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十年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十分关注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和俄国革命问题,提出了俄国社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不必经过资本主义而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至今,这一设想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一设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现将近十年来对这一问题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马克思研究俄国问题并提出“跨越”设想的动因马克思晚年把关注的重点从西方移到东方,离开《资本论》的写作而转向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究其原因,理论界意见不一。第一,“担心论”。这种观点认为,俄国沙…  相似文献   

2.
我国并没有跨越“卡夫丁峡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马克思原本意义上的晚年设想与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对比,结合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扼要分析,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非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王越 《理论月刊》2008,1(4):23-26
我国学界对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关于马克思晚年思想的时间界定:二是关于研究马克思晚年思想的文本依据;三是马克思晚年手稿和书信的写作缘由;四是马克思晚年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理论主旨;五是关于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在上述五个问题的研究上成果颇丰,但也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根据世界历史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落后国家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学说.介绍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提出的背景、条件及其意义,阐述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补充、完善和发展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敏 《传承》2010,(6):48-49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根据世界历史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了落后国家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学说。介绍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提出的背景、条件及其意义,阐述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补充、完善和发展马克思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石弘 《前沿》2009,(4):29-32
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包含有跨越发展这一发展形式,俄国的跨越设想是特殊的世界历史环境下的理论产物。列宁在马克思晚年跨越设想难以行通的现实面前,创造性的拓展了跨越发展的思路。中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制订出合理的跨越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7.
刘晓艳  吴阳松 《前沿》2008,(10):20-23
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即马克思的跨越理论。问世以来,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在我国,特别是从1990年代以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解读,探讨,可谓一直都是学术界的热点。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不仅关系到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而且还关系到现实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建设。本文拟在澄清对马克思跨越理论错误解读的基础上,探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克思晚年探索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马克思晚年探索的几个问题启良近年来,随着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和历史学笔记的公开出版,对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我国理论界的重视。这是因为,晚年马克思的研究兴趣发生了明显的变动,由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考察转到对古代东方社会的考察,尤其对俄国...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形态问题,马克思晚年的研究发生了明显的空间转向。马克思早期主要剖析以英国为"样本"的西欧资本主义社会,侧重于在静态分工和所有制的角度下解读社会形态结构,在动态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视野下把握社会形态演进,初步形成了分析社会形态的理论框架。马克思晚年着重考察东方社会农村公社存在的普遍性、内在的二重性及其未来的发展命运,在宏观上完善对原初社会形态的认识,考察社会形态的不同演进路径,在微观上分析东方社会落后国家独特的历史境遇及其新的发展道路,形成了有关社会形态问题的新认识。正确理解马克思晚年关于社会形态问题的空间转向,明确割裂马克思思想整体性的理论本质,阐明马克思晚年在社会结构、动力和发展道路方面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是把握马克思思想整体性和连贯性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10.
东方社会主义“跨越论”的历史与现实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建东 《理论月刊》2005,19(3):47-48
马克思在他的晚年提出了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形成了他的东方社会理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人也对此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提出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成熟,而且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为中国成功跨越"卡夫丁峡谷"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本世纪70年代马克思的《人类学笔记》公诸于世,哲学界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研究人类学问题目的意图的探讨众说纷纭。本文主要根据收集在马恩全集45卷和19卷的马克思的有关著作以及恩格斯的有关著作,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研究人类学问题的目的意图作初步探讨。一、马克思恩格斯研究古代人类学问题,是对他们本人早已开始的人类社会形态发展进程研究工作的继续和深化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创立唯物史观之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2.
自1972年,美国人类学家劳伦斯·克拉德整理出版了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以来,晚年马克思成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国内,许多学者研究了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特别是关于俄国有可能不  相似文献   

13.
俄国公社问题是马克思晚年理论思考的重要内容.理论研究重点的转移不是由于其“主观情绪”的转向,而是包含着复杂的原因和深刻的理论思考.19世纪70年代的经济和政治形势是马克思思考俄国公社问题的客观原因.《资本论》的进一步创作与完善是马克思研究俄国公社问题的直接原因.与民粹派日益加深的联系和民粹派对革命主体力量的强调是马克思深入研究俄国公社问题的主观隐性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东方社会的解放和发展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晚年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他们依据各个国家的不同社会历史状况对其发展给出了不同判断。马克思认为,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正经历着从前资本主义向资本主义转型的“阵痛”期,而奴隶制改革后的俄国则拥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机遇,这个伟大设想为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雏形。两种判断体现了马克思总是从“最过硬的事实”出发进行理论研究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正确把握其东方社会解放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意识形态问题上,恩格斯与马克思有过共同的理论探讨,晚年恩格斯对意识形态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新的理论贡献,从意识形态功能的维度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新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王耀东 《前沿》2012,(11):64-66
马克思跨越理论是当前学术界研究和探讨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立足时代背景,对马克思跨越理论何以形成,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一个理论探讨,应对俄国民粹派分子的现实要求与理论挑战,科学社会主义的预言与现实发展的强烈反差,对东方社会历史发展前途的探讨,人类学的发展对马克思晚年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他的晚年,从社会结构、社会机制、社会主体诸方面揭示了东方社会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特殊性质,进而提出了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理论设想。这是他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一是对《资本论》阐释的西欧发展模式的突破,二是从全新的角度论证了东方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道...  相似文献   

18.
李仁卿  袁英华 《前沿》2008,(10):14-16
关于东方社会如何进入共产主义,马克思在中青年与晚年时期各有不同的理论旨趣。中青年时期马克思是持“渐进”的理论观,晚年则是持“跨越”的理论观。相对于其“渐进”理论,“跨越”理论是粗线条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晚年“跨越”理论的发展.考察马克思东方共产主义理论,既不能过分夸大“跨越”理论的作用而贬低其“渐进”理论成果,也不能拿他“渐进”理论成果去谤毁其“跨越”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谢双明 《传承》2013,(3):82-84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在对俄国农民问题探索中,提出了不能剥夺农民、利用合作化集体化引导农民向社会主义过渡、城乡协调发展等基本观点和理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研究意识形态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在唯物史观创立时期,马克思侧重于从发生学角度揭示社会意识从社会物质生活中分化出来并逐步异化为意识形态的历史过程;在1848年欧洲革命前后,马克思着重从结构功能角度考察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作用;在写作《资本论》及其手稿时期,马克思侧重于从实证分析角度对资本主义典型意识形态进行个案剖析;晚年的马克思侧重于从社会历史角度揭示意识形态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