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战血台澎心未死寒笳残角海东云——丘逢甲乙未内渡后思想事迹述论李祖基丘逢甲不仅是台湾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当甲午战争爆发之后,他毅然以抗倭守土为己任,投笔从戎,倡办全台义军。“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丘逢甲又以“在籍工部主事...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是《马关条约》签署110周年,这里我想起了1896年4月17日,一位台湾诗人用血和泪写的28个字的诗,他的名字叫丘逢甲,是台湾彰化人。他说:‘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进程,就是中华民族与中国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涉及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艺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决定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与价值取向,显现了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台湾地处东南近海一角,虽有浅浅海峡阻隔,但从地缘、文脉、血缘等方面说,台湾文化都是华夏文化的一支,始终受到大陆中原母体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丘逢甲家族的播迁及其主要成员的思想文化理念与实践的传承状况,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4.
杨荫榆之死     
刘玉真 《法制博览》2010,(19):50-5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由于某种特殊的原因,凡是被鲁迅批评过的人物,我们都在心里把他打入了黑名单,称之为“反动文人”、“走狗”。如果用放大镜也找不出他们观点的反动,那就称他“帮闲文人”。但是,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发现鲁迅也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的言论并不都正确,被他批评的人不都是坏人,遭到鲁迅多次讽刺的杨荫榆女士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5.
“劫后文章民族恨,皮里春秋爱国情”──略谈日据前期台湾文学抗日爱国的民族精神汪毅夫一日据前期(1895——1920)的台湾文学,以王友竹、洪弃生、林痴仙、连雅堂为代表,充分表现出抗日爱国的民族精神。王友竹(1866——1924),名松,又字寄生,晚号...  相似文献   

6.
报人巨匠使者——记台湾横跨三业的名人张我风先生裴高才*在祖国宝岛台湾,有一位三栖“明星”蜚声海内外,他曾应邀出席美国总统布什的就职典礼①,曾代表中华台北在哥本哈根参加国际广告协会会议……同时,他又有“台湾‘腊像’鼻祖”、“广告巨人”、“传奇报人”、“...  相似文献   

7.
作为台湾企业领袖,施振荣先生说自己对政治毫无兴趣,但他的言论,是政治家们决策时的重要依据,由他主导提出的“台湾愿景”也对产业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个微妙的时刻,他接受本刊独家专访,纵论政经,盘点两岸,放眼全球,留下醒世之言。  相似文献   

8.
2009年10月10日马英九首次提出“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这个概念,他说:“60年来,台湾人民秉持正直、善良、勤奋、诚信、进取与包容的核心价值,以‘台湾精神’完成改革,打造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旧。。从此,台湾当局对“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的建构就开始了。2010年5月19日马英九又提出“文化兴国”的说法,对于“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除了重复以上所说的“核心价值”之外,还补充说:“表现在外的就是海洋文化、多元文化、詹Ⅱ新文化,以及志工文化和爱心文化”。以上就是马英九所说的“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的基本概念。本文试图就“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的内涵、特性、建构的意图以及两岸文化的相互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提倡分裂中国的人,一定是野心家。”①孙中山阐述三民主义时,有这一重要论断。当分裂中国“七块论”和“特殊两国论”相继泛起于台湾时,为之愕然的中国人,心里都应会有伟大的孙中山先生这一告诫世人的警钟回响,进而对当今台湾政治赌徒的冒险,以及由此引起的两岸关系危机,倍增警惕意识。“两个中国”制造者是中国之仇敌孙中山先生一生中有许多文章和谈话,包括他创立的“三民主义”学说,都贯穿和包含了中国统一的思想,并把中国统一视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前提条件。他在一次谈话中严正指出:“我辈热中于统一中国。……民国之幸…  相似文献   

10.
“我是谁?我从那里来?要到那里去?”这是一个耐人寻思的哲学命题,但在台湾蕴含在这个命题中更多的却是政治含义。有关省籍矛盾、自我与国家认同的冲突许多年来在台湾政治社会中如痼疾一般,每到选举或是“统独”论争时就要发作流行一番。这些,在台湾“戒严”时期一直...  相似文献   

11.
儒家文化和台湾经济魏萼*原著李义虎*译刘国奋校译者说明:魏萼教授是台湾著名的经济学家。多年来,他关于儒家文化与台湾经济,儒家文化与大陆经济的许多思想在海内外引人瞩目。特别是近来他关于“中国特色”、“中国道路”的著述和讲演,再度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对我们...  相似文献   

12.
讨论农村的建筑现状似乎不合时宜。因为长久以来,“建筑”只是一个城市话题。所以,当2005年12月,记者在首届深圳城市/建筑双年展上看到台湾建筑师谢英俊和他的“永续建筑、协力造屋”计划时,难免诧异,为什么这个被命名为“城市/建筑”的双年展会选入为农民建房的谢英俊的作品?除谢英俊外,夹杂在双年展众多城市建筑中的乡村建筑作品和计划还有来自台湾宜兰的建筑师黄声远和他的田中央工作室,以及美国奥本大学建筑系的农村工作室。前者已在台湾宜兰的小镇工作了10年,他们与镇里上上下下打成一片,镇上大大小小的设计工作他都来做,盖房、修路、…  相似文献   

13.
4月7日,台湾“立法委员”李敖在“立法院”教育委员会质询时,一上场,就要求教育部长杜正胜、台大校长陈维昭、清大校长徐遐生、中央大学校长刘全生、台东大学校长郭重吉、台湾师大校长黄光彩等入列“备询”。李敖训斥他们:当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敢站出来和北洋政府对干;傅斯年当台大校长时也敢和政府对干,他们是第一流的知识分子。李敖又说,当年警总查禁他的书时,他要弟弟顾着,但弟弟却跑回家“大便”。为此他骂弟弟“肥水不落外人田”。话锋一转,他说,现  相似文献   

14.
日本殖民统治末期台湾“皇民化运动”.以其对台湾社会和台湾人的“全方位日本化改造”、且给台湾社会带来深远影响而占据着特殊地位。对“皇民化运动”的研究,近年来亦渐成热点。不过以往的研究大都建立在官方资料的基础之上,展现的是宏观的、“正史式”的图景。口述史料的发掘,能够从另一个不同的视角看到社会底层民众的反应。本文即拟利用宜兰地区口述史料,对台湾“皇民化运动”作一个案分析,不妥之处,敬祈指正。  相似文献   

15.
“台湾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历史的观点(台湾)尹章义第一章导言“台湾意识”是一个复合名词,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不同的使用者,往往有不同的范畴和意涵。在讨论之前,谨将这个名词规范如下:“台湾意识”是一种“我群意识”,是“群体意识”的一种。一般而言,人...  相似文献   

16.
“台湾地位未定论”溯源苏格*借朝鲜战争爆发之机,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并抛出了一个“台湾地位未定”的谬论。台湾问题从此成为中美两国关系之间最大的争议问题。本文准备专就“台湾地位未定论”的来龙去脉,作一追根求源的探索。一、美国对台湾问...  相似文献   

17.
李登辉与台湾“民意”潜在冲突简析——从白晓燕案引发的抗议风潮谈起毛仲伟*在推动台湾政治转型过程中,李登辉是“民意”不离口的政治人物,“民之所欲、长在我心”几乎成了李的口头禅,他曾凭此历经朝野激烈权力斗争“无往不胜”。昔日“党内大总管”李焕、“末代军事...  相似文献   

18.
维护国家安全对于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来说都十分重要,也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所需关注的首要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影响台湾问题的内外因素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台湾问题已日益成为影响中国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2000年5月,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在台执政后,台湾分裂势力更加肆元忌惮地推行“去中国化”和“渐进式台独”活动,并试图以“宪改”方式谋求“台湾法理独立”,  相似文献   

19.
木易 《法制博览》2010,(15):76-77
1953年10月31日,是蒋介石六十七岁的生日。 蒋介石一生喜欢人奉承、吹捧,更喜欢人们把他当作神。他逃到台湾后,虽系败军之将,仍用其权力,将自己弄成了“神”。每逢生日,均要台湾人民为他庆寿、祝寿。台湾各机关、团体、学校、军队在这一天均要张灯结彩,开会庆祝,大中城市的各街道还要张贴很多祝寿、庆寿的红绿标语,国民党控制的报纸、杂志,还要发表祝寿社论。台湾人民不知,1953年,就在他们对蒋介石的一片祝贺声中,国民党及蒋介石极其残忍地迫使他们的“元老”吴稚晖提前一天结束了生命。  相似文献   

20.
台湾“住民自决”理论及成因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住民自决”理论及成因的剖析马同斌台湾“住民自决”是台独分子的一个主要理论武器,具有相当大的欺骗性和影响力,已成为台独分子反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妄图跻身国际社会的主要理论依据。剖析这一理论,对于遏制台独、教育台湾人民、促进祖国统一,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