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提出了地方立法生态化要求,地方立法生态化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实现地方立法生态化,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坚持生态主义立法原则,以环境正义为价值取向完善地方法规的体系和内容。  相似文献   

2.
梅胜 《长白学刊》2009,(5):88-90
刑事和解的价值取向以恢复正义为核心,包括公正价值和效率价值,两者的兼顾与平衡构成了刑事和解制度化的价值基础。刑事和解理论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存在着价值冲突,平衡两者的冲突,有利于刑法价值的实现,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价值取向是绩效评价的灵魂.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在生态化价值取向下逐步走向效益型、内涵式发展道路.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尚处于探索阶段,评价理论由企业绩效评价演变而来.在服务型的价值取向下,绩效评价能有效改善政府与社会公众关系,赢得公众满意.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二者基于价值取向的绩效评价,得出二者在绩效评价方面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刑法机制     
刑事诉讼即刑事程序,即刑事案件的处理过程(前后环节),尽管与刑法功能的实现有关,但它不涉及刑事实体即刑法问题。而刑法机制的组织基础是刑法结构,刑法结构则是刑事实体的价值基础。所以,刑法机制的重心是刑法问题,是动态上的刑法,是实践中的刑法。在价值取向上,程序重形式正义,机制重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5.
陈英 《青年论坛》2008,(2):101-104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行动上的不合理性,导致了生态危机的产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宪法价值取向的法理基础、自由经济思想基础及对环境的保护等思想方面显露出了历史的缺陷。为了更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时代的挑战,就必须对传统宪法价值取向进行变革,即实现宪法价值取向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刑法价值取向植根于封建思想的土壤,在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改变的今天,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现代刑法取向必须摆脱这种束缚,植根于当代社会、经济基础,适应全球化发展进程,构建现代文明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思维方式 ,也称思想方式 ,是指定型化了的思想方法。任何一种思维方式 ,都是由关于对象世界的认知结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法三个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生态化是综合的整体的概念 ,蕴含社会、经济、自然界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 ,即实现人与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思维方式的生态化包括系统整体观的认知结构、互利型的价值取向和网络化与模型化的思维方法。系统整体观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总体观点和把握方式 ,它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 ,着眼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并以此作为理解和规定对象的一种思维原…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规定的抢夺罪存在着不利于实现刑法根本目的的有悖于法理的弊端,抢夺罪的存在模糊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抢劫罪之间的界限,以致于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对飞车抢夺犯罪行为性质的认定常常出现争议。本文认为抢劫罪与抢夺罪无论是在客体方面,还是在行为方式和犯罪的主观方面都无差异,都具有一致性,拆解抢夺罪可与刑法罪刑相适应原则相符,从而体现刑法在人权保障价值取向上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漠视男性应拥有平等的性权利,对男性合法性权利的保护存在缺失,这有违宪法精神。我国刑法缺失对男性性权利的保护,其原因在于男女之间生理构造的差异、过于保守的传统性观念、刑法的立法价值取向。为保护男性性权利,应在立法上修改有关规定,在新法未出台前则要充分发挥现行法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邓楚开  于世忠 《求索》2012,(9):87-89
刑法乃规定犯罪与刑罚之法律。良好的刑法,既是保障犯罪人权利的大宪章,也是保障一般国民权利的大宪章。宪法作为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必然对刑法作原则性规范。宪法制约刑法,有刑法宪法化和宪法刑法化两种基本模式,我国实行宪法刑法化模式。我国宪法自1982年通过以来,30年的发展过程中几经修订,体现出市场导向、法治导向和人权导向等基本价值取向。当下,社会转型日趋激烈,时代法治精神不断强化,为此,直接关涉公民财产、人身自由甚至生命的刑法应遵照宪法并不断革新,以严格贯彻罪刑法定,提升刑法领域的人权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