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和彭德怀何载也许真理在你那边1965年9月23日,毛主席约彭德怀谈话,要彭德怀同志去西南担任建设第三线副总指挥时,彭德怀当时提出:“我在庐山会议时曾做过三条保证,最后一条是今后工作不好做了,要劳动生产,自食其力。”毛主席说,也许真理在你那边。对...  相似文献   

2.
小平同志精于桥牌,这早已为人所共知。然而他对“国粹”——象棋也颇有兴趣。1983年,《象棋报》创刊号上曾刊出过一帧由著名摄影家侯波拍摄的“老帅对弈”照片,只见朱德、彭德怀两位“老元戎”一枰相对,激战正酣,而站立在一侧的邓小平静静地看入了神…… 这张有名的照片,是1953早在北京十三陵拍摄的。据朱德元帅的女儿朱敏回忆,朱、彭两位“老爷子”下棋时常会出现争执不下的情况,此时只要邓小平在一旁,他就会出来当裁  相似文献   

3.
高天娥 《共产党人》2006,(16):44-45
彭德怀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身经百战、叱咤风云、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红军将领。长征路上,彭德怀临危受命,坚决执行上级的作战部署,率领红军斩关夺隘,为保卫党中央苦苦地冲杀,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吴旗战斗之后,毛泽东曾作《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山高路险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4.
报刊文摘     
邓小平精于桥牌,这早已为人所共知。然而他对“国粹”——象棋也颇有兴趣。1983年《象棋报》创刊号上曾刊登了一帧由著名摄影家侯波拍摄的“老帅对奕”照片:画面上朱德、彭德怀两位“老元戎”一  相似文献   

5.
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这位身经百战的开国元戎、忠言直谏的人民之子,准备在巴山云岭蜀江黔水再续辉煌时,一场史无前例的运动让《彭德怀梦断三线》记他壮志难酬……  相似文献   

6.
童小鹏曾长期在周恩来身边工作,并先后担任过国务院副秘书长兼总理办公室主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等职。他拍摄的许多珍贵历史照片,对于研究中共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史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1990年,童小鹏将珍藏多年的1500余张珍贵历史照片献交中央档案馆。这些照片的起止时间为1936—1987年,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50余年来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贺龙、罗荣桓、叶剑英、林伯渠、左权、张云逸、秦邦宪(博古)等领导人工作、生活、对敌斗争和外事活动的情况。 1991年5月间,笔者和另一位同志专程到童老的家——福建漳州市“童小鹏定居楼”呈送翻拍整理好的十几本相册。当他和夫人紫非同志知道我们特意制作了相册,而且还将他献交珍贵照片一事由我在《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7.
《天津支部生活》2012,(7):42-42
“大跃进”时期,彭德怀到某三线社区视察。有一天,指挥部的同志陪同他驱车前往位于云南省境内的仁和镇。一下车,彭德怀就要到附近的农村去转一转。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的相册里,夹着两张彭德怀的照片。一张是1958年12月1日他接见全国青年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军队代表时和代表合影。我就站在他后面的一排中。照片上的彭德怀元帅一身戎装,朴实英武,厚重威严而又意气风发。另一张是1967年7月他被红卫兵用"喷气式"押上北京航空学院万人批斗大会时照片。我作为"万人"中的一分子站在群众队伍前面,离他咫尺之遥"。昨天还是功臣,今天变成祸首"(毛主席语),历史  相似文献   

9.
梁兴民  王焯 《党史纵横》2009,(10):50-53
庐山会议之后,彭德怀被免去了国防部长的职务。这对于像他这样有着赫赫战功的开国元勋来说。无疑是一个沉痛的打击。罢官之后。彭德怀曾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信,具体谈了他今后的打算:“准备读点马列主义的书,作些社会调查,自食其力地参加一些生产劳动。”也就在这一年,彭德怀举家落户到北京西郊挂甲屯吴家花园。传说《杨家将》中的杨六郎在北征辽国时,曾在这里解甲休息过。所以这个地方从此得名“挂甲屯”。  相似文献   

10.
情暖渔翁     
人们都知道,彭德怀是位叱咤风云、嫉恶如仇、铁骨铮铮的硬汉子,殊不知他对人民和同志的那种赤子之心、拳拳之忱尤为感人肺腑。 1930年夏,红三军团攻占长沙后,由政委滕代远和红八军代军长何长工率部分兵力留守;军团长彭德怀率主力出城向南追击敌军,到达易家湾时,敌军已逃遁。红军停止追击,暂驻易家湾。彭德怀利用前方战火暂息的间歇,不顾疲劳前去湘江边寻找他在危难时为他摆渡过江的渔家罗六十老倌。  相似文献   

11.
文革爆发后,奉毛主席之命到成都出任大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的彭德怀,横遭批斗,身陷囹圄,押解北京之行性命叵测。彭德怀是如何得以安全到达北京的呢?其中少不了一个重要人物—西南三线建委第四副主任钱敏。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耄耋老人的难忘记忆,于此纪念彭德怀诞辰112周年、三线建设45周年之际,共同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同志。  相似文献   

12.
自《三八节有感》与《野百合花》在《解放日报》上刊登出来后,毛泽东深感延安的干部思想问题严重,颇为忧虑。在这两篇文章发表之后不几天,毛泽东在他主持召开的一个高级干部学习会上,即对两文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想不到过去的文小姐,一身戎装,扬鞭策马上陇东前线变成武将军,写下《彭德怀速记》和《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战》的丁玲同志,竟写下《三八节有感》这样的文章,丁玲同志担任《解放日报》文艺副刊主编时发表的《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新的信念》、《我在露村的时候》等文学作品,我看过,也不错嘛。反映了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与劳动生产,歌颂了英雄模范。虽然有的地方也批评了革命队伍中的某些不良现象,但是站在  相似文献   

13.
1959年7月14日下午,毛泽东收到了彭德怀写的要求认真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经验教训的一封长信,此信在庐山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7月16日,毛泽东在彭德怀的信上加上标题《彭德怀同志意见书》,并批示:“印发各同志参考。”田家英时任中央办公厅政治秘书室主任并负责中央会务工作,他在信件发到与会人士之前就看到了这封信。他素来敬重彭德怀。当他读了彭德怀的  相似文献   

14.
2011年,《红广角》杂志(第4-8期、第10期共6期)连载了我提供的《九访中共广东党的创建见证人》,当时主编王国梁同志希望我能提供一些有关的历史照片配发,我觉得很好,但由于我年老健忘,根本想不起有人曾送过有关的旧照片给我,我就马上去寻找有关当事人及他们的亲属后人.可是事隔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近30余年,广州市的面貌发生极大的变化,拆的拆,迁的迁,有的一条小巷全部拆掉重建高楼,原有的住户迁走了,找居委会、派出所、公安局都查不到有关当事人的家庭迁到哪里去了,故一张照片也找不到,很是遗憾.  相似文献   

15.
彭德怀在1965年被任命为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第三副主任之后,奔赴三线建设重镇四川省攀枝花市。本文讲述的是彭德怀在体察三线地区老百姓生活时的一个插曲,展现了他对民生的殷切关注和共产党员的一身正气。  相似文献   

16.
彭雪枫是我军历史上一位著名将领,牺牲前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他从1925年参加革命到1944年壮烈牺牲,20载如一日,“对党忠贞,为民赴汤”。他身经百战,像彭德怀那样英勇顽强;他文才横溢,满腹经纶,又与陈毅军长齐名,素有“儒将”的美称。他曾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好榜样”。在中国革命斗争的历史画卷上,不仅记载着他的丰功伟绩,而且也记载着他与林额同志的忠贞爱情。1984年初春的一天,我怀着由衷的敬意,采访了刚由匈牙利回国度假的林颖同志。她听说我正在写长篇传记文学《一代名将彭雪枫》、编注《彭雪枫…  相似文献   

17.
正一篇含沙射影的文章再掀彭德怀生活波澜彭德怀是1965年11月30日从北京到达成都担任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的。就在这一天,《人民日报》将姚文元于11月10日在上海《文汇报》发表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在《学术研究》专栏里作了转载。当时,彭德怀忙于安排住处,接受新的工作,未能读到这篇转载文章。  相似文献   

18.
正在张爱萍的革命生涯中,有较长一段时间是在彭德怀领导下工作。无论是在军事指挥上,还是在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上,以及在为人做人上,张爱萍都深受彭德怀的影响。张爱萍曾说过:"彭德怀教我做人,周恩来教我做事。"对彭德怀,张爱萍始终把他作为自己的严师诤友。对张爱萍,彭德怀也一直赏识有加。  相似文献   

19.
李日方 《学习导报》2013,(20):25-26
新中国成立后,彭德怀同志曾两次回湖南考察,深入农村、厂矿、学校调查了解情况,接待群众,访贫问苦,凸显了他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公仆情怀。2011年3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湖南调研时专程赴乌石瞻仰彭德怀故居,并饱含深情地说:“彭老总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个人,他的精神永远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宝贵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以他的精神来激励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做好自己的事,为党、为人民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好。”学习和弘扬彭总为民务实清廉精神,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21,(5)
正1935年10月21日,毛泽东在彭德怀于吴起镇打败马鸿逵的骑兵后,写了一首《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毛泽东对彭德怀的高度肯定,同时生动地展现了彭德怀的性格气质特征,即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坚韧不拔,与湖湘文化具有高度一致性。心忧天下的情怀彭德怀早年投身湘军时,就在《论立志》一文中写出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大意是:志不立,吾人无可成之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