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台声》2017,(1)
<正>2016年12月19日,第七届海峡两岸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宜兴陶瓷博物馆陶瓷(紫砂)文化研究院举行。来自台湾、山东、北京等地的陶艺界学者,与宜兴市陶瓷文化研究领域的相关人士齐聚一堂,展开互动交流。据了解,本次论坛主题是"宜兴窑系",对两岸文化的辐射与影响,结合宜兴陶瓷历史沿革与技艺传承,以及两岸陶文化发展建设等重点展开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宜兴,古称"荆邑"、"阳羡",素以"中国陶都"著称,所产紫砂、精陶、青陶、均陶、美彩陶被誉为"五朵金花"。特别是宜兴紫砂,发端于北宋,成熟于明清,鼎盛于当代,已有千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人说"壶必阳羡",由此可见宜兴紫砂壶在中国的影响何其深远。但谁又知道,宜兴紫砂壶能走出国门,风靡世界,与海峡彼岸的台湾密不可分。台湾同胞的紫砂情结20世纪80年代,在台湾出版界和民间文化团体的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5,(11)
<正>在2015中国陶都(宜兴)金秋经贸洽谈会上,宜兴在传承往年传统的基础上,立足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突出新客商、新项目、新形象、新商机。将项目的引进和招商引资作为重要的落脚点和归宿。10月20日下午,随着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环境污染少的优质项目集中签约落地,宜兴在金秋十月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41只项目总投资达150多亿元,涵盖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能力和集聚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4.
《群众》2020,(20):22-23
无锡宜兴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深刻内涵,切实发挥"环保之乡""中国陶都""书画之乡""教授之乡""院士之乡"独特人文优势,彰显放大"陶的古都、茶的绿洲、竹的海洋、洞的世界"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统筹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协同发展,擘画了太湖西岸中国陶都、东方水城的秀美图景,展现了一个经济实力强、百姓生活富、生态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国家生态城市、中国人居环境示范样本,铺就了一条具有宜兴特点的高水平全面小康之路。  相似文献   

5.
浅谈紫砂     
庄晓蓉 《两岸关系》2014,(11):50-51
<正>宜兴是中国的陶都,紫砂陶的故乡。她位于太湖之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名胜地的腹地,山明水秀、景色迷人、物产丰富,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州,竹的海洋"之称。宜兴又处于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特别有利于陶瓷生产。因上帝对宜兴的厚爱,赐予丰富的制陶条件,地下蕴藏着得天独厚的紫砂土。宜兴陶瓷传说云云,早在四、五千年前原始社会晚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烧造陶瓷了。商周时期已  相似文献   

6.
<正>金秋八月,中国(房县)诗经文化节暨中国诗经学会房县诗经文化研讨会,在诗祖尹吉甫故里湖北十堰市房县隆重举行。湖北省政协主席宋育英宣布文化节暨研讨会开幕,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王生铁为尹吉甫塑像揭幕。12000多人咏诵《诗经》精彩篇章,气势恢弘,盛况空前,创吉尼斯世  相似文献   

7.
曹世河 《浙江人事》2007,(11):30-31
地处浙北、太湖西南岸的长兴县,与中国陶都宜兴山水相连,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孕育出闻名于世的“品茗三绝”——紫笋茶、金沙泉、紫砂壶。唐代,陆羽在长兴著作《茶经》,紫笋飘香、紫陶焕彩,文人墨客争趋一时之泽。北宋,长兴紫砂与宜兴齐名,时有“南窑”、“北陶”并驾之说,后几经沉浮,几番兴衰。当代,长兴紫砂承袭自身悠久的茶、陶文化,吸纳宜兴紫砂技艺,加快走上复兴之路。近年来,长兴紫砂这朵民间工艺奇葩重焕炫目光彩。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7,(18)
<正>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8周年。据悉,日前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9月27日,2017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暨第十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典礼将在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举行。据济宁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是山东省保留的两大节庆活动之一。由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旅游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济宁市人民政府、曲阜市人民政府承办。历经33年的传承创新,孔子文化节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  相似文献   

9.
曹伟 《小康》2013,(5):74-76
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到"有了青山绿水,才有金山银山",宜兴人的生态理念正在发生嬗变,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生态产业已成为宜兴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第一选择呼吸清新的空气、拥有安静的环境、喝上优质安全的放心水,在拥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但不失创新精神的陶都已变成现实。宜兴市把保民生与促发展并列为环保工作的两大主题来抓。从2010年6月1日起,在全国率先打响民生环保战  相似文献   

10.
市县传真     
《当代广西》2013,(14):60-60
<正>田东芒果文化节"升级"要办一个月7月12日至8月11日,"2013百色.田东芒果文化活动月"在"中国芒果之乡"田东县举行。根据芒果最佳成熟期,今年田东芒果文化节首次将往年仅几天的节庆模式调整成时间跨度为一个月的活动模式,更有利于各地客商和游客采购与游玩。期间,举办芒果产销与技术交流会、芒果文化作品展、群众文艺荟萃、"百越古道"文化品牌建设策划、芒果王擂台赛、"芒果熟了"田东一日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涉及经贸、文化、旅游三大板块19个项目。  相似文献   

11.
正太湖美,美在物产丰饶,太湖美,美在人杰地灵。宜兴,这座太湖之滨的美丽城市,正如她动听的名字一样宜居兴盛。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里孕育出了徐悲鸿、吴冠中、周培源、顾景舟等众多大师巨匠;一方文化造就一方盛誉,这里是名扬世界的紫砂壶故乡。其实,这里还拥有着更多响亮的名片与象征。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5,(22)
<正>日前,第二届闽台城隍文化节暨第七届国际城隍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州拉开序幕。活动以"弘扬城隍文化,促进两岸交流"为主题,共有400多人参会。本届学术研讨会,共汇集了来自台湾和省内外专家学者的32篇论文,从不同角度阐述城隍信仰文化的历史起源、发展流传、闽台关系、时代意义等。本届闽台城隍文化节由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福州市台办、鼓楼区政府联合主办,今年5月被国台办列为对台交流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6,(1)
正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也是唯一以环保产业命名的特色高新区。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升环保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水平,国家科技部和环保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为发展环保经济共同出台合作机制,推动宜兴先行先试,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科学之路。部省合作促进宜兴环保先行先试2013年10月26日,在首届"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上,科技部和江苏省政府联合出台《共同推进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创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4,(2)
<正>宜兴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几何中心,是闻名中外的中国陶都、教授之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宜兴市委市政府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在理念上、政策上、体制上不断探索创新,实现了从环境换取增长—环境优化增长—发展提升环境的战略转型,走出了一条生态觉醒、生态赶超、生态领先的成功路径。从碎片式整治到系统性修复,宜兴的生态环境在重整山河中恢复秀美本底宜兴是苏南地区最大的农业县市,宜兴人素来就有热爱自然、珍惜  相似文献   

15.
《两岸关系》2023,(10):29-31
<正>金秋送爽,丹桂飘香。9月18日至21日,2023年贵州·台湾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以下简称黔台会)在贵阳召开。本届黔台会以“共享新机遇融合共发展”为主题。活动采用“1+4+4+10”办会架构,把农林产业作为合作对接主轴,注重文化旅游产业与农林产业的深度融合,突出香药草暨中药产业打造芳香产业新名片,  相似文献   

16.
建水紫陶是云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珍品,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四川(现属重庆市)荣昌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水紫陶,其制陶技术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赵狄娜 《小康》2023,(1):35-37
<正>不断发展的数字经济给宜兴数万紫砂从业者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短视频和直播带货大军之中,市场规模获得了成倍成长。这里的“紫砂故事”正上演着独属于新时代的传奇。“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洒脱有余情。”“一种粗砂无土气,竹炉馋煞斗茶人。”紫砂壶与茶,在中华文化里源远流长,江苏宜兴更是因朴雅的紫砂壶而闻名。捏泥为器,烧器成陶,宜兴拥有7300余年的制陶史。2006年,  相似文献   

18.
茶心     
《台声》2020,(14)
正朝花夕拾,旧雨新知。当我们被一些封存的往事所感动时,心头总会滚过这些温热的文字。为了写《布衣壶宗顾景舟传》,我曾于2013年深秋赴台湾采访。沿着当年顾景舟先生访台的路线,遍访顾老故旧、至交。一路所见所感,常常萦怀不已。对时任台湾"海基会"秘书处处长徐建先生的采访,是令人难忘的。他个子不高,70多岁了,精神很好。秋深时节,台湾依然炎热。却见他一身笔挺的深咖啡色西装,且神情庄重。"20年前,我穿着这身西服接待了顾景舟先生。今天,我特意穿上它,来和写《顾景舟传》的作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19)
<正>第13届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暨第10届两岸产业共同市场论坛(以下简称桂台经贸论坛)于9月15日在广西南宁市举行。两岸工商界、农渔界、文创界人士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此次论坛,探讨深化桂台交流合作和两岸产业共同市场合作的新途径。本届桂台经贸论坛以"共享丝路机遇,深化融合发展"为主题,充分  相似文献   

20.
正"钦州桥畔紫烟腾,巧匠陶瓶写墨鹰。无尽瓷坭无尽艺,成功何止似宜兴。"钦州坭兴陶源于隋唐,盛于清末。清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空前鼎盛,坭器更是独得一兴,远销海内外,因而得名"坭兴"。上世纪50年代,钦州坭兴陶与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重庆荣昌陶一起,被原国家轻工部评定为中国四大名陶。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广西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