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凌云县是广西区内最大的产茶县,茶资源丰富,茶文化深厚。时值全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凌云县要牢牢抓住国家鼓励、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好时机,有效整合茶文化资源,促进凌云“茶文化”的大繁荣。从“道”与“艺”两个层面对凌云茶文化及其蕴含的茶美学进行观照,为凌云茶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一枝独秀张侠生在我国斑烂多彩的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可谓一枝独秀。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迄今已有数千年过中。历代有关茶文化的论著与诗词浩若烟海,为了弘扬我国的茶文化应追本溯源,挖掘整理,公诸于世。本文仅吃尽棉薄。茶最早乃是一种治病解毒的良药。《本草...  相似文献   

3.
曹琪 《今日上海》2010,(5):38-39
创始于1994年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以茶会友、以节引商,茶香绵延17年。如今,该节已成为上海著名的文化品牌和节庆活动与闸北区重要的文化名片,累计共有300多万来自干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曾参加过历届茶文化节。2008年底,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更被人民网60万网民投票评选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最受关注的节庆会展”。  相似文献   

4.
宝鼎茶闲烟尚绿──《红楼梦》的茶文化氛围胡晓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园的国家。茶早已成为我国人民生活的一部分,并形成了以名茶、茶水、茶具、茶俗、茶诗文等为代表的茶文化体系。这些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内容,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喝一杯好茶     
陈云君 《天津人大》2009,(11):44-45
以茶为载体的文化现象,就饮茶形式言,在中国大陆称为“茶文化”,台港澳地区称为“茶艺”,日本称为“茶道”,韩国称为“茶礼”。虽似纷纭,其致一也。于是近二十年来,我国大江南北茶艺馆大兴,各省市纷纷成立各种茶文化组织。  相似文献   

6.
茶是中国的“国粹”。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茶文化。中国各少数民族的茶文化是这一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汉族的茶文化相比,无论是茶的种类,茶的制作,还是饮茶习俗和茶的功能,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是充满生机,极富个性的茶文化。一、少数民族饮茶习俗的起源与传播1、起源据一些学者考证,我国首先利用和生产茶叶的,不是中原的华夏族,而是南方少数民族。陈祖梁、朱自报先生考证了神农氏发现茶叶的传说,认为“神农”是被称为“三苗”、“九黎”的一个生活在南方的氏族或部落,神农氏族或部落最早…  相似文献   

7.
华芳 《今日上海》2009,(5):44-45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人们在饮茶、品茶的同时更是酝酿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始于1994年的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以茶会友、以节引商,茶香绵延16年。如今,该节已成为上海著名的文化品牌和节庆活动、闸北区重要的文化名片,累计共有300多万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曾参加过历届活动。2008年底,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更被人民网60万网民投票评选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最受关注的节庆会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茶文化底蕴深厚,内涵磅礴。茶是中国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在中国文化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茶文化具有明显的特征,首先是茶文化的民族性,其次是茶文化的历史厚重感,第三是茶文化本身孕育着鲜明的和合思想。因此,在新时期要大力弘扬中国茶文化之精神  相似文献   

9.
茶是全球饮用人数仅次于水的日常饮品。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是茶的故乡,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电。不过时下的年轻人群中,饮茶的人数不断减少,咖啡反而取代了传统茶成为首选。从遍布街头巷尾的星巴克、C0STA咖啡和越来越少见的茶馆、茶楼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程也 《今日上海》2008,(6):40-41
“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和“上海国际茶博会”是上海茶界两次重要的展览和贸易活动,从2008年起这两项活动开始战略合作。两大活动的携手使茶文化和茶经济完美和谐统一,加强了资源的整合和深化利用,向国际茶业的旗舰展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1.
云农(市)字〔2005〕34号各州、市农业局、文化局:为弘扬云南普洱茶文化,规范茶叶市场,推进云南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发展,云南省农业厅与云南省文化厅决定联合举办“云南省普洱茶文化精品店”评选、认定活动,在全省认定一批云南普洱茶文化精品店。为切实做好云南省普洱茶文化精品店  相似文献   

12.
丁宇 《两岸关系》2014,(1):63-65
2013年12月26日,由《两岸关系》杂志社主办的首届两岸茶文化论坛在美丽的佛国仙山——四川峨眉山开幕,本次论坛以“茶文化与两岸关系之道”为主题,分别就茶文化对两岸天系的启示、对两岸茶文化交流的展望等议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失。在汉民族中.关于茶,自古就有文人雅士托以情怀意绪,并赋予超然之气。其实,回到茶本身.茶所联系着的人群和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绝不仅仅是一个“雅”字所能包含,它或许会更生动,更深厚,更广阔。就像德昂族,茶不仅仅是生活必需品,而且是他们的“命脉”联系着德昂人的精神信仰和这个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离开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单纯以文人“茶道”来看中国的茶文化,未免简单迂腐。清新、生动而丰富的少数民族茶饮内涵,也能不同于城市商业推动的“茶馆文化”,让我们来细加品味。  相似文献   

14.
正7月21日,海南省台联会长符之冠在海口会见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范增平,就如何加强琼台茶文化交流进行座谈。海南省台联相关部室负责人陪同会见。符之冠表示,两岸共同传承中华茶文化,茶文化是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纽带,希望今后加强琼台茶文化交流,促进琼台茶业界在产品、技术、信息方面的交流与  相似文献   

15.
茶韵氤氲安溪胜景,诗声缭绕中国茶都。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国茶都(安溪)茶文化旅游节暨中国安溪铁观音鸟龙茶节,吸引了来自日本、俄罗斯、美国、新加坡、印尼和香港、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中外嘉宾,他们在尽情领略茶乡安溪山水之美的同时,深深地沉浸在内涵丰富、绚丽多姿的中华茶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茶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明光  塞树林 《前沿》2010,(13):125-129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本文以蒙古族茶文化研究为例,对蒙古族饮茶的历史及其发展的茶文化进行探讨,一则探索蒙古族茶文化自身的内涵与外延的演变规律,二则对蒙古族茶习俗事像进行一定的理论阐释,希望有助于对蒙古族饮食文化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茶文化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与义,而英国的茶文化反映的是英国文化中的仪与用。中英两国的茶文化迥异,反映了中英各自所从属的不同文化体系和历史环境。在当代跨文化视野研究下,通过中英茶文化的比较,我们能够以更为具体和直接的方式管窥两国各自不同却又殊途同归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8.
曹琪 《今日上海》2012,(5):32-33
自1994年创办以来,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在历经多年的磨练与打造,已逐渐成长为上海市著名的文化品牌与节庆活动。去年,该节更名为“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仍秉承“以节兴茶,传承文化精义;以节为媒,促进经济互动;以节兴区,扩大闸北影响;以茶载道,提升市民素质”为特质,在每年茶叶丰收之时为人们奉上一场美轮美奂的茶事盛典。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茶文化同根同祖,由各有特色,两岸茶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台湾名茶也已经开始飘香大陆,更有许多台湾茶人到内地以台湾的理念和经验种植茶叶。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张家坤说,至今为止在福建落户的台商,光从事茶叶生产的就有130多家。促进了两岸茶叶的发展,近年来,两岸茶产业交流合作日益繁荣,凝集了两岸之间的祥和之云、双赢之气,也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文化是祖先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从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发展,以及中国茶和茶文化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养性健身功能等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对中国茶产业发展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