度论坛上,一项最新民调引起与会两国官员和学者的注意。 论坛召开前,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公布了一项中印两国民众如何看待对方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3%的印度被调查者认为中国是印度的“伙伴”,只有23%的人认为中国是印度的“敌人”。调查还发现,33%的印度人相信,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软件业亟待进一步解放头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历史上还没有一个这样大规模纯粹依赖人类头脑的产业。电脑软件业就像是给中国人度身定造的。早在80年代初期软件刚开始大规模商业化的时候,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叶祖尧就曾经预测,未来软件业的中心有可能在中国和印度,除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外,中国和印度人的共同特点是数学好,逻辑思维能力强,适合从事软件开发。80年代至今,中国的软件业以平均30%的高速度发展,但和我们同时起步的印度同期刚以50%的更高速度发展。目前,印度的软件出口额,是中国的30倍,并被称为"下一个软件超级大国"。回顾这个历程,我们发现:人的头脑要充分发挥作…  相似文献   

18.
《理论视野》2013,(10):87-88
《光明日报》2013年7月26日刊登印度人孟莎美的文章写道,在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我蹑手蹑脚地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  相似文献   

19.
加强基础建设、提高企业效益、增加粮食产量、发展信息技术、修订相应法规,这将是印度政府未来五到十年内优先考虑的重大事项。虽然印度最高经济决策机构计划委员会正在开会研讨和制定 2003— 2008第十个五年计划,但该委员会顾问普拉纳布·森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十分肯定地指出了印度经济的发展方向。 普拉纳布·森认为,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基础设施,不改变目前的状况,经济增长率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就很难突破 6%,不但现有的投资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外商对印度投资也望而却步。 对印度企业而言,目前的问题不是投资不…  相似文献   

20.
未来10年中国周边地区将成为大国进行地缘战略“塑造”的大棋盘 未来10年,亚太格局及中国周 边安全环境将发生重大变 化,对于崛起中的中国来说,仍然可以套用一句老生常谈的俗话:挑战与机遇同在。 未来10年,中国周边群雄并起,5至7支主要战略力量将在亚太并存竞争,逐步形成新的地缘政治格局。 在信息化、全球化作用下,因发展速度不同步,到2010年,中国周边经济布局和力量配置将发生巨大变化。经济上,印度有能力在全球化中趋利避害,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成长为经济大国;东盟、韩国经济也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在政治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