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冲及 《党员文摘》2022,(17):21-23
1937年7月7日,这是中国人永远无法忘却的日子。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中国人从此奋起进行全民族抗战。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设发展的一个特殊重要阶段。中共在领导上海抗战的过程中,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以及目标任务的调整,分析上海的具体环境及条件,适时调整抗日斗争的策略方针。中共领导上海抗战的五次策略方针演变,都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顺应了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发展和巩固了党的力量,争取和团结了广大群众,推动了上海抗日斗争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4.
罗存康  程皓 《前线》2021,(5):101-104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提出抗日主张,领导北平抗日救亡运动,推动全民族团结抗战。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投身全民族抗战;在平郊领导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北平城内组织开展地下斗争,进行情报战。中国共产党是北平抗战的中流砥柱和红色脊梁,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政策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在 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 ,始终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抗战文化则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和印证。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全民族抗战的文化方针政策 ,主要有民主的文化人政策 ,团结的抗日文化统一战线政策 ,适合军队特点的部队文艺政策等。抗战文化政策体现出时代性、民主性、系统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为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汤重南 《前线》2017,(7):74-77
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在民族危难之际,全国各阶级、各民族、各党派、各界爱国人士,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是为了总结和记取历史经验教训,使今天的中国社会更加和谐,使时代主题更加突显,呼唤和平,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东党史》2005,(5):1-1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它吹响了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声号角,举起了全民族奋起抗战的第一面旗帜,担当了武装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它倡导建立并领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和最强大武器。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组织抗日义勇军,积极参与和支持义勇军开展抗日斗争.在义勇军被瓦解之后,又挺身而出,收拾战争残局,创建党直接领导和指挥的抗日武装队伍,独撑东北抗战这面大旗.东北党组织贯彻党的抗日武装统一战线策略,把各种力量团结在自己周围,推动东北抗日战争进入发展鼎盛时期;以抗日游击根据地和密营为依托,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战;被迫转移远东地区之后,继续指挥抗联以不同方式返回东北开展抗日斗争,直至参加时日最后一战.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重视对日本侵略者的军事斗争、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还特别重视文化斗争,千方百计发挥文化在抗战中的作用,注重抗战文化建设,开辟了文化领域内的另一场抗战。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引导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思想路线;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和统领,通过制定抗战文化方针,培养抗战文化队伍,明确抗战文化任务、服务对象和服务方式,规定抗战文化建设的任务、步骤和方法,重新构建了根据地抗战文化体系;大力发展根据地干部教育事业,开展各种类型的群众教育,扫除文盲和创办期刊、报社,大力建设抗战文化传播媒介,创造性地发展了抗日根据地文化教育事业,为抗战文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刘岩 《党史博览》2011,(10):43-44,51
“只有全面的民族抗战才能彻底地战胜日寇。”抗日战争是一场弱国反抗强国入侵的民族解放战争。正确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是取得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然而,面对强敌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之间,却存在着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分歧,从而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上也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抗战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为团结一切力量共同对敌,在我党多次努力下,9月22日遂与国民党政府达成共同抗战协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为继续同国民党协商,推进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11月,党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代表团对内是中共长江局,领导国民党统治的南方中国党的组织及新四军工作。由于十年内战期间,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及多次左倾冒险主义造成的后果,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的共产党组织普遍被破坏。据有关资料记载,“除14个游击根据地保存一些党的力量以外,在整个国民党统…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胜利初期,中国共产党抓住时机,派遣大批军政人员进入东北地区,让开大道,占领两厢,深入开展党组织和根据地建设,加强宣传,统一思想,动员群众,最大限度利用美苏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争夺东北的进程中,逐步占据优势,为最终夺取东北,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一·二八事变,上海军民奋起抵抗,是为一·二八淞沪抗战。此后,在每年的1月28日,中国共产党都会开展大规模的纪念活动。纪念活动的内容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宣传一·二八淞沪抗战的经过和抗战精神为主,方式主要包括开纪念大会,发表宣言、通知、决定和告群众书,发布社论、纪念文章、诗词和歌曲等。借助纪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旨在树立正面的革命形象、抨击国民党的投降卖国、维护第二次国共合作以及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  相似文献   

14.
桂林抗战文化运动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由于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方便的地理交通条件,桂林聚集了大批全国各地文化名人及民主进步人士。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把抗战爆发前仅七万余人的桂林建设成为一个文化繁荣、民主进步气氛很浓的文化城,创造了辉煌的抗战文化成果。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化运动,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为打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党建文汇》2014,(8):42-4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以中华民族利益为根本利益,立即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随后又连续多次发表宣言.声讨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罪行,号召全国人民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以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和独立。  相似文献   

16.
1939年至1946年间,中国共产党为纪念"七七"抗战,先后发表了六个抗战周年纪念宣言。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对宣言的起草、发表和宣传事宜十分重视。宣言在客观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重点阐发了中共对时局的看法和在抗战建国问题上的政策主张,忠实地反映和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宣言印发后,不仅全党深入学习,也得到了广泛宣传,赢得了全国人民,包括地方士绅、宗教人士、华侨人士、反战日本士兵、京沪人士等社会各界的赞同和拥护,影响巨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熏陶下、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战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是其首要内容;爱国主义精神是其灵魂与主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其根本立足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是其落脚点与归宿.中国共产党人的抗战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44至1945年8月间,中国抗战进入尾声。当社会各阶级都在为抗战之后"干什么"积极行动之际,中共也有了自己逐渐明晰的政治设计。作为延安时期中共机关报,《解放日报》社论在宣传党的政策决策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从中可以清晰把握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胜利前后的政治主张。其时,中共最重要的政治设计在于包括国民党统治集团及各党各派在内的"联合政府",为此,中共曾积极努力力图使其变成现实。不过,中共也一直坚持中国的出路在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并且在解放区较为彻底地实行了这一道路。在"迂回曲折"诸路不通之后,中共最终选择了剔除国民党统治集团的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另外一条"联合政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王猛 《世纪桥》2011,(1):25-26
庙会是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到目前为止对庙会问题的研究涌现了大批的成果,但对近代华北地区庙会的研究较为薄弱,尤其是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庙会衍变的研究更加不足。本文旨在对中国近现代庙会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此研究的学术走向提出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的特殊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为中国共产党开展对外交往创造了良好机遇.以毛泽东、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在抗日国际统一战线战略思想的指导下,采取了自下而上、以民促官的灵活务实方式,打开了对西方国家外交的局面,有力地维护了国共合作,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期间创造的民间与官方并举的外交方式,成为新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