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 记得小时候,朦朦胧胧经常听到村里头有人讲,这孩子将来错不了,脸上带着“文人”相,能成气候云云。那时候不太理解其意,只是心底里想,这辈子可能与“文化”有缘。  相似文献   

2.
赵梅 《人民论坛》2023,(3):93-96
“取消文化”已经成为今日美国的一种文化现象,并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运动,对美国政治和社会文化产生着深刻影响。公众人物或知名公司因不当言论而被抵制、被“取消”的事件时有发生。“取消文化”源于美国历史上的多元文化主义和反种族歧视运动,在表现上与“政治正确”“觉醒文化”和重塑历史运动密切联系。我们看到,“取消文化”在捍卫女性、少数族裔及其他弱势群体的平等权利,在追求多元、平等和正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另一方面,矫枉过正的“取消文化”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和极化,使美国社会深陷“文化战争”。  相似文献   

3.
现在,对于我国有没有真正的志愿者文化很多人存在疑问,认为我们还不具有真正的志愿者文化。或许我们可以认为.这样的结论是从志愿者文化外延的角度思考得出的。志愿者精神虽然是舶来品,但中国的志愿者文化同样具有“自愿”、“无偿”、“奉献”、“有利于社会发展”等核心内涵,只是从现代公民文化建设、现代社会文化构建和国家文化“软实力”体现上来看,目前我国志愿者文化建设确实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中国士人有着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高度使命感和担当精神,素以“传承文化”“教化民众”为己任,认为士人修己和教化之好坏,关系天下兴亡。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士人有着浓厚的“文化自觉”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潘琦 《当代广西》2013,(20):52-52
当今,“那”文化已经引起理论、学术、科技界的广泛关注。“那”文化是壮族先民遗留下来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广西文化一个珍贵的文化符号,是广西桂学研究的范畴。每个民族和国家都十分关注自身的历史记述与研究,将其视为进行爱国主义、乡情教育的基础,用其旗帜性的作用来强化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这个角度来审视“那”文化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董伟武 《前沿》2013,(21):7-10
晚年马克思以高度的实践自觉和理论自觉顺应革命形势的新要求,实现了文化批判方式的重大转变,即从“一直向前冲”到“退回书斋”。这一转变具体体现在:一是将之前的“投身工人运动为主+退回书斋为辅”的文化批判方式调整转变为“退回书斋为主+投身工人运动为辅”的文化批判方式;二是将学术视角由“钻研经济”为主的经济学研究调整转变为钻研“历史资料”为主的人类学研究。而究其具体动因主要有三:一是为《资本论》的后续写作计划“备料打桩”;二是为东方社会革命寻找具体道路;三是打造世界历史理论,丰富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学术界和司法实务界对于藏族习惯法中的“赔命价”的存在诟病不断,甚至认为这是一种“落后的”、“不文明的”存在。本文认为之所以存在各种观点的差异,关键在于不仅把“赔命价”没有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传统而是作为封建残余看待,而且对“赔命价”的内涵存在重大误解,作者从“赔命价”产生和“回潮”的历史传统、文化基础、现实根源入手,对“赔命价”进行了重新解读,恢复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8.
人口的文化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的行为具有一定的“人口生态”基础和“人口文化”基因,因而在人口的行为中无疑包含着人口的文化行为。本文从人口行为的“人口生态”基础与“人口文化”基因、人口的文化行为及其大众文化行为考察、人口发展与人口的文化行为演进三个方面来讨论人口的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9.
与前辈相比,中国“新世纪一代”有其独特的群体文化,“嬉皮消费主义”亚文化便是其中值得关注的文化形态之一。它体现了新一代青年对传统消费文化的解构与抵制,是青少年同主导文化争夺话语权的文化体验,意象化、享乐化、反传统化与非稳定化是这种亚文化的基本特征。从哲学与社会学层面来看,消费社会语境中的消费观嬗变、新价值理念对传统价值的犬儒主义抵抗、传媒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导向,以及“青年期统合危机”的个性化表达,是“新世纪一代”的“嬉皮消费丰义”亚文化的多维牛成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战略以来,中共中央全面吹响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号角,我国还要不要把西方文化“请进来”值得深思。详细梳理中国共产党91年来对“要不要向西方学习”、“怎么样向西方学习”和“向西方学习什么”等问题的论述,可以看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书写了一部不断学习西方器物、制度和观念文化的“三部曲”。这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深刻反思和合理借鉴我们党把西方文化“请进来”的原则、立足点、方针、方式和难点等,对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关公“忠义”精神与三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元庆 《前进》2003,(11):32-34
一“关公文化”是依托三国名将关羽事迹而演绎、塑造的以“关公崇拜”为主题的历史文化现象。作为关公文化之主体的“关公”,是兼具“人”(关羽)、“圣”(关公)、“神”(关帝)三者于一身的复合体形象。不单是历史人物形象或文学艺术形象,而是依托历史人物的真实,经由文学艺术的演绎、塑造,极致地提升为“百代帝王之准则”、“千秋神圣之规模”、“独为妇孺所称”、“百世所崇”的神圣偶像。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河中,关公崇拜现象实质上属于“英雄崇拜”文化范畴。在中国古老的英雄崇拜文化林苑中,关公崇拜现象的辐射力度,即其影响力的广深…  相似文献   

12.
人类文化具有“理性”想象与经验理性的双重面向,但是后者才构成文化进步的实际内容。当今西方世界自身聚积着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更大力量,但能够承担这一使命的,不是试图以身份“理性”代替制度“理性”的新式想象,而是20世纪以来兴起的“人民”文化。不同于“身份政治”理论的解读,这种文化特别是在“二战”以来的最新发展,不是愈加远离而是紧密地与普通民众的生存斗争联系起来,互为养分。新中国的实践则提示,这种文化发展应更自觉地取向重赋政府权责而非“无政府主义”,在文化内容上不仅要“求真”,还要“求善”和“求美”,以此积蓄推动社会变革的更加深沉、持久和强大的力量。从此意义看,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说中国文化将彻底取代西方文化的最新进展,而是指前者更深刻和彻底地揭示了后者已开始转向的问题,能够在逻辑上支撑和引领后者共同实现全人类对现代文明形态既有想象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咖喱是南亚地区的传统食物,后经移民及殖民者推广,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且与当地料理结合,形成新式的本土咖喱。于中国而言,咖喱的食用起于现代化及全球化,其知识的本土化中,多见以“熟”化“生”的策略,而当代对咖喱的消费,又是一种对异域生活方式的体验,体现出既“熟”又“生”的疏离。在考察咖喱历史特殊性的基础上,思考“生”与“熟”之转换及混合,有助于以知识论之视角理解异文化在地化的多重际遇,亦可从本体论的角度回顾本文化于其间表现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为核心理念,由此阐发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和“双为”“双百”等方针,共同指向了超越“古今中西文化论争”的中华民族新文化创造实践。从“今用”与“出新”两个维度分析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对新文化发展的作用,将有助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我国文化事业推向深入,为建设文化强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伍新林 《湖湘论坛》2005,18(5):82-83
在文化“强”省战略中,文化既是发展的目标,也是发展的手段。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揭示的历史合力论以及经济与文化共生互动关系原理,是文化“强”省战略依托的深厚理论背景;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是其催生的现实背景。文化“强”省战略对贯彻“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必须做到几个结合。  相似文献   

16.
刘进清 《理论月刊》2004,(10):117-118
“巴洛克”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本文从“巴洛克精神”、“巴赫与亨德尔”、“音乐与 其它艺术”三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音乐文化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闽南地区的民间信仰,以其数量类别的繁多和有异于五大宗教的特色而引起各界的关注。其中,泉州通淮关岳庙则是闽南最负盛名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之一。它位于涂门街,与清净寺毗邻,有着千年历史,是关公信仰六大祖庙之一,历来作为泉州官绅祭祀武圣专庙。关岳文化,其精神精髓是“忠”、“义”2字,“忠”就是忠于祖国,“义”就是民族大“义”。关岳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可贵人文特质。关岳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历史文化长河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8.
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记录了特殊历史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艰辛历程,是共和国一段不可忘却的历史。迄今为止,对向阳湖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引起文化名人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向阳湖“五七”干校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它的研究填补了党史党建研究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只能是宗教、信仰等核心价值观。在一个文明中,核心价值观是各种“文化”的总开关和制高点,它渗透到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物质文化等方方面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被称为“义明”,只有产生了属于自己的达到宗教、信仰高度的核心价值观,才配称为“文明”。中华文明或日华夏文明是与两方基督教文明同样高度的文明。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河洛文化的本质是信仰、是核心价值观,河洛义化是具有高度超越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文化相对论虽广受争议,其“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合理内核”却是其理论精华所在,符合国际社会“保护多样性”的共识和努力。和谐世界理念是科学民主的世界发展观,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文化相对论“合理内核”与和谐世界理念可谓实现了互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