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力建设基础产业和改善西部生态环境都是西部开发的重要战略 ,但是两者却构成了发展战略的悖论。本文从可持续发展和政府角色定位的关系出发 ,力求找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是我国地矿资源的主要储藏区 ,在世界地矿资源已出现危机的今天 ,西部大开发过程中 ,努力保护那里的地矿资源 ,实现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就是维护中华民族的长期顺利生存和发展 ,就是在切实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和在国际上的政治主动权和独立性。加强对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地矿资源保护 ,必须牢固确立科学的现代化意识和国家主权意识 ;地矿资源的合资开发 ,必须以满足西部地区和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为基点 ;对于国际市场上比较丰富的地矿资源 ,我们应当使用自己的为主转向主要向国际市场购买 ;最后应加强法制建设 ,有效规范开采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加快西部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最终达到各地区经济普遍繁荣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是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中央面向21世纪实行的一项大战略、大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已成为新世纪的主弦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和人才是最大的资源。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人才的现代化势必带来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又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也就是说,人才是基础,只有拥有人数众多的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才能带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进步。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一、西部人才竞争形势分析1、西部成为跨国公司和东部争抢人才的重点地区。从国际人才竞争来看,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普遍短缺。连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2000年短缺高科技人才就达45万名。他们应对的主要策略是“做快餐”、“挖墙角”,也就是靠引进外来人才去填补缺口。中国又是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争抢人才的重点地区,其原因主要有三:第一,这是由世界人才供求形势决定的。从世界看,优秀人才普遍短缺;第二,这是由中国的人才质量决定的。中国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中国的基础教育扎实,中国人的智商较高,中国的学生又能吃苦。据报道,目前…  相似文献   

5.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才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 ,强调人处于管理的核心和主导地位 ,通过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去实现管理资源合理运筹、优化配置 ,从而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王梅 《党政论坛》2001,(7):41-42
一、兵团现有人才素质亟待提高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资料统计 ,兵团现有各类干部17159人 ,中专以上学历的占53% ,无学历的干部占46% !在局级干部中 ,本科、大专学历的占20 % ,中专学历的占60% ,无学历的占12 %。在14万名专业技术干部队伍中 ,60 %的学历来自于党校干部学历。另有20%为农业院校或农业广播学校毕业的 ,真正普通高校毕业的大专生很少。而且 ,在这支干部队伍中 ,专业构成不均。农业、经管、卫生、财会专业的人才相对富余 ,工业管理、纺织、化工、建材、食品、物业管理、金融、证券、计算机、国际贸易等专…  相似文献   

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人才是根本的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建设四个现代化最缺的不是资金,不是技术.而是人才”.“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因此.针对目前西部地区人才队伍现状,加紧制定适应新形势变化和市场经济要求的培育、引进、使用人才的相关政策,推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高校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能否抓住机遇,加快社会与经济发展,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看能否将发展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努力推动高校发展的产业化进程。   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具备一定的规模和优势。以陕西为例,全省共有 43所高等院校,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 6所大学为全国重点院校,进入国家“ 211工程”,其中西安交通大学已列入国家 10所创世界知名大学行列。陕西高校科教综合实力雄厚。各高校共有自然科学研究机构 322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6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部门开放实验室 28个,…  相似文献   

9.
中国加入WTO ,使中国的经济面对机遇与挑战。在西部大开发中 ,只有充分利用地区优势和WTO规则 ,才能促进西部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人才是根本的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 :“建设四个现代化最缺的不是资金 ,不是技术 ,而是人才”,“有了人才优势 ,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因此 ,针对目前西部地区人才队伍现状 ,加紧制定适应新形势变化和市场经济要求的培育、引进、使用人才的相关政策 ,推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一、西部地区人才队伍的现状已成为制约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主要瓶颈改革开放二十年来 ,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本世纪前半叶实现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西部的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进程将与东中部地区融为一体。如何协调东中西三大地带关系 ,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课题。受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西部地区现代化还相当落后。当前 ,对于西部地区来说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加快现代化建设 ,需要处理和解决好西部地区的农村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改变传统的办学模式,优化学科与专业结构,以特色专业为西部大开发培养"专用型"人才,推动西部经济快速增长,这是西部大开发中西部高等院校面临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制度建设与创新 ,既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体现经济发展的重要表征。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 ,离不开良好的制度环境 ,离不开制度创新的有力支持和保障。当前 ,我们应当从理论上深刻认识制度建设与创新是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紧密联系滞后的制度建设与创新严重制约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 ,积极寻求加强制度建设与创新的有效方式和途径 ,以促进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与资本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经济结构的调整,资本市场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特别作为调整区域经济结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资本市场已与区域经济融为一体,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所有制结构调整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制约西部开发的重大障碍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人们往往强调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认为依托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进行开发,是西部经济崛起的主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对攀枝花经济发展是极好机遇 ,关键是要能抓住机遇 ;要准确定位西部大开发中的攀枝花 ,找准制约因素 ,着重解决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要营造大市场 ,促进大开发 ,推动大开放 ,实现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婉玲 《理论导刊》2001,(12):31-33
西部大开发是对国家经济布局和区域经济作出的适时调整,是面向2l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经济、政治、社会和国防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历史意义。然而,西部大开发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西部开发举步维艰。本文拟从经济学角度对西部大开发的难点、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并据此提出西部大开发可供选择的思路和对策。一、生产要素区域流向的规律及东西部经济成长的差异资金、技术、劳动力、知识、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是推动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要素价格的变化和地区要素价格的差异,是要素空间转移的根本原因,这是经济…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不只是一般性区域开发战略,而是着眼于全国经济格局重新调整与定位的大战略。在实施过程中,中部地区应当成为东西联动的桥梁和纽带,而山西关键是要实施好“东引西进”战略,即东引资金、技术、管理,西进优势产业、企业、产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要树立新的发展观,创新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9.
民用航空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运输航空,一类是通用航空。在开发西部的战略决策中,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把发展交通运输当成了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来抓,并且提出:“必须从战略眼光出发,下更大决心,以更大的投入,先行建设,适当超前。”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如何体现“适当超前”的精神。(一)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特点1地广:包括西南、西北两大区共10个省市自治区,总约54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士总面积的565%。2人稀:西部地区人口约3亿,占我国总人口约23%,除了四川人口密度较大以外,其它各省区人口密度都小。西藏人口密度18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四川实施西部开发的思路并明确了四川加快发展的经济增长目标、结构调整目标、生态建设目标、社会发展目标;进而确定了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其中对农业结构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和第三产业结构调作了强调;最后指出在实施开发上要狠抓“三个转变”,即转变观念抓落实、转变职能抓落实和转变作风抓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