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性质、宗旨、历史担当等决定了党员应当具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共产党员要站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和创新性基础上,树立君子人格典范,在与党性修养充分结合的基础上,实现君子人格修养的现代价值转换。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过程中,效法君子之道、敏而好学、尊礼隆法、君子之风以及必慎其独,不断加强政治修养、理论修养、组织纪律修养、作风修养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富有沉静之美、和谐之美、含蓄之美、情理之美,具备巨大的美学价值,可为当代青少年美育所用。以中国传统文化促青少年美育,要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开阔美育目标,挖掘地方传统文化特色,丰富美育内容,借鉴传统美育思想,丰富美育实施方式,借助历史文化遗址与民风民俗,拓展美育场所。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使用的语言在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语用方面皆有明显的特征,由此可以探究其背后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心理,揭示出青少年群体的语言现象与社会文化心理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让人们对青少年群体有一个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对青少年群体的观念及行为进行更为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正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对于拥有一定权力的干部来说,加强修养尤为重要。何为修养?修养是指人的综合素质,就是经过自我认识、自我提升后所达到的一种修身养性的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都注重个人修为与境界提升。中国儒家素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并将修身视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可见,不注重修养,没有好的修养,也不可能成功立业。  相似文献   

5.
儒家文化中最普及而又不与外来文化重复的是君子之道、礼仪之道、中庸之道,这些智慧都对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中,儒家传统文化以君子之道提升文化的号召力,以礼仪之道提升文化的凝聚力,以中庸之道提升文化的包容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要利用好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凝炼儒家精华,汇集创意因素;赋予时代精神,把握科技力量;加强文化的传播,升级话语体系,使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文化软实力,为中国当代的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传统家训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家训家风蕴含着修身之道、治家之道、处世之道、家国同构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通过创新家训家风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民认知、多渠道宣传传统家训家风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认同、优化传统家训家风教育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体践行等路径,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曹雪莹 《世纪桥》2014,(5):68-69
《大学》所指出的道德修养方法并不是一种表面文章,而是一种以道德修养为根本的修养方法,它要求做人必须内外兼修,表里如一,达到一种"内圣外王"的境界。《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成为大学之道的三大纲领,即《大学》德育思想的目标。在三目标中,"明明德"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也是"亲民"和"止于至善"的前提和基础。"亲民"只把"明明德"落实在行动之中,是在践履个人修身所获得的"明德";"至于至善"则是把"明德"观念运用于"亲民"实践中,直到完美的道德境界。可见,太学之道三大纲领合起来便成为一贯之道。  相似文献   

8.
宋代以前四明社会基本上仍沿袭着古老的吴越文化的历史传统——即以灵魂观念为核心。自秦汉以来四明的地域文化长期处于缓慢的变化状态,其与中原文化完全接轨,大体上是从宋代开始的。其社会变革的文化背景在于北宋兴起的儒学地域化运动、佛教的高度繁盛及其世俗化和内丹道的兴起。宋人所创造的揉合三教而成的丧葬模式,基本上奠定了后世四明丧葬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9.
《党建》2016,(7)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升华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智慧与精髓,丰富发展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安邦之道。  相似文献   

10.
师德修养是指教师用社会主义师德的原则和规范来反省、约束和激励自己,它是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陶冶的道德活动。 教师的工作,是学生之所求,家长之所托,国家之所需,它关系到千家万户,背负着天下父母的殷切期望。教师的身上,承担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重任。教师的工作,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师德是教师这种职业的灵魂和精髓。因此提高师德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新时期加强师德修养,需要提倡三种精神。  相似文献   

11.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注重执政履职修养,构建唯真、唯勤、唯和、唯廉的“四唯”履职空间。唯真:履职之本“万物有道,物不离道”。凡事皆须因循其道,才可游刃有余。执政履职也无例外,只有把握规律性、发挥能动性、富于创造性,才能做到真实履职、科学履职、效能履职。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求执政履职之真,务亲民为民之实;求建设发展之真,务全面小康之实。追求真理之美,用真理指导履职实践,以履职实践检验真理。坚决反对一切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杜绝一切华而不实、沽名钓誉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培养青少年理想信念、爱国情操、品德修养的一种重要优质资源.桂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运用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探索运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和对策,以期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休闲哲学的当代价值及其未来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胡伟希 《学习论坛》2004,20(9):36-40
中国传统的休闲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个体生命与心灵的和谐相处之道。中国的这种休闲哲学思想 ,在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正显示出它愈来愈大的作用与魅力。以“天人合一”为依归的中国传统休闲哲学 ,经过创造性转化 ,应当成为当代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的最高价值原理。  相似文献   

14.
在领导人才的培养与成长过程中,领导干部为政之德即官德修养,至关重要,更为迫切。加强官德修养,不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和实践锻炼,也应当从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典籍中吸取养料和教益。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和传统文化的真善美,它为当代各级领导干部的官德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精神食粮和思想养料。  相似文献   

15.
官德,是为官者的品行和德性修养以及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对政治的核心要求是“政者,正也”,官吏的理想形象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古人就说,“德者政之始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  相似文献   

16.
以天下为己任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就深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熏陶,践行"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圣贤之道,切身关注灾难深重的民族命运,遵循救国救民的主旋律,立下了"学不成名誓不还"、"以天下为己任"、"改造中国与世界"等宏大志向,孜孜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不断探求中认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仰,并自觉为之奋斗了一生。湖南自古以来地灵人杰,积淀了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被誉为"湖湘文  相似文献   

17.
正阳明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强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500年来中国人精妙的神奇智慧。500年前,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到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他强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500年后的今天,阳明心中的理,还是人人心中潜藏的理;阳明悟的道,也是人们通向全面发展的一条大道。肯定阳明心学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理念,在现代生活中,如何从多个维度发掘阳明心学  相似文献   

18.
《札记》中说;“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竞争观念!道出了深刻的哲理。回顾我们企业的实践,更加印证了这个道理。说起我们公司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抉择、第二次创业的艰辛困苦,可能和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没什么不同。1984年前,企业面临产品单一、设备老化、经营机制不灵、发展后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社会管理方面的真知灼见可谓众多。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急需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的新道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创新社会管理之道,希望能继承和创新古代社会管理方面的智慧。一是重视从个人修养到治国管理的渐进式管理;二是德治与法治并用融合的社会管理策略;三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20.
人无德不立,百行德为首,德为官之魂。"政德",是指为政之德、政治品德。领导干部要讲政德,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要用好山东的重要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资源来培养更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从中国传统的政德建设思想中汲取灵感和智慧,将齐鲁大地的红色基因和政德文化融合起来,挖掘好各地市和政德教育相关的元素,是当下提升政德教育品质的新课题。中共枣庄市委党校在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以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政德修养为出发点,将山东的历史元素、文化元素和政德教育相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创新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