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惠连 《山西青年》2023,(1):172-174
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入探究刻不容缓。目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管理不够完善、认识出现偏误、育人渠道受阻等诸多问题。为此,本文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进行深入探究,提出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发挥家庭的积极影响和加强社会的支持等策略,以期促进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世纪桥》2014,(1)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需要进一步丰富和扩展,应该从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特质、创建积极的大学校园环境三个方面来实现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3.
江芹 《山西青年》2023,(5):193-195
近年来,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日渐提升。社会的发展变化使得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亟须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兴起于20世纪末期的积极心理学,重视对个体的潜力和内在积极力量的激发,把对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作为重要使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重构和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因此,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反思能够顺应时代发展和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郑敏 《学习月刊》2012,(10):108-10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过份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现象.削弱了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对立。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兼顾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心理问题的化解、着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融合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文 《求实》2012,(Z2)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界目前正在密切关注的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它主张凡事从积极角度人手,通过关注人的积极力量和发挥人的积极潜能来帮助人们找到自身的内在力量、善意和美德,从而培养和形成一种具有积极心理学意义的认知品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导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使积极心理成为大学生的主导心理状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特殊的弱势群体,积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其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从培养积极的心理认知、增进积极的情绪体验、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四个方面,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模式。  相似文献   

7.
贺小妹 《山西青年》2024,(6):196-198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这些挑战涉及学业、职业规划、人际交往等多个方面。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健康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品质、学术成就以及未来发展的因素。与此同时,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的新兴分支,为心理健康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为切入点,阐述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看法,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态和行为习惯,帮助其实现真正的心理健康和幸福。  相似文献   

8.
温祥 《山西青年》2021,(6):48-49
就现在社会的发展状况而言,社会大众越来越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发育,并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很多的研究.为了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得到有效发展,大部分高校已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课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所以,本文主要阐述,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下,如何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高度关注。研究表明,我国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问题的发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身体发展迅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缓慢,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人格特点及社会经验都不是很成熟。这个时期的表现在心理学中称之为青春期闭锁性。此时期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学习适应困难、情绪障碍、人际关系紧张和品德不良等。  相似文献   

10.
陈加  蒋霞霞 《山西青年》2023,(6):175-177
时代在快速发展,这使得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学生接触到了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导致心理出现了极端,这也影响了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在一部分高校中,已经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教学成果和预期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必须要积极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式,发挥出《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魅力,为高校学生身心更好地成长打下基础。本文主要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以及积极心理学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分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提出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建设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仇志海 《理论导报》2012,(9):53-54,61
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中新兴的一种理念,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人的积极品质培养和挖掘人的发展潜力上,这与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一致的。在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中,一要注重个体主观积极体验,二要关注个体人格特征,三要利用心理暗示力量,构建起基于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侯靓 《山西青年》2023,(9):178-180
在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观念的应用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积极心理学理论旨在让高校学生从正确角度来理解和观察周围的一切,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自己,接纳自身的优点和缺点,熟悉校园环境和社交环境,在生活中找到快乐。为此本文提出,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概述积极心理学理念,分析当前教育体系现状,以及应用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性,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教育体系构建路径。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敢于直面各种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素质学分作为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载体,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探索如何对大学生实施分层心理干预,一方面通过“冬阳暖心”系列措施呵护重点学生,温暖受伤心灵,通过积极心理体验唤醒其心理能量,助人自助;另一方面通过“春雨润物”系列措施滋润全体学生心灵成长、积极互动。二者结合全面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实现由助人自助过渡到自助助人。  相似文献   

14.
在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困境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必须在积极心理学的框架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通过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关注积极心理体验、选取积极教学题材等策略,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优化。  相似文献   

15.
刘晓华 《山西青年》2023,(9):187-18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法进行研究,实验法是对同一批被试采用前测、干预和后测的方式进行;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首先对自编问卷“大学生价值观”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再使用该问卷对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学生进行前测,然后进行干预,干预的内容是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学业管理、人际关系、情绪调节、恋爱心理、生命教育、压力管理、人格发展等方面。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引导,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使得学生能够认知自我,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调节生活中出现的困扰。最后再对这批学生使用“大学生价值观”问卷进行后测。研究结果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讲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启示我们要关注青春期教育的全面性;关注青春期个体的积极力量;关注青春期积极情绪与人格的培养;关注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树立辨证观,发挥青春期青少年的积极力量;注重青少年幸福感的培养;开展积极取向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并注重积极组织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贫困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积极心理学的介入和指导.积极心理学模式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认为,在主观层面上,要增加贫困研究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在个体层面上,要注重贫困研究生潜能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在群体层面上,要鼓励贫困研究生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8.
在对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困境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必须在积极心理学的框架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通过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关注积极心理体验、选取积极教学题材等策略,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优化。  相似文献   

19.
当前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已有研究取得大量成果,但也存在过于注重心理问题研究、研究对策欠"主体化"、研究思路单一等不足。积极心理学理念对拓展贫困生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和内容,倡导应对策略与预防策略研究并举,修改话语体系,建构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大学仪式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对大学仪式教育的功能定位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大学仪式与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上的高度契合和功能上的高度一致性,进一步引入积极心理学丰富的理论作为依据,提出了创新大学仪式教育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