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学生懂得,青少年时期将为自己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每个人都要十分珍惜这个宝贵的“黄金时代”,使自己在德、智、体几方面健康成长。 2.使学生懂得,只有加强思想修养,培养共产主义道德,才能逐步成为一个优秀中学生,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一个人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道德,同时又有丰富知识和健全体魄,才能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作出最大的贡献。 3.使学生懂得,《中学生守则》是中学生修养的基本内容,每个中学生应据此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修养是一门新课,是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的课程。如何教好这门课有它自己特殊的规律。下面结合我们教学的实践谈点粗浅认识和看法。一、运用事例,讲清道理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要尽可能选用生动的事例讲明道理,即把道理寓于具体的材料之中。例如,《树立崇高理想》一课。为了讲清什么是理想,青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理想,我们不是只给一个简单的概念和结论,  相似文献   

3.
公民课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如何使这一特点与学生心理,生理等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收到明显实效,具体做法是: 一、根据讲课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在校内外(家)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公民课起始课是序言课,讲完序言课,是使学生珍惜中学阶段,争取做一名优秀中学生(好公民)。在校内外开展了《中学生守则》知与行竞赛活动,就是把《中学生守则》内容具体行为化了。从学生早上起床、离家上学,到放学的路上、见到老师、同学、客人,课上、课下、自习、两操(间操和眼保健操)以及家庭生活都作了  相似文献   

4.
我在讲《青少年修养》第三课“热爱党、听党的话”一节时,重点抓住两个问题。一个是热爱党,要对党寄予高度信任,这是热爱党、听党的话的前提。另一个是热爱党,要决心为党的事业而奋斗,即要把热爱党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讲清这两个问题,才能引导学生勇于维护党的利益,自觉地听党的话。一、热爱党,首先要对党寄予高度信任在讲这个问题时,必须密切联系学生思想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政治课教学》第一期上,刊载了《<青少年修养>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我们看了这个大纲,感到非常高兴,对初中学生开设《青少年修养》课,是在改进和加强中学政治课方面走出了可喜的一步,我们祝愿《青少年修养》这门课程在培养和造就具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一代新人上,做出重要贡献。一中学开设《青少年修养》课,将使中学政治课别开生面。它从思想品德教育入手对中学生进行政治教育,这就较好地改变了中学政治课的结构,为中等学校政治课的系统化打下了基础;它从实际出发,既针对学生的思想,又结合社会现实,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它增加了形  相似文献   

6.
教师要把《青少年修养》课教活,学生学活,就必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除参观、社会调查、讲故事、看电影等之外,组织一些结合课文内容的文艺表演也是一种好的形式。我在初一(1)班组织了一次以《青少年修养》第9、10、11课为内容的以文艺表演为形式的主题班会。一、主题班会的目的 1.巩固《青少年修养》第9、10、11课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培养学生对学习《青少年修养》的兴趣,使他们在自己喜爱的活动中受到生动的、形象的教育,提高思想觉悟,培养共产主义理想和  相似文献   

7.
我常常听到一些青年教师发愁地说:《修养》一上课就是理论加例子,学生一读就懂,没有什么可讲的。学生也反映说:《修养》课枯躁无味,没有学头。应如何吸引学生上好《修养》课并发挥它的战斗作用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一堂作文讲评课1965年末,《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提出中学生作文要突出政治,突出阶级斗争这个主题。文章还批评1962年的高考作文题《雨后》是要把青年学生引向资产阶级修正主义道路云云。此文一出,中学生作文教学来了一个大转变,作文题都变得有很强的政治内容,如《阶级斗争的重要一课》、《发生在我们周围的阶级斗争》、《革命前辈讲家史》、《我与父亲(或雷锋)比童年》(这类题目使得一些出身不好的同学很为难,问老师老师也想不出什么好法子)等。在这种风气下,作文中的空话、大话、套  相似文献   

9.
贵在自觉     
每当走进我们的教室时,就能看见贴在教室后面墙上的“贵在自觉”四个鲜红大字,这是结合《公民》课的內容写的,勉励我们时时刻刻自觉遵守纪律,自觉学习。通过《公民》课的学习,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特别是在第二课中,我懂得了自觉遵守纪律的道理。要从遵守《中学生守则》做起,要坚持不懈,才能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我以前上课时爱做小动作或讲话,学习了《公民》课后,我基本上能控制住自己了。记得有一次上课时老师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板书,我想趁这个机会跟后面的同学讲话。可一转身,看到了后面墙上“贵在自觉”四个鲜红的大字,好象正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修养》这门课有一个特点,比较注重于行为教育。从现实生活事例中发掘出真善美的东西,从而使学生受到很好的教育。这个特点本身决定了《青少年修养》教学中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教学形式,也就是说,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比较愿听。但是要使一节课上好,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来,仅仅知道这个特点是不够的,还要使这个特点得到充分的好的发挥。这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从《青少年修养》课的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必须引导学生及时地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逐步做到知与行的统一。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根据学生特点,把讲授的道理寓于具体生动的事例之中。 1.择编名人故事。如讲“培养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一节时,我们选编了《吉将军书“我是中国人”》、《徐老断指血书》、《华罗庚弃“洋”回国》、《徐悲鸿比画》、《遇静去港又离港》、《战俘营里的游行》等故事。在讲《热爱中国共产党》一课时,我们选编了《革命低潮徐老入党》、《邹韬奋临终立遗嘱》、《陶将军九十高龄入党》等故事。又如在讲《尊敬老师》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修养》是一门思想品德修养课。其特点之一,就是要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强调实践性。因此,我们在讲道理时,不但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古今中外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而且还要注意运用本班、本校和本地区所发生的典型事例。因为这些事例都发生在学生的周围,耳闻目睹,亲切感人,容易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讲课时若能适当运用,效果是比较好的。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从一张《留言》讲起。  相似文献   

13.
单纯依笔试分数评定《青少年修养》课的学习成绩,这种考试方法,目前看来弊病很多,直接影响了这门课的教学效果,应当进行改革。首先,这种考试方法不符合《青少年修养》课教学目的要求。在初中开设这门课程,主要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传授怎样做人的道理,引导帮助青少年树  相似文献   

14.
寓思于学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教学中必须引起学生的共鸣。我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初步形成了“寓思于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一、开讲之前思一思。每堂课开始,我先把要讲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思考2—3分钟,让学生通过思考猜一猜这个问题如何进行讲解。思考的结果暂保留,等课讲完后再与所  相似文献   

15.
复习提要一、本课是《青少年修养》的前言,主要讲中学阶段的重要性和青少年思想修养的意义、内容。复习时要着重掌握这个要点。二、基本概念 1.人生观;2.修养;3.道德;4.共产主义道德。三、基本原理和观点 1.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将在德、智、体各方面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2.青少年加强思想修养,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可以使青少年懂得做人的道理,增强抵制各种剥削阶级道德影响的能力。 3.共产主义道德是无产阶级的道德,是人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动力。所以,我在教学中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兴趣。现在的中学生,视野远远超出课堂、书本和学校,他们关注社会,贴近时代。于是我就从这里入手,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激发他们学好《公民》课,加强自身修养的兴趣。比如,讲《热爱科学》一课,课前我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这样一种想法:我是农家孩子,又在这三类学校,升学无望,当农民用不着什么科学知识。针对这种思想,我没有急于讲道理,而是先布置了一份试题: ①去年你们家甘薯亩产量多少?施用的什么肥料?采取了哪些增产措施?有无线虫病害;如何防治的?  相似文献   

17.
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突出做人教育。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树立人生楷模、向榜样学习是搞好做人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效仿的,那么这些在学生心目中的“偶象”就会像一把把尺子时时衡量他们,像一面面镜子时时照鉴他们,像声声号角时时鞭策他们,从而推动他们的行为向榜样靠近,以逐步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成为合格的公民。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弄清基本道理外,我还用正面的形象影响学生,引导学生确立学习榜样,并要求他们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如在讲“爱戴父母”一框时,首先提出“子女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活动”课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能力教育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经验。”“两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指出:“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增加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课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并规定:“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作为评价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除特殊情况外,不按要求完成规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中学生,不允许毕业。”  相似文献   

19.
《辩证唯物主义常识》和《政治经济学常识》的第一课,都是绪言课。“绪”,是事情的开头。“绪论”,是一本书的开头部分,通常叫做“前言”。前言,一般要讲三个问题:这门课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为什么要学习这门科学,怎样才能学好。讲前言,犹如把学生领到科学宫殿的门前,并告诉学生说,这是一座美妙的科学宫殿,我们必须跨入宫殿。怎样才能登堂入室呢? 当开始讲第一课的时候,如果照本宣读,回答什么是哲学,什么是政治经济学,以及照课本讲学习的重要意义,学生就会索然无味,就会给学生一种枯燥、难学的印象。同时还容易产生政治课无啥学的念头。所以,必须认真对待前言课,讲好前言课的前言。  相似文献   

20.
如何根据《公民》课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开展“课后活动”系列教育,加强学生的“四有”培养,这是我在上《公民》课下册进行探讨的新课题。“课后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较科学地设计教育活动内容,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