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湖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马其伟和湖南省水利厅原副厅长刘其业两人的狱中忏悔,说的都是心里话,虽然这种认识来得太晚了些。应该说,他们两人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从小家境贫寒,依靠自己的刻苦努力考上中专或大学,参加工作后扎实工作埋头苦干,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都是在位高权重之时,因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最终成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俘虏,堕入罪恶的深渊不能自拔。他们走向蜕化变质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把握好世界观、人生观这个人生的“总开关”,因而导致人生的航线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可以说,他们…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娄底市原副市长赵更效,因犯受贿罪、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于2004年5月被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现在长沙某监狱服刑改造。日前,经过几年劳动改造后,现年55岁的赵更效面对来访的记者,进行了“现身说法”,不但对自己犯下的罪行进行了深刻忏悔,回顾了自己从一个受人尊敬的副厅级领导干部堕落为阶下囚的经过,而且对自己走向犯罪的原因和教训进行了深刻反思。依靠组织的精心培养和自己的不懈努力,我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后,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堕入犯罪的泥潭不能自拔1951年,我出生在湘中一个…  相似文献   

3.
接受廉政教育不能有特殊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言 《中国监察》2009,(4):45-45
大凡贪官们忏悔的时候,往往声泪俱下,一把鼻涕一把泪,诉说自己因为“放松了学习”,远离了廉洁从政教育,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扭曲,而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姑且不论贪官们的忏悔有无新意、是否深刻,单就“远离了廉洁从政教育”而言,还是令人颇多感触。  相似文献   

4.
<正> 一、概述当在美国人中问起有关犯罪的情况时,极少有人联想到庞大的法人组织。不管怎么说,难道能叫经商的公司不赢利么?为了保住自身的信誉,难道他们不需要公正地、友好地对待消费者、雇员和竞争对手么?那些公司的经理们不是都很富有吗?他们为什么要去犯罪呢?他们从犯罪中能获得什么?之所以没有什么人把法人与犯罪联系起来考虑,一部分原因应归于系统的统计资料中的  相似文献   

5.
为政清廉是每一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应恪守的准则.但就是有一些人明知故犯,违纪违法去占去贪,最终断送了自己的前程,落得个在监狱的高墙内忏悔罪行的下场。这些贪官在狱中改造得怎样?有哪些悔悟和反思?请看——  相似文献   

6.
“我转到新的班级时,他是第一个和我说话的人,可是他被我杀死了,可想而知我给他家带来的恶果。亲人骨肉分离是多么惨烈啊!我现在每天都在监狱里忏悔……我无法原谅我自己,我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去悔过。”贵州省贵阳市第六中学原高三学生孟超在狱中含泪忏悔。  相似文献   

7.
剖析很多腐败分子走上犯罪道路的轨迹,不难发现,他们之所以最终踏入罪恶深渊,除了放松思想改造,理想信念动摇,以及缺乏必要的外部监督等主要原因外,面对种种诱惑的存在,侥幸心理也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些人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时,总存有“不会被发现”的侥幸心理,直到东  相似文献   

8.
方工说:“我也不赞成那种认为一个人犯了罪,注定永远是个坏人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犯罪后理当认罪忏悔,改过向善,真正这样做的人应该得到鼓励,但这不等于轻信。对待贪官的罪行应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肃、公正地处罚;对他们是否悔罪,也应听其言而观其行,根据事实进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根绝那些被查处的贪官企图以虚假忏悔赢得社会同情进而骗得从轻处理的投机心理。”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局长廖子中,由于放松思想改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没有把握住自己,最终因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于2000年10月被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50万元,现在湖南省属某监狱服刑改造。经过几年“炼狱”的反省,廖子中对自己的罪行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日前,笔者在监狱采访了他。他对自己堕落为阶下囚的犯罪经过和原因进行了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原市委书记俞芳林,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于2000年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现在广西某监狱服刑改造(详细报道见本刊2001年第11期)。2004年12月16日,在广西“新任厅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学习班”举行的“现身说纪说法”大会上,俞芳林痛陈了自己从一个受人尊敬的正厅级干部堕落为阶下囚的经过,并对自己走向犯罪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反思。“在走上领导岗位后,由于放松了思想改造,我渐渐产生了错误认识,一步步走上了违纪违法的不归路。”1952年7月6日,我出生在广西北流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刚读小学时,…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原副总经理蒋艳萍,因犯受贿罪、贪污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依法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100万元,现在长沙某监狱服刑改造。日前,在湖南省纪委拍摄的警示教育专题电视片《代价》中,蒋艳萍充当“反面教员”,用自己的沉痛教训现身说纪说法。在高墙电网包围的牢狱里,这个昔日曾闻名三湘的“女强人”,痛陈了自己从一个有着辉煌前程的副厅级领导干部,却因贪欲极度膨胀,导致权力之舟在汹涌的商海大潮中倾覆的过程。在对自己的罪行进行忏悔的同时,她对自己犯罪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反…  相似文献   

12.
日前,笔者来到湖南省长沙监狱,在专门关押改造职务犯罪人员的麓峰监区,探访了在此服刑改造的湖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马其伟(因受贿被判处无期徒刑),湖南省水利厅原副厅长刘其业(因受贿、挪用公款、玩忽职守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在高墙电网下,两名昔日曾居高位的罪犯,痛苦地回忆了各自走向犯罪的经历,并对自己的罪行进行了深深的忏悔。马其伟:亲情把我绊倒在高速公路上说来话长,要叙述我现在的感受,分析我走向犯罪的原因,还是先从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天说起吧。2002年7月9日,我被押送到长沙监狱服刑改造。一想到要在铁窗里度过余生,阵阵悲凉不断…  相似文献   

13.
在罪行彻底暴露后,赵学凤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深深的忏悔,并结合实际,对自己走上腐败犯罪之路的思想、性格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贪官如是说     
1.当官真好,升官发财,一点不假。2.你送我这钱,只有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其他人不知就行了。3.我不贪别人也会贪,让别人贪不如我自己贪,谁怕钱咬手?4.人送来的钱不用自己出力流汗,家里人已住得好、吃得好,还花不完,那钱不用来赌,不用来包二奶、三奶还用来干啥?那像个什么“官”呀!5.拿了1万是贪,拿了100万,也是贪,反正查出来都是下台坐牢,我为何不多多益善?6.好搭档,千万别出卖我,不要相信坦白从宽之类的话,有我在,保准你们会没事。把我的事抖了,我栽了,你们也不见得有好日子过。7.这些胆小鬼,上面一来人查我就什么都倒出来了,平时我待他们可…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临汾市公安局原局长邵建伟在接受组织审查期间,混沌的灵魂受到了深刻触动,禁不住流下了愧疚、悔恨的泪水。他深切悔罪,不但积极给家人写信,请他们配合退还全部赃款,还写下了1万余字的检查和忏悔,真诚地向组织请求,愿意把自己痛彻心扉的感悟公之于众,警示广大党员干部不再重蹈他的覆辙。他从自己的人生历程寻找自己走向犯罪的轨迹,从思想演变的过程中分析自己的犯罪原因,从违纪违法的前后对比中痛述自己的悔恨之情,告诫广大党员干部“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他的沉痛教训再一次警示,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筑牢拒腐防变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永葆清正廉洁的本色。2005年10月,山西省委以通报邵建伟等违纪违法案件为契机,在全省掀起了一场扎扎实实的领导干部警示教育活动,引起了较大反响。我们将邵建伟的检查和忏悔刊出(文中小标题系编者所加),希望能给广大党员干部带来一些有益的思考和警示。  相似文献   

16.
《法学》1986,(6)
一个多世纪以来,探究犯罪原因吸引并困扰着世界上许许多多的犯罪学家、法律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医学家。资产阶级学者主要从犯罪者个体的角度,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探索犯罪原因,他们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由于方法的局限,更由于立场的局限,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得出犯罪原因的正确结论,以此不断提出一些新看法,但转而就被实践,甚至被他们自己所否定。在  相似文献   

17.
曾闻名三湘的“女强人”、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原副总经理蒋艳萍狱中的忏悔十分沉痛,字里行间深深渗透着悔恨之意。然而,发人深思的是,近年来,大案要案一查再查,大贪小贪们一悔再悔,为什么还是有那么一些党员干部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直到东窗事发时才想起忏悔,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呢?由此看来,应当深究的一个问题是,怎样才能减少这样的忏悔,避免这种本不该有的悔恨。无论从反腐倡廉的大局出发,还是从善良的愿望出发,我们都希望少看或不看到这样的忏悔。与很多贪官一样,导致蒋艳萍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原因很多,但一个很要害的原因就在于她…  相似文献   

18.
一念之差     
在词典中,“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多指引起严重的后果)。由于一念之差而犯罪,给别人也给自己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样的后果不可谓不严重。在对犯罪事实的分析中,我们得知,有些人犯罪是有预谋、有准备的,也有一些人只是偶然犯罪,是“一念之差”导致了犯罪,像下面所举到的江西一村妇因受到村干部的性骚扰,产生报复心态,却一时糊涂,将一个不相关的男孩毒死;一个少年只因女友电话一时打不通,竟将一陌生女人杀死……可以说,这些犯罪嫌疑人本来都是善良人(有些还是受害者),然而,他们却成了罪人,这不能不让人为之惋惜。一念之差的背后是什么?如何才能预防一念之差犯罪?希望本期“案海涛声”可以引起大家的思考,也希望此类犯罪能尽可能减少。  相似文献   

19.
脸向阳光     
程刚 《政府法制》2012,(20):29-29
一个人因偷窃被关进大牢.几年后被释放:他在大牢的几年时间里.一直忏悔自己的过错,感觉自已走上了歧途.也被世界抛弃了,出狱后,他来到一座寺庙,真诚地说出了自己的过去,想在这里继续忏悔,  相似文献   

20.
阿宁 《检察风云》2006,(13):52-53
早在2005年4月8日,于大路在被检察机关羁押期间,对自己走向犯罪道路做了反思和忏悔。以下是于的忏悔,对于那些徘徊在犯罪边缘的各类高官,也许会有所触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