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岳巍 《前线》1959,(22)
二、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所规定的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的方针,是正确处理社会生产中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本指  相似文献   

2.
我们当前所进行的经济调整包括有相当广泛的内容。赵紫阳总理在向五届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指出,“既要调整工业和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又要对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结构、组织结构等进行调整,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本文拟就调整产品结构的若干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告诉我们,国民经济中的基本比例关系,是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毛泽东同志认为,就经济联系看,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基本上反映了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农、轻、重的比例关系是否适当,对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毛泽东同志主要从农业、轻工业和重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在 5 0年代初到 60年代初 ,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实质是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从 1 95 2年到 1 962年 ,毛泽东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进行了成功的理论建构。但这个建构过程却是曲折的 ,其中经过了五个阶段 :片面注重重工业时期 ;初步意识到农业、轻工业的重要性 ,开始整体考察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时期 ;主张工业和农业发展同时并举时期 ;主张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时期 ;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思想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调整我国国民经济,从根本上说,是全面地调整经济结构,既有农轻重的调整,也有重工业内部、轻工业内部、农业内部、行业内部、企业内部的调整,还包括产品结构的调整。调整的主要目标是使经济结  相似文献   

6.
一、农轻重生产要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 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第Ⅰ部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第Ⅱ部类是生产消费资料。两大部类之间互相供给产品,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因而只有两大部类生产保持恰当的比例,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地进行。 把社会生产划分为两大部类是理论上的抽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是以农轻重的分类来观察和研究社会生产的。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农业和轻工业作为主要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既给本部门提供消费资料和一部分生产资料,同时又给重工业提供消费资料,并从重工业那里取得生产资料。重工业作为主要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它的产品大部分用以满足生产需要,也有一部分供生活消费之用,它既给本部门提供生产资料,同时又  相似文献   

7.
吴元 《前线》1961,(20)
工艺就是加工的技艺。研究加工技艺的科学,叫作工艺学。例如,机器制造工艺学, 就是研究机器制造加工过程中的技艺问题的一门科学。任何工业产品,包括重工业、轻工业、手工业和其他工业产品,在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中,我们把改变材料的尺寸、形状和性质等和制成产品直接有关的那部分工作,叫做工艺(加工)过程。如将鑄铁鑄成另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民经济面临一系列困难与问题。为了使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和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积累和消费等方面的比例更加协调和平衡,陈云在1979年3月首先提出,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1979年至1980年,面对困难和阻力,陈云有压有保,艰难推进经济调整。在重视和加强农业生产,调整农业和工业关系的同时,着力清理和压缩基建项目,并重点保障以宝钢为代表的发展国民经济所必需的重大建设项目。1981年至1983年,陈云提出一系列果断有力的措施,稳步推进经济调整,包括继续压缩基建规模、严格财政信贷管理、加强农业生产、按国家计划进行经济调整、正确处理调整与改革的关系等。通过不断调整,我国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更加协调和平衡,重新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9.
如何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辩证关系?贾华强所谓社会主义建设中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辩证关系,是指它们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排列次序,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由于历史原因,社会主义国家在建立之初,往往都把重工业的发展放在优先考虑和优...  相似文献   

10.
(1)八字方针(2页)“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制定和执行的一定时期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简称八字方针。其中所说的调整,是指对工业和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进行调整,同时也包括对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企业结构、组织结构等进行调整。所谓改革,就是要对现行经济管理体制坚决地有步骤地实行全面改革,所谓整顿,就是整顿现有企业,其中包括整顿领导班子、职工队伍、管理制度、劳动纪律、财经纪律、党的作风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一系列工作。所谓提高,就是要大大提高生产水平、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使企业在改进产品质量和劳务质量、创造新产品和增加品种规格、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利用率等方面,都能努力按照现代化的要求,向前大大迈进一步。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人》2013,(Z1):2-3
正轻纺工业是轻工业和纺织工业的简称,它以消费品生产为主,其有行业众多、产品多样、市场多变的特点,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是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民生产业,是实现城乡互动、工农互动的最佳战略结合点。近年来,宁夏  相似文献   

12.
1988年,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依据我省经济发展水平和面临的新情况,提出"把江西的经济大厦建立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上,打农业开发总体战,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工业化"的战略决策.如何把这一战略决策落实到江西省的整个经济工作中?我认为,大力发展轻工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促使工业向农业扩散,农业向工业延伸,则是最根本的途径.一、大力发展轻工业,特别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是加快我省农业工业化进程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的化学化是我国农业技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农业化学化,就是在农业生产中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上,广泛地采用化学产品、化学方法来提高单位面积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争取农业丰收。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9.6%,农业产值约占GDP的45%左右.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它要为近13亿人口提供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提供相当部分轻工业原料,同时农村还是最广大的市场.  相似文献   

15.
赵新浩 《学习论坛》2001,(11):25-26
长期以来 ,解决全国人口的吃饭问题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应该说 ,这个目标对我国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 ,这个目标基本实现了。但是 ,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如农民卖粮难 ,增产不增收 ,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 ,加之“入世”在即 ,也对我国农产品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总的来看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农业结构调整是关系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甚至也包括我国以农产品为加工对象的轻工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因此 ,必须认真研究并妥善解决有关重大理论与现实性问题。  一、农业结构调整不能动摇我…  相似文献   

16.
正1954年,在编制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陈云提出了"四大比例"的主张,即农业与工业、轻工业与重工业、重工业各部门之间、工业发展与铁路运输之间要按比例发展。在"四大比例"中,陈云非常重视农业问题。他认为,中国的国情就是农业占主导地位。"‘农轻重’的排列,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在他看来,农业问题关系到稳定的大局,"无农不稳","无粮则乱"。陈云强调,"对粮食生产绝不能放松","如果粮食库存不断下降,一旦城市用粮接不上,  相似文献   

17.
"三转一响"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极具典型意义的轻工业产品。山东省淄博市作为我国计划经济时代较有影响的一个老工业城市,在"三转一响"的生产与消费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对相关口述资料等的梳理和考察,还原1949—1986年间淄博市"三转一响"的生产消费概况,可以具体而微地反映和呈现此一时期我国"三转一响"生产与消费的历史样貌。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曾经认为,中国工业化必须从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入手,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再来发展重工业。建国后,为了迅速增强国家实力,奠定工业化的基础,他改变了这一想法,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在中国工业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产值的1956年,他又特别突出地提出要重视农业和轻工业,要实行工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这两次飞跃,是毛泽东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过程的重要成果,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走工业化道路,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之路。毛泽东为实现中国工业化构想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提出了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从实际出发,继承了毛泽东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做出新的贡献,真正将毛泽东的有关思想落实于工业化实践中,从而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事业推向前进。 一 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一条能够实现工农业生产发展,又不同于西欧、苏联、东欧新型的第三条工业化道路。他讲的主要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从内容上来说,中国工业化道路就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并举,发展轻工业和发展重工业同时并举的道路。它的基本精神之核心,就是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把发展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较能符合中国工业化的基本客观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近四十年所走过的重化工业化路子,为我省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但以往的工业化战略追求的是重化工业的孤立发展,忽视了农业及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轻工业的发展。这使得我省工业化在脆弱的农业基础上,始终没有摆脱农业的制约,而顺利地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