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个时期以来,许多企业都注重规范职工行为的工作,但没有制定出一部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各项要求于一体的日常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制定职工日常思想道德行为规范,首先要把握时间性,即要规范职工8小时内外在生产或工作现场、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中的言行。只有这样才能履行岗位职责,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与讲求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道德出汇贯通起来,让职工在企业争当文明职工,在家庭争当文明成员,在社会争当文明公民,把职业道德建设的触角从岗位延伸到家庭、社会,从8小时以内,延伸到8小时以外的日常生活中。第二,要把握好…  相似文献   

2.
3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财富快速增长,各种社会组织活力激发,社会基本细胞——家庭也发生巨大变化,变化的成果体现为社会新生代的国民素质水平。家庭、儿童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国家的改革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和生命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家庭的支撑,而家庭质量的提升、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又离不开变革的社会背景。家庭在教育、健康、卫生、养老、助残和各类社会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分担国家、民族在改革进步中的代价和责任。健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家庭教育和相关社会支持体系,制定以儿童为本,以家庭核心需求和功能为本的社会政策将有益于妇女、儿童和家庭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对家庭质量标准提出新的规范和要求,提高家庭质量,优化社会细胞,弘扬民族美德已成为迫切需要建设的社会工程。本期刊发的这两篇有关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调查报告,从部分城市和农村的家庭善,分析了新时期提高家庭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妇联组织在这项工作中的作用,尽管调查的范围很窄,认识上也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现代社会呼唤文明家庭。为了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农村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搞好农村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我们对成都市双…  相似文献   

4.
第一个认识: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或者说基础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由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决定的。如果我们把社会比作一个肌体,那么家庭就是细胞,细胞如何,对于肌体是否健康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把社会比作一座大厦,家庭就是基石,基石如何,对于大厦的稳固至关重要。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的关系可以从五个方面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剧,养老问题更加凸现。研究老年社会发展的矛盾及相应的对策,对缓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负面效应,为可持续的快速增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老年社会福利事业主要矛盾第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与养老对家庭依赖性增强的矛盾。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保障形式,它以家庭保障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亲属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为纽带,相互联接,相互支撑,构成了家庭养老保障的社会存在基础和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养老功能开始弱化。一方面,低水平的家庭…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婚姻家庭习俗研究之法律意义初探陈治国婚姻是男女两性结合的一种社会关系,并由此而产生的家庭,形成一定社会的组织细胞。家庭离不开婚姻,社会离不开家庭,千千万万的婚姻家庭支撑起一个社会,给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并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7.
家庭文化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薛俊华家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它也是社会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要素。没有家庭文化,就无从去谈社会文化;没有家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就不会有社会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家庭文化与社会文化血脉相连,息息相通。家庭文化受社...  相似文献   

8.
信贷约束是制约消费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应对新冠疫情冲击的背景下,缓解家庭信贷约束的重要性愈加凸显,而社会网络对于中国家庭经济行为有着特殊且重要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本文发现社会网络对家庭信贷约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网络对于城镇家庭、北方家...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09,(2):96-96
胡子祥、徐文生、罗爱林在《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12期撰文认为,家庭是大学生社会化的第一所学校。数据分析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家庭功能和社会网络素质水平较高;家庭功能在年级和家庭所在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社会网络素质在专业、年级和家庭所在地上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家庭功能是大学生社会网络素质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社会网络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高等学校应探索与建立家长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新机制;学生家长应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大学生也应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0.
当代家庭的演变与青年社会化邵涡阳通过对传统的回顾,我们看到家庭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家庭通过各种方式变成广大社会的工具或媒介,如果家庭的社会职能发挥得好,表现在青年社会化的问题上就是青年预期社会化的顺利实现,则社会控制的代价就小,社会就易于达到预期的...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到农村,从政府到企业,从社区到家庭,中国电信丽水分公司用无处不在的网络和无微不至的服务,不断为丽水市民的品质生活增添信息化服务内涵,为丽水社会的全面发展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相似文献   

1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家庭的和睦稳定,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做好家庭精神文明势在必行。家庭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在家庭中大力提倡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家庭和睦、夫妻同心、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家庭精神文明建设是创建幸福家庭的先决条件,也是每个家庭成员的义务和责任。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家庭精神文明建设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妇运》2008,(4):22-24
山东省有9干多万人口,2700万户家庭。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2004年初作出建设平安山东的部署。家庭平安是社会平安的基础。省妇联充分发挥在家庭领域的工作优势,围绕平安山东建设的总体部署,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妇女和家庭积极参与平安建设,以家庭小平安促进社会大平安。自2004年以来,我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一年一个主题,年年掀起高潮,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2006年9月,全国妇联、中央综治办在我省召开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现场推进会,推广了我省经验。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发展水平、稳定状况和文明程度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日趋重要,反映在家庭领域中的问题也日渐突出.重视家庭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促进社会的安定、进步.一、家庭文化活动的由来与发展家庭是妇联传统的工作领域,50年代围绕“勤俭持家、勤俭建国”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60一70年代开展这一活动的着眼点是促进家庭和睦、夫妻恩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视野不断拓宽,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5.
未来家庭的伦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承宗 《湖湘论坛》2001,14(4):79-81
家庭伦理与其他社会伦理一样,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生活方式决定的。社会生活方式发展变化了,家庭伦理也必然或迟或早要发生变化。那么,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未来家庭生活将会如何变化 ?未来家庭伦理的模型会是什么 ?未来家庭伦理将会遇到哪些难题 ?一   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共同规律,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也有共同的指标。在今后的四、五十年里,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将逐渐接近西方发达国家,西方发达国家当前或今后所出现的家庭模式和家庭问题,可能会在我国产生或出现。然而,我们毕竟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民族传…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提出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强调了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这里,我就家庭美德建设提出几点看法。一、家庭美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生活单位,家庭的质量关系着社会的质量,家庭的文明关系着社会的文明,家庭的稳定和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面貌乃至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庭在结构、功能、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显示出新的特点,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尊老爱幼、夫妻…  相似文献   

17.
王福山 《前沿》2013,(18):48-49
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的家庭理论,在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作了具体的阐述。然而,目前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中“家庭”内容被删除了。从唯物史观产生、丰富的历史过程而言,马克思恩格斯为了丰富和完善唯物史观,极为重视家庭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研究并阐发了家庭的社会历史观理论。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教科书理应包含有家庭理论,这对于完整的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重视及发挥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陆漫 《中国妇运》2011,(11):18-1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关系到男女两性的平等和社会的稳定。建立和完善作为规范社会生活最基本的法律制度之一的婚姻法,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东山区民政局把做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视为实践“三十代表”重要思想、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各项制度,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社会保障渠道,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比轨道发展,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自实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来、我区对收入低于生活保障线的孤老、残疾、无业、退休人员供养家庭给予现金救济、并发动社会力量进行帮困。从1998年7月起,我区将保障范围扩大到企业在职职工和下岗人员家庭,即对持有东山区户籍的居…  相似文献   

20.
鲍迎然 《前沿》2023,(1):122-127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养老模式变革已势在必行。破解我国养老难题的关键在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二者有效结合。居家社区养老中的家庭地位不容忽视,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居家社区养老中家庭的优势,将支持、促进家庭发展作为目标,强化居家社区养老中家庭的责任与功能,在明确家庭成员承担养老责任的同时,给予家庭积极有效的支持,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