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诚信失衡行为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丽英  刘波 《求实》2006,(Z2):232-234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过程中,受到了诚信危机的严重冲击。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诚信失衡行为,使得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用人单位与学校之间信任度越来越低,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相当大的危害。因此,认真分析并审视大学生就业诚信失衡行为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良方显得非常重要。1.大学毕业生就业诚信失衡问题的表现特征及危害大学生就业诚信失衡问题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产物,随着国家对毕业生就业实行“统一分配”…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率是当前衡量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高校为追求高就业率却容易忽略了毕业生、用人单位对就业工作质量的评价,以往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的评价方法往往遮蔽了这些问题。以模糊理论为基础,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校就业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可以避免以往评价方法中出现的单一性和主观性等弊端,及早发现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巨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俨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应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中信号传递模型的构建,分析了毕业生针对用人单位传递信号的选择。同时,结合模型的均衡结果,针对毕业生就业提出理论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如何建设和巩固一个诚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也愈加深化,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国家宏观调控、各级政府和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如何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一个诚信、公正、平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所应关注的重要问题。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诚信缺失现象(一)毕业生的诚信缺失:简历弄虚作假。在择业过程中,有的毕业生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将本来不符合招聘单位要求的简历情况更改为适应单位要求的情况。例如,很多学生擅自对《毕业生推荐表》和《成绩单》中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社会人才市场给高校毕业生就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作为新时期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新机制,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和广大毕业生的理解和赞同,但同时也给当今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提出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使一些具体从事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同志产生了种种困惑。  相似文献   

6.
政策咨询     
用人单位毁约怎么办? 问:我的孩子毕业后与用人单位签约,可用人单位单方面毁约,请问毕业生报到时用人单位拒绝接收怎么办?毕业生个人要求用人单位退回,学校还受理吗?毕业生在什么情况下可申请改派? 答:国家规定:“经过协商落实和国家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审批的毕业生就业方案必须认真执行,未经高校和用人单位双方复议并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12):36-36
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699万人,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一要落实现有政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开展集中检查。二要拓宽就业渠道。开发更多岗位,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和基层就业。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促进计划”,为他们提供持续的就业帮扶。三要鼓励自主创业。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税费减免等政策,降低自主创业门槛。四要完善就业服务。各地可将校园招聘活动纳入公共就业服务适当支持。毕业生异地求职,可按规定享受当地免费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五要开展就业帮扶。对城乡低保家庭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从今年起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适当提高毕业生就业见习基本生活补助标准。六要促进就业公平。严防招聘过程中出现性别、民族、残疾等方面的歧视。加强国有企业招聘活动监管,切实做到招聘信息、过程、结果“三公开”,鼓励国有企业、科研机构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8.
范喜萍 《共产党人》2013,(Z1):80-81
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各级政府就业压力巨大。为了解宁夏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高校毕业生就业有何意向?国家统计局银川调查队于6月8日在银川市人才市场举办的招聘会上,向宁夏华煤集团矿建事业部、银川信思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10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毕业生需求情况问卷调查。6月13日-14日,在宁夏大学和北方民族大院,随机抽选了10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意向调查。同时,走访了宁夏高校毕业生分配办、银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和银川市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为促进青年人就业,一些国家的应对之策,以及毕业生们择业理念的转变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日本:"人脉午餐"悄然盛行近两年,为东京年轻人寻找午餐伙伴的免费网站人气爆棚。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通过这些网站邀请目标单位的职员共进午餐。在轻松的气氛中,年轻人可以向前辈请教经验,一改以往正襟危坐、点头哈腰的严肃传统。除了民间智慧,在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方面,日本政府采取的主要做法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全社会的雇用信息公开化,以解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日本在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文章以学生需求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定位不准确、信息不对称、指导不得力、教学不适应等突出问题,提出以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为手段,建立起精准采集是基础、精准识别是关键、精准指导是途径、精准管理是保障和精准教育是根本的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
褚红素 《湘潮》2013,(1):117-119
就业质量评价重点关注与劳动者个体就业状况相关的内容要素,包括工作质量、社会福利保障、个人成长与就业稳定性。通过抽样跟踪调查上海金融学院金融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分析217名毕业生的就业取向,从职业内涵的角度剖析用人单位的需求定位;归纳总结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毕业生具有的能力素养、毕业生欠缺的职业素养;从毕业生、用人单位、政府及高校等层面考察设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就业质量提高的主要思路和途径: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金融职业发展教育阶梯、提升毕业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高校要以创新精神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从根本上满足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本文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的动因及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想认识、工作机制、工作方式方法、工作手段及工作内容等多层面分析了创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19号文件转发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意见》明确指出,高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建立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就业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出现了诚信危机.为保证就业秩序的正常,有必要分析、探索毕业生诚信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全面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诚信水平.  相似文献   

15.
拓展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路径的思考——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兴洋 《唯实》2009,(7):85-8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的新时期,加之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新形势,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政府、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等各方面应共同努力,构建高校毕业生四位一体的和谐就业预警机制。创新就业观念、广开基层就业路径,使大学生在基层广阔的天地里秀出人生华彩,从而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正进入8月,复杂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最关键时期。7月25日,人社部召开的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透露,上半年有56万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而56万仅仅是727万毕业生中的7%。人社部发言人李忠时透露,56万的数据是由学校毕业办收集并上报而来。"这个数据太笼统,并不能完全代表大学生就业情况。"北京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大学生毕业后主要有三个流向,考研、出国和就业,这7%只是毕业生在学校招聘会上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数  相似文献   

17.
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文章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中出现的“有业迟就、无业可就、有业不就、有业难就”四大问题,有效提出了地方高校毕业生应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主动推销自己;地方高校应合理定位、培养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政府需着力于就业政策和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加强就业教育,构建就业、择业、创业链的四大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浦文玮 《世纪桥》2014,(7):67-68
2013年被众多媒体与门户网站称为"就业最难年",这主要指的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造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就业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但同时也涉及到高校毕业生就业知识的匮乏以及求职能力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开展有效的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职业发展教育时,高校应注重在就业知识与求职能力上的培养与训练。通过这些教育措施,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进入8月,复杂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入最关键时期。 7月25日,人社部召开的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透露,上半年有56万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而56万仅仅是727万毕业生中的7%。人社部发言人李忠时透露,56万的数据是由学校毕业办收集并上报而来。  相似文献   

20.
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人才竞争机制的引入,使得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渐增加,毕业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的优秀分子,如何将毕业生党员的优势引入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实际意义。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之间的关系日益凸显,给高校党建和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考。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发挥毕业生党员的优势作用,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剖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相结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探索创新毕业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相结合的新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