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我国近20年来发生的18起精神病人重大刑事案件为例的研究发现,精神病人处遇程序呈现出重惩罚而疏于治疗、重案件事实而轻精神状态、重控方意见而轻辩护意见的特点。总体上,程序是一维而非多元,实践运作体现出社会防御与人权保障价值的双重失效。这既有程序内刑事诉讼制度本身缺陷的影响,也有程序外政治组织和社会力量的双重挤压及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的原因。在明确社会防御与精神病人权益保障相结合的理念的基础上,通过程序内织密刑事司法网与程序外编牢社会救助安全网,有助于改造我国精神病人处遇程序。  相似文献   

2.
论精神病人侵权责任保险冬竹根据我国民事法律规定,精神病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负之侵权责任由监护人独立承担或适当减轻承担。据此看出,精神病人侵权责任实际是监护人责任。由于侵权行为人──精神病人因精神错乱或精神缺陷对自己的行为不能认知或缺乏...  相似文献   

3.
精神病人在病发时缺乏判断力,同时也会丧失自我控制力,住院治疗期间易发生自伤、自杀、伤人、外逃等状况,由此往往会导致一系列的医患纠纷。由于我国目前尚无针对精神病人的专项法律法规,导致人们对此类医患纠纷中具体法律责任问题的认定与解决莫衷一是。笔者试图分析精神病人住院期间与精神病院的医患法律关系、精神疾病治疗过程中涉及的精神病人的重要权利以及相关纠纷问题的法律责任,以期为我国未来的精神卫生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世界多数国家关于精神病人强制住院的立法都直接与广义上的监护法律相联系。监护制度在保护民事行为能力欠缺的精神障碍患者的身心安全和提供必要的住院及医疗措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关于精神病人监护制度的法律规定较为简陋和滞后,导致了实践中,特别是在涉及民事强制住院措施适用时,很多精神病人的人身自由和健康权益并没有得到有效照管,甚至受到严重侵害,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和诉讼也日益增多。在此试图对我国精神病人民法监护制度进行解构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神病人监护制度和维护精神病人健康权益提供一些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曾风 《法制与社会》2011,(28):52-52
证据是司法机关在刑事案件审理工作中判断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及对其犯罪行为进行判决的直接依据。我国法律对于刑事案件证据的调查、举证、质证、采信等有着明确的规定。完善我国刑事案件证据制度体系,对于切实防范刑讯逼供等恶性行为,维护司法公正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我国刑事案件证据体系的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研究刑讯逼供等恶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了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精神病人在不能辩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几年来的司法实践证明,这一规定对于正确掌握对社会造成危害的精神病人有无责任能力,防止对精神病人的错判错杀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刑法条文规定的比较概括,而司法实践中有关精  相似文献   

7.
精神病人现在在我国已占据一定的比例,但是精神病人犯法与一般成年人犯法在刑事责任的认定和刑法的处理上又有相当大的不同,其中完全无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即使触犯刑法也不用承担刑事责任,正是由于这样大部分犯罪嫌疑人在审判时为逃避法律责任的追究都声称自己存在精神障碍。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最主要的方法还是尽快出台有关精神病人方面的法律。  相似文献   

8.
《检察纵横》2003,(3):55-55
在本案中,你的父亲是受害人,身受重伤并花费了大量的医疗费。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第一款中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第七十八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同刑事案件一并审判,只有为了防止刑事案件审判的过分延迟,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审判后,由同一审判组织继续审理附带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9.
刑法中的精神病人及其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刑法》第18条规定了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但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关于刑法中精神病的含义、刑法单独规定问歇性精神病人刑事责任的必要性.以及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的认定。都存在不同的认识和做法。这种现状无疑直接影响了对精神病人刑事责任的正确认定和处理.需要认真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法律意义上的少年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刑事犯罪案件。近年来,少年刑事案件大幅度上升,少年刑事案件的审理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少年刑事案件审理程序的规定已不能与此相适应。同时,由于少年被告人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有与成年被告人不同的特点,客观上也要求在审理程序中采取一系列适合少年被告  相似文献   

11.
李洁 《法治研究》2011,(12):39-44
由于我国立法的定量模式,已经使得在外国可以和解的大部分案件被排除在我国法律规定的犯罪之外。此时,如果仅仅原样引入外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并且为了表示对这种先进制度的认同而一定要寻找出比较确定的适用范围,其结果很可能就是将在国外也不一定进入刑事和解领域的案件划入刑事和解范围,从而导致刑法价值的异化。为了避免这种异化,就应当设计符合我国犯罪成立条件特点的和解理念之实现方式,即依据刑事和解的理念,在较轻的刑事案件中和解可以免于刑事程序;在不是较轻的一般刑事案件中和解可以导致免于刑事处罚、减轻处罚;在较重甚至严重的刑事案件中和解可以导致免于死刑、重刑.而裁量一般的刑罚。  相似文献   

12.
正在很多人的观念中,精神病人杀人不用坐牢,刑不上癫汉,仿佛是个共识。那么,在精神病人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频发的现状之下,如何监管好引发血案的"武疯子"呢?对杀人的精神病人判刑坐牢,违背法律也违背人性,当然并不可取;不判,他再杀人怎么办?起码令周围的人们始终充满恐惧,这仿佛是个两难选择。在福建省仙游县的一个宁静小镇上,一起患精神病的丈夫因怀疑次子非自己亲生,挥刀疯狂砍杀妻儿的恶性事件让人唏嘘不已。人们在纷纷谴责这个狠心丈夫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中,精神病人杀人案偶有发生,甚至手段残忍,其危害严重。此类案件由于事发突然,因果关系不明,很容易使侦查工作误人歧途。掌握精神病人杀人案的一般规律和现场特点,对现场分析和侦查破案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何恬 《证据科学》2006,13(4):305-311
我国民事法律对精神病人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设有宣告制度,该制度的实行对精神病人的权益保护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建议借鉴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当代的法律法规,完善国内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5.
正据中国医师协会精神医师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重症精神病人约1600万人。时至今日,精神病人伤人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的法律难题。我国对精神病人采取"自愿就医"原则。许多家庭对精神病人疏于管理、治疗,任其游荡在社会,致使精神病人伤人事件从偶发演变成频发。2014年1月1日,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适用强制医疗的规定实施一年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受理6起申请强制医疗案件,案情涉及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绑架、抢劫、妨害公务等暴力行为。以下为其中两个案例。  相似文献   

16.
荷兰的托管令是一项针对犯罪精神病人的保安措施,其宗旨一方面在于保护社会免受犯罪精神病人的进一步侵害,另一方面则通过对犯罪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使其摆脱精神疾病,复归社会。由于托管令不是刑罚,它不具有刑罚的报复性和惩罚性。出于防卫社会的要求,托管令的期限是根据他人或公众人身财产安全的需要来确定的。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第二款又规定了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三款还规定了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负刑事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1月24日下午16时30分左右,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发生一起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是一名外地流窜来的精神病人,身份不明,用棍子挑着两包破烂在案发附近村子转悠已半年有余,住在村子里一个废弃的窑洞内,平时不和任何人交流,经常自言自语,在村子垃圾台拣东西吃。被害人是一名铁路工人,住在案发附近的铁路家属院,患有精神分裂症,依靠单位劳保生活,  相似文献   

19.
刑法中“精神病人”界定之我见王宗林我国新修订后的刑法第18条,对精神病人的责任能力作了明确规定。该条款采用了医学和法律二个标准并存的形式。主体是“精神病人”,但应具备法学要件即行为时的辩认和控制能力”。显然法律条文中的“精神病人”与临床医学上的精神病...  相似文献   

20.
刘慧军  张文 《法制与社会》2011,(28):182-183
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有关收治精神病人的法律规范,对精神病人的认定、监护.强制治疗手问题缺乏明确规定,近年来屡屡曝出“被精神病”事件,那些被经过规范程序收治的“被精神病”者,人身自由被限制,身体健康彼伤害,合法权益被剥夺,当事人遭遇投诉难、申诉难、出院难,索赔难,成为一个引人关注显著的社会问题。本文就强制医疗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和行政管理相对人,各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如何平衡维护各万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做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