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曾静 《法国研究》2011,(4):94-94
2011年10月31日,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携手武汉大学法语系,中国法国工商会共同举办以中法跨文化管理为主题的研讨会。这次活动为行政人员和管理人员创造会面的机会,对中法跨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和项目中的跨文化关系的管理方式进行交流。研讨会于31日早上8点30分在武汉大学外语学院报告厅开幕,中国驻法国前大使蔡方柏先生、武汉大学副校长李斐以及法国驻武汉总领事兰博先生参加会议并致开幕辞。高校和企业之间的顺利合作使得此次研讨会聚集研究者,专家,行政人员,企业管理者及大学教授,他们在研讨会中围绕以下主题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
笔者有机会在一家中法合资的汽车企业工作了数载。该公司的合资合同要求所有内部文件都必须以中法两种语言出现,即在文件的每一页上中文部分在左半边,法文部分在右半边,以达到中法双方共同管理公司业务的目的。这样一种语言工作现象,笔者称之为双语表达,即用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内容的信息。严格说起来,中法两种文本应该绝对一致;如果是法律文件,两个文本则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要真正做到双语表达,最理想的做法似乎应由中方人员撰写中文文本,法方人员完成法文文本,然后合并在一起形成正式文件。笔者所在的工作单位的实际做法…  相似文献   

3.
在很多人眼中,法国人以为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并因此拒绝学习和使用任何其他语言,特别是英语。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当今世界,英语已经势不可挡地成为了国际通用语,是联合国和欧盟的最主要官方语言,也已经深入到了法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本文旨在分析法国英语的特征,从语音、词汇、语法、文化等层面剖析法国英语的特点。研究法国英语不但可以加深我们对法国的了解,而且有助于我们开展中法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语言学理论,对中国人和法国人在使用祝愿词进行交流中出现的失误及误会进行探讨分析,并对中法祝愿词的特点和使用进行比较,学习语言不仅意味着获得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系统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当学会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王战  张瑾 《法国研究》2020,(1):36-42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六年来,在保持全球经济繁荣和维护世界和平进程中发挥了坚实作用,它是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旗帜和主要载体,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一个平台。2019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中法人文交流是新时期中法两国交流继政治交往、经贸合作后的第三大重要内容,也是全球化背景下中法两国交往的重要保障。在长达8个多世纪的交往中,中法关系与中法人文交流相伴而生,中法关系的健康发展从根本上促进了中法人文交流的丰富与繁荣,中法人文交流内容的不断丰富有力的促进了中法两国政治、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以中德跨文化交际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志强 《德国研究》2005,20(3):71-76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越来越多地面对不同文化理念和文化行为方式.由此所致的跨文化问题影响不同文化人员间的交流与合作.鉴于这一新时代新问题,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应对21世纪的挑战,促进不同文化人员间的交流.本论文从跨文化诠释学理论出发,从跨文化认知特性与跨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问题及跨文化理解前提三个方面,通过中德跨文化交际的实例论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法国主要国际关系智库对"中法人文交流"的认知为研究对象,以智库专家、意见领袖的文章、访谈、讨论或报告等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梳理、分析,发现法国智库对"中法人文交流"的关注不足,且其解读方式常常具有两个倾向,一个是"泛政治化"倾向;另一个是实用主义倾向。为了杜绝"泛政治化"解读,进一步完善"中法人文交流"的机制,我们提出三条建议:一,不用或少用"软实力"一词,淡化"人文交流"的政治色彩;二,将人文交流落实到"人与人"的真实交流中;三,阻断法国政府、媒体、智库、民众相互洗脑的死循环。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与中国企业积极谋求向海外扩张的背景下,首届中法跨文化管理国际高峰论坛于2010年9月24日到26日在上海松江召开。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通过主题报告、主题会场等方式,就民族文化多样性对经济运行方式和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在导致企业管理中文化冲突的主因,企业管理普遍模式与地方传统的对接,跨国并购中的文化整合,文化与管理创新,跨文化管理的研究趋势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了重要共识,并就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通过提高跨文化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出了各种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邓芸 《法国研究》2021,(1):66-75
本文以在法深圳企业工作的17名中法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中法文化中普遍存在的效率观念与内涵。本文以受访者的语料为线索、文化性概念为关键词来总结中法效率观的本质与基本特征,旨在结合效率的企业性和文化性剖析中国和法国社会普遍存在的效率观念,从而揭示效率在跨国企业中所体现出的跨文化性。  相似文献   

10.
安延 《法国研究》2002,(1):172-183
与17世纪的中法交流中介者一传教士一样,中国留学生在中法两国文化交流以及中国现代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这一群体的研究,除19世纪20年代的"勤工俭学生"之外,似乎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尝试梳理1978年以前"留法学人"的历史希望鉴往知今,对当代的留法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正>为加强对欧盟、欧盟成员国和中欧关系的研究,促进中欧交流与合作,中方设立中欧关系研究"指南针计划"项目基金。项目基金由执行秘书处(下称"秘书处")负责管理执行。现将2016年度基金资助项目申请指南公布如下:一资助项目(一)中国学者课题研究项目资助国内专家学者进行与欧盟和中欧关系相关的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与对象国发生经贸摩擦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存在"经贸问题政治化"的现象。文章以印尼雅万高铁项目为例,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雅万高铁项目"政治化"问题的表现,包括项目的目的、性质和建设。文章认为,雅万高铁项目的 "政治化"甚至"国际化"问题,是印尼经济发展疲软背景下国内政治斗争的结果,而非中印尼两国国家利益与战略冲突所致。因此,在"国家—市场—社会"的分析框架下,中印尼两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政治稳定,将成为深化中印尼两国双边关系的基础。虽然"政治化"问题的主要根源在印尼国内,但经贸摩擦的"去政治化"和有效解决,将有利于中国高铁顺利地"走出去"。因而中方应采取措施以缓解中国海外高铁"政治化"的上升。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语言学理论,对中国人和法国人在使用祝愿词进行交流中出现的失误及误会进行探讨分析,并对中法祝愿词的特点和使用进行比较,学习语言不仅意味着获得语音,词汇和语法等语言系统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当学会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2月15-16日,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办的例行全国性内部讨论会--"杜马选举与俄罗斯内外政策走向"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与会者有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等相关政府部门的官员和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40多人.作为一项制度创新,本次研讨会采取了内外结合的形式,即先邀请来自俄罗斯、美国和奥地利的外国专家作学术报告,中方学者再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5.
陈冰 《新民周刊》2012,(36):52-55
由转基因稻米"黄金大米"引发的质疑,像悬疑片一样"演绎"了近两周,真相却仍未浮出水面。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要么美方科研人员论文造假,要么中方隐瞒了相关实验。2012,"黄金大米"很忙。一出比"政委打空姐"还要曲折的"罗生门"正在上演。8月31日,某国外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美国企业利用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儿童做转基因大米的实...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是中法学术界都十分关注的议题,但由于双方在信息获取、价值观念、历史经验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也有着显著的不同。具体而言,中法学术界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差异集中在"一带一路"是地缘政治战略还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是宽泛模糊的计划还是面向世界的合作框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国内利益国际化还是打造命运共同体、是为了成为全球发展治理的楷模还是实现民族复兴,"一带一路"将加剧中欧竞争还是促进中欧合作、"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设立的制度规范是替代性的还是补充性的六个问题上。缩小中法学术界的认知差异还需要长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周海霞 《德国研究》2009,24(1):45-51
在2008年11月举行的“中德媒体对话”上,中德双方就德国媒体涉华报道是否客观公正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最终没有达成共识性结果。笔者认为中德两国在国家文化、媒体文化和个体三个层面上的差异导致了双方文化在定义媒体世界的客观公正上的不一样,这场争论必然无果。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上升到跨文化层面。但这一学术性理想目标的实现并非易事,更并非短期内可实现的。中方至少可向德方传递这样的信息:德国媒体塑造的负面中国形象的客观结果是导致中国国家利益受损。  相似文献   

18.
以自己的实力在俄罗斯"圈粉",展现出中国建筑企业的风采,也书写着中俄两国的友谊传承。上海展览中心这样的俄罗斯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是当年苏联建筑师帮助建设的产物,也是那段中苏蜜月时期的历史见证。时光跨越数十年,在当今中俄成为友好睦邻合作不断深化的新时期,中国建筑界的能工巧匠们,在这种建筑发源的"老家"俄罗斯,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质量过硬、广受赞誉的标志性建筑工程项目,以自己的实力在俄罗斯"圈粉",展现出中国建筑企业的风采,也书写着中俄两国的友谊传承。  相似文献   

19.
她反复确认我们工作人员的身份,就是不提供自己的信息,打了几次后来就不接了。我是上海市疾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原来在免疫规划所工作。新冠肺炎暴发后,中心成立了"追踪办",我和另外23位同事从其他部门被紧急抽调过来。国家卫健委此前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对"密切接触者"这一群体有了明确的管理方案,我们的"追踪办"就是为了落实这个方案。  相似文献   

20.
到1950年1月底,中苏关于同盟条约以及中长路、旅顺口和大连港协定的谈判基本结束,其结果都是斯大林被迫作出让步。在此期间,特别是此后的谈判中,苏方的态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希望能够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弥补其"损失"。这主要表现在双方有关苏军使用中长路、补充协定、股份公司、专家待遇和汇率等问题上。尽管中方在后期谈判中作出妥协,斯大林还是在中苏外交谈判之外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其后果很可能使中苏条约成为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