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才国际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我国国际化的整体水平,而且对整个中国的未来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如何培养大批国际化人才已是当务之急。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加以改革创新和完善,就不可能在经济全球化下取得人才竞争的  相似文献   

2.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和"时间表"的确定,与邓小平同志九二南巡讲话提出的制度定型化目标完全相吻合,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改革思想。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了总体部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本质是运用法治思维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真正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依托法治的稳定性、严谨性、可预期性、可操作性,构建现代化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各种制度的执行更加严格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美、日等国现代化进程中,重视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经验的总结,提出了我国实施人才战略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5.
陈誉  贠大强 《前沿》2013,(12):28-29
新世纪新阶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军事发生新一轮变革,信息化战争已经成为战争的主要形式。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使命任务对军事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形势下,胡锦涛对军事人才必备能力素质作出了许多论述,提出了许多要求,为军事人才能力素质培养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6.
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过程中,加强对人才的德的调控与制约,将德的培养列为新时期人才建设的核心内容与重要目标,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宏伟 《群众》2023,(2):36-3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就业定位为“最基本的民生”,并将就业优先提升到战略层面,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基本遵循。推进就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根本就是围绕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以建设高质量就业先行区为统领,针对短板弱项,在就业法制、就业政策、就业市场、就业服务、就业保障等方面创新探索,为促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2007年宁波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的战略目标,掀开了宁波市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人才支撑研究首先是为城市建设服务的,宁波要到2020年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人才队伍必须在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提高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城市国际开放交流水平等诸多方面发挥核心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教管人才在学校管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特殊,工作中表现为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其协调、谋划、工作能力与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分不开的。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教管人才,是院校领导机关应当重视的课题之一,也是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11.
周少来 《人民论坛》2021,(4):104-106
大力促进全民阅读,全面提升每一位公民的素质和修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这不仅需要建构全民读书的良好社会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还需要不断优化公共读书服务体系,为全民阅读提供更便利条件。而每一位公民素质的全面提升,事关全社会的科学素质、民主素质、法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事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实实现,事关当代中国全面现代化的品质和质量。  相似文献   

12.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此,众多学者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探讨,不断涌现出有价值、有思想、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含义、内在关系、重要作用及路径研究,全面剖析其研究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指出当前研究的着力点,有利于研究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3.
袁峰 《人民论坛》2014,(2):14-16
近年来,“救火式”治理似乎已经成为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常态化现象,在治理成本不断提高的同时,治理的遗留问题不断滋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避免长期陷入“救火式”治理的必由之路,当前关键是要树立防治结合的治理思维、实现标本兼治的治理行为、形成科学理性的治理评估、构建官民合作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社会环境与人才应当是互动关系,这种关系是互为前提、相互作用、循环往复的:社会环境造就人才,人才创造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不像自然环境那样与生俱来,而是人类创造,人才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杭州市萧山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强创新、加快转型、加大统筹,建设富裕和睹现代化萧山的奋斗目标。人才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第一资源,既是自主创新的推动力,也是加快转型的根本力量。人事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良好人才环境,为萧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衡量社会整体发展的综合指标,既应有物的现代化,同时更应包括人的现代化,并最终取决于人的现代化。人不仅是现代化的真实动力和根本手段,同时也是其最终目标和终极目的。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教育,中心环节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从顶层设计到不同领域不同主体的突破,其实践路径主要包括更新国家治理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处理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关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国家治理方式,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8.
多党合作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促进。因此既要通过发挥多党合作制度的独特优势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又要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就是通过加强多党合作的制度建设以提升多党合作的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条件下人才素质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世纪,作为知识的生产、分配、传播与使用的主体和带头人的人才,其素质状况将影响后发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现代化的成效与速度.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人才素质的构建甚为关键.  相似文献   

20.
张琦 《人民论坛》2020,(2):22-25
中国的贫困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脱贫攻坚的贫困治理实践内化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形成了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局面。与此同时,脱贫攻坚实践和贫困治理进程中形成的相应制度安排、实践策略和有效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成功的创新案例和经验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