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瞻基是个好皇帝,不是小好,是大好。 他勤于政事.恢复生产(不要怪我说废话.好皇帝都是差不多的),关心民间疾苦,他经常去民间私访.但绝对不是乾隆皇帝那种下江南的方式.他微服出访,不讲排场,不向地方摊派,不给地方增加负担.每次只带侍卫出行。  相似文献   

2.
王伟 《法制博览》2011,(13):58-59
才子清朝太庙是皇帝祭祀先祖的祖庙。太庙前殿为祭祀主殿,中殿供奉努尔哈赤以下历代帝后神龛,中殿后界供奉努尔哈赤以上四世先祖。前殿东庑以功勋王公配享;前殿西庑为满臣功臣配享;中、后殿两庑储藏祭器。每年除夕前一日袷祭(皇帝所举行的集合远近祖先神主于太祖庙的大合祭),国有大事大典,也都进行祭告。整个清王朝296年历史,有资格配享太庙的异姓大臣只有12人,这其中仅有一名汉臣获得过这最高殊荣,这个无人比肩的汉臣是张廷玉。  相似文献   

3.
凌召 《法制博览》2009,(19):44-47
在我国历史上,皇帝当和尚的屈指可数。第一位是梁武帝萧衍。他当和尚有点像喜剧,老让朝廷花大把的银子给他赎身后又去当和尚。第二位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是在生活所迫下出家当和尚.从和尚而成一代开国皇帝。第三位是大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洽,他当和尚是为了一个女人!前两位皇帝的事无可争议,而顺治皇帝出家当和尚就有些让人不可思议了。  相似文献   

4.
陶短房 《法制博览》2010,(12):74-74
当大臣的要想安身立命,就得整天琢磨皇帝的想法喜好。可皇帝这种特殊人类,却是最讲究个人隐私的,您想啊,他眼跟前就守着那么大的宅院,那么多的美女和财产,这还不算,偌大一座江山,可统统都他一个人的,不上心多看着点儿,能行吗?  相似文献   

5.
美国方式     
姜华 《法制博览》2009,(16):41-41
比尔,老邻居,在纽约华尔街股票行干了一辈子,退休,丧偶,独居,满墙挂着他与太太游历欧洲的照片——“美啊!威尼斯、佛罗伦萨、那不勒斯……亚洲可没去过,但我哥哥去过的!”于是他说出以下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老猫 《法制博览》2011,(10):27-27
在宋朝的时候,谁要送你两条子鱼,那就是巨大的恩情了。这种长在近海的鱼类,一尺多长,模样像青鱼,肚子里全是籽,又叫鲻鱼,是美食中的极品。皇帝家是经常吃子鱼的。但宋高宗南渡之后,子鱼一度供应不上了。某日,秦桧的老婆王氏进宫,和太后聊天,太后说:“哎呀,最近想吃口新鲜子鱼,都没处吃去。”谁想到这王氏脱口而出:“我们家有啊,养了上百条呢,回头我给您送来。”  相似文献   

7.
不知道为什么,凌晨偶尔会醒来,偶尔还会胡思乱想。有一天,脑子里突然想到这样一个题目。“趣味”忽然想到这题目,不过是想起了鲁迅自己说的一段话:“我从前也很想做皇帝,后来在北京去看到宫殿的房子都是一个刻板的格式,觉得无聊极了。所以我皇帝也不想做了。做人的趣味在和许多朋友有趣的谈天,热烈的讨论。做了皇帝,口出一声,臣民都下跪,只有不绝声的Yes,Yes,那有什么趣味?  相似文献   

8.
“靖康耻。犹未雪……”成了宋室南渡后拂之不去的民族情结。宋孝宗确实是个想收复中原的有为皇帝,他想挥师北伐,想雪“靖康”之耻。但上受太上皇掣肘,下受“主和”派羁绊,北伐以失败告终。壮志难酬,一气之下,骂声奶奶的,这个窝囊皇帝不当了,退居二线为太上皇,禅位给儿子,是为光宗。光宗开始还算可以,后来受皇后李氏的控制,所作所为不近人情。  相似文献   

9.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09,(23):F0002-F0002
秦始皇想得挺美,先是琢磨长生不老,实在不行偏得死的话,就传位给儿子,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传之无穷”。不用说,这是痴人说梦,皇位“传”到秦二世胡亥这个混蛋以后,就传不下去了。事实上,胡亥的皇位也不是秦始皇“传”的。而是赵高“抢”去交给胡亥的。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论才论德论宗法,这皇位也轮不到他。  相似文献   

10.
相传,古时候有个皇帝,要见一位奇人,皇帝手下的人担心他见了奇人之后会有个三长两短,只好骗他说奇人死了。这故事传到今天,于是有人打趣说,如果皇帝活到现在,想见的人一定就是他——北京的“国宝”他是谁呢?据有关人士透露,对于他,西方某发达国家愿意出2.5万美元弄到手,而香港澳门方面也非常希望一睹其风采。因此,我们不得透露其真实姓名。而既然人们都称他“国宝”,我就暂且随其大流吧。科协主席的引荐信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辽宁省B市的科协主席。他就是当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