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探索》2017,(3)
在探求社会治理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早期本土社会企业的社会建设实践值得关注。他们往往在创办实业的同时,利用本土化治理方式服务所在地社区的建设,其推动社会建设与变革的努力与经验对当代社会治理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我国早期杰出的社会企业家卢作孚先生及其运营的民生公司和位于重庆北碚的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为例,初步梳理卢作孚先生以整体性社会视角运营企业并推动城镇综合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卢作孚的隐忧 1930年秋天,是重庆实业家卢作孚事业上的一个兴业之秋。 这一年,不论民生公司,还是北碚峡防局,还是川江航务处,处处要增加投资,处处要用钱用人。卢作孚本人带了一班人马,春下江苏上海:夏天,又到了青岛北平和东三省。他为置办各种建设所需设备,参观各地企业及教育机构而马不停蹄。  相似文献   

3.
胡懿 《红岩春秋》2022,(2):72-75
重庆北碚位于嘉陵江下游温塘峡、观音峡之间,依山傍水,享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 1927年,卢作孚出任江巴璧合四县特组峡防团务局局长后,以北碚为中心进行乡村建设.1936年,峡防局撤销,设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署,卢作孚胞弟卢子英先后任副区长、区长.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与黄炎培谈话时曾指出:"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有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卢作孚去世后不久,周恩来在政务院讨论民生公司公私合营问题的一次扩大会议上,对卢作孚的一生作出了高度评价:卢作孚先生不仅对祖国的交通运输事业作出了贡献,而且对中国的经济建设也作出了贡献。1980年,中共四川省委为卢作孚作出政治结论:"卢作孚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卢作孚的名字为很多人熟识:他是一个企业家,是中国的船王,他从经营一艘小客轮起家,用了不到10年时间,缔造了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民生公司。1938年,在他的指挥下,几万名人员和代表当时国家工业精华的物资和设备从宜昌码头经长江水路抢运到重庆及四川后方,创造了"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撤退",为抗战保留了重要命脉。其实,卢作孚一生当中,还做了许多值得称颂的业绩。他从17岁参加辛亥革命,到59岁新中国成立后完成民生公司公私合营,终其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和乡村现代化建设的一生,就是为"中国梦"奉献的一生。2013年,是卢作孚诞辰120周年。在此,我们希望能通过部分片段式的记录,让更多人了解这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的一生,并以此纪念这位可敬的前辈。  相似文献   

5.
正卢作孚,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中国航运业先驱。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领民生公司服务抗战,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民生公司迁至重庆后,卢作孚及其家人亦随之搬到重庆居住。因此,民生公司旧址和卢作孚故居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重要的纪念意义。  相似文献   

6.
书评     
正《北碚在抗战: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李萱华,1951年生于重庆,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重庆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20世纪50年代初,李萱华开始文学创作,曾担任北碚文学组组长,北碚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顾问。80年代初,李萱华开始从事地方志编撰工作,在全国几十家报纸、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出版了《张问陶诗选注》《北碚诗词》《梁实秋与雅舍》《嘉陵江小三峡》《卢作孚文选》《小陪都传奇——抗战北碚的文化大气象》等20多部作品。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郊风景如画的北碚公园内,靠嘉陵江一侧,郁郁葱葱的山岗上,有作孚园,为缅怀北碚开拓者卢作孚先生,由群众集资兴建。作孚先生是重庆市合川县人,早年投身辛亥革命,为振兴中华,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25年,借资创办民生轮船公司,以“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为宗旨,历尽艰辛,从一条仅70吨的小轮船,发展到总吨位达71000吨、共140多艘江海大轮,取代了外国轮船公司在川江的势力,维护了民族航运的生存和发展。抗日战争中他竭力支前,为运送抗日部队和军用物资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付出了巨大牺牲。军运中,民生公司先后有9支船破敌机炸沉在长江。战后,民生公司将航线伸向海  相似文献   

8.
正北碚是个自治实验区,在行政系统上是独立的。区主任卢子英先生,乃川中实业巨子卢作孚先生之介弟。他年富力强,剃光头,穿布衣,赤足穿着草鞋,说话做事十足的朴实无华。这是文学大师梁实秋1979年7月在美国写的一篇题为《北碚旧游》的文章中谈到40年前初见卢子英时的印象。对于北碚这座偏居西南一隅的小城,和兄长卢作孚一样,卢子英可谓倾尽心  相似文献   

9.
资讯     
<正>11月1日,"守尔慈在渝事迹展"举行开幕仪式,展览用图片和传记生动再现重庆聘用的第一位外籍工程师在重庆的故事。1928年,来自丹麦的守尔慈应爱国民主人士、民生公司创立者卢作孚邀请来到重庆,主持修建了重庆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该铁路于1934年建成通车,是新中国成立前四川唯一的一段铁路。  相似文献   

10.
周云  刘洪 《红岩春秋》2011,(1):70-73
19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谈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时说,有4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纺织工业的张謇,以及搞运输航运的卢作孚。 抗日战争时期,卢作孚指挥船队从宜昌经长江三峡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入川的壮举,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在他的家乡合川,人们关于卢作孚创办民生公司及其倡导并坚守的实业报国精神的记忆,也从未被磨灭……  相似文献   

11.
正1940年秋天,蒋介石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一时之间,国民党特务肆意横行,为非作歹,气焰嚣张。当时,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重庆合川和北碚之间的古圣寺为难童创办了一所育才学校,国民党当局认为:育才学校是"红色"学校,扬言要封闭。因此,地痞、特务多次到校捣乱。加之物价飞涨,办学经费困难,师生一日三餐眼看难以为继。陶行知整天穷于应付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心力交瘁,终于病倒在床。就在陶行知一筹莫展之际,9月22日傍晚,周恩来、邓颖超在《新华日报》记者张晓梅的陪同下,专程从重庆驱车到北碚,  相似文献   

12.
1928年10月至1935年,在卢作孚的领导下,北碚少年义勇队招收了三期共208名学员。他们志存高远,勇敢机智,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将乡村建设坚持始终,为北碚的开拓、建设和发展奉献了青春年华。  相似文献   

13.
赵君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教育战线开辟工作的革命家、教育家,是一位优秀共产党员。是合川人民至今称颂的“老大姐”。1932年她来合川女中执教,以老师身份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39年6月她又第二次来合川境内的土主场,创建了战时儿童保育会直属第三保育院。她收养了一批又一批从战区流亡到重庆、北碚、合川等地的难童和少年,在中共南方局的领导下,培养了不少的革命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高孟先,一位已故40年的北碚乡村建设前辈。2019年2月,人们从他留下的1000多张照片中,挑选出近500张,编辑为《北碚乡建记忆》公开出版。随着这批珍贵史料的披露,卢作孚与北碚乡村建设的历史细节,更加全面清晰地展现在世人眼前。20世纪初,中国兴起了一场乡村  相似文献   

15.
2007年9月18日,筹备一年多的"重庆大轰炸暨日军侵华暴行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位于重庆北碚的西南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6.
拯救战区难童的女教育家周之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之廉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重庆,不仅是国民政府军政大员麇集的地方,也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文化人,来到这抗日战争的大后方,为国家民族的复兴竭尽全力。环重庆建有众多从战区内迁的国立大、中院校,还有许许多多拯救战区儿童的保育机构和学校,因此教育界的杰出之士也云集于此。在重庆与合川之间的嘉陵江流域,有一段小三峡。那时,在跨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四县之间,建有一个弹丸小地的“北碚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在这各类学校林立的“实验区”中,竟有四位创建了全属私立院校的教育家,创造出伟绩。他们是:1939年创办“育才学校”&的…  相似文献   

17.
<正>自重庆直辖以来,其周边的十多个县区都相继提出争夺重庆后花园名头,时至今日,九龙坡、北碚、巴南、渝北、南岸、合川等地都得到了重大发展,实现了明显跨越。但各地提出的都是狭义上的后花园目标,仅限于旅游休闲度假地的内涵和外延,在营销方面均陷入同质化的尴尬境地,特色不突出。大竹要建成重庆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打造成  相似文献   

18.
马拉 《红岩春秋》2014,(4):42-45
正重庆合川川剧团原美工龚思全先生,从小喜欢画香烟画片,曾在合川电影院画电影广告画。在合川川剧团当美工后,长年扎在舞台后面画川剧人物速写,练得一手绝活,成为川剧人物画大家。他用大半生搜集整理川剧人物脸谱,完成了"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戏曲脸谱·川剧脸谱》(以下称《川剧脸谱》)。2001年,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民  相似文献   

19.
卢作孚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江河航运企业家,民生轮船公司的创始人。董浩云是中国现代远洋航运的先驱。他们将国家的前途与自身的事业追求结合起来并为之奋斗终身的经历,推动了中国航运业从江河走向远洋,从中国走向世界。他们是中国近现代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航运企业家典范,他们身上呈现出的以爱国情怀、创新发展、社会责任、人性化管理等为内核的企业家精神,对当代企业家成长与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31年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野心昭然若揭,日寇的铁蹄肆意蹂躏神州大地。面对外敌入侵、国土沦丧以及国民政府的屈辱退让,举国上下群情激愤,要求抗日御侮、拯救危亡的呼声日渐高涨,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痛感国难深重,著名的实业家、社会活动家、民生轮船公司创办者卢作孚挺身而出,发起成立重庆救国会,动员重庆社会各界人士抗日救亡、共纾国难,表现出一代仁人志士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赤诚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