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宗羲定律     
《政策》2002,(11)
中国历史上曾经进行过多次税赋改革,较著名的有明代的“一条鞭法”和清代的“摊丁入亩”等,但这些改革无一不以轰轰烈烈始,无声无息终,且每一次改革,都将杂征变为正税,但以后又出现新的杂征,如此循环往复,民间税负不断加重。 对于这个社会历史现象,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作过精辟分析。他指出,历  相似文献   

2.
温家宝说,历史上每次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都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走进“黄宗羲定律”怪圈。他所说的“黄宗羲定律”是怎么回事?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叶青代表。  相似文献   

3.
金子 《今日浙江》2006,(6):34-34
2006年,我国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这意味着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但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去年召开的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必须明确,取消农业税并不等于完成了税费改革,不搞好相关的配套改革,取消农业税这个来之不易的成果是巩固不住的。”如果说取消农业税是减轻农业负担的救急之举,那么,全面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才是解决“三农”问题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的关键所在。从2002年开始,我省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通过几年的…  相似文献   

4.
2006年4月1日至3日,在浙江余姚市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黄宗羲民本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和余姚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浙江古籍出版社参与协办。与会人员共90余人,其中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学者12人,中国大陆学者60余人。现就会议研讨主题及其成果作一综述。一黄宗羲是明清之际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与教育家。此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与宁波大学及余姚市政府曾于1986年和1995年合作举办过两次“黄宗羲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会议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  相似文献   

5.
黄宗羲是中国17世纪一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和杰出的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长期从事教育活动,培育了清代浙东学派,提出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民主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黄宗羲是清初实学教育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尤其是他关于实学的教学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学习和研究黄宗羲的实学教学思想无论是对于目前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还是对于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都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黄宗羲在长期的实学教学实践中,认真汲取前人的优秀成果,不断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的田赋制度从夏商周至民国, 仅重大变迁就有八次之多, 但每次改革的实际情况是: 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明清时期的思想家黄宗羲注意到了这个现象,精辟地将其称之为“积累莫返之害”, 这就是“黄宗羲定律”的核心。2003年 3月 6日,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湖北代表团讨论时庄重承诺: 共产党一定能跳出“黄宗羲定律”这个怪圈。自此, “黄宗羲定律”天下皆知, 并迅速在全国上下引发热烈讨论。对“黄宗羲定律”人们习惯于从经济学角度去解读, 甚而仅从税制改革本身去解…  相似文献   

8.
《春秋》2016,(4)
正黄宗羲,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也是研究赋税制度最深入、最系统的学者之一。其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曾经写道:"或问井田可复,既得闻命矣。若夫定税则如何而后可?日:斯民之苦暴税久矣,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意思是说:历史上每次农业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在下降一段时间后都会涨到一个比改革前更高的水平。黄宗羲将这一历史现象称为"积累莫返之害",现代学者一般称之为"黄宗羲定律"。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央集权的特殊体制,"黄宗羲定律"也反映出税负改革与王朝更迭存在着相当紧密的互动关系,最终导致了中国古代社会周期率的形成。从治理的角度来看,"黄宗羲定律"是解读传统中国政治治理的隐含密码,并税制改革周期律得以形成的重大原因在于中央与地方在税收博弈中,地方完全失利而财政权一统于中央,而中国特殊体制下的行政开支又无限增长。凡此种种,暗税在历次并税制改革后反复出现,国家的治理从财税制度的失衡导致了政治的全面失败。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改革已进入关键时刻,教育的改革亦不例外。不管在街头巷尾,还是在机关学校,凡是谈到教育改革,终不能脱离“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这两个几乎成了口头禅的名词。而且由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也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但是什么是素质教育,而应试教育又怎么去理解,却讨论得不多。其实,我在阅读《北京  相似文献   

11.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是我国明清之际一位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哲学家,又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博学者。 黄宗羲一生始终矻矻于学术研究,从不稍懈,从未间断。他于政治、经济、军事、经学、史学、哲学、法学、数学等,无所不工、无所不通、无所不论,写下了许多著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黄宗羲不仅学问甚博,成就巨大,而且注重实学,反对空谈,讲究创新,不守成说,开启了一代学术新风,尤为可贵的是他精于治学之道,提出了综合百家,约之在我的学术思想。他为了“辨明国家治  相似文献   

12.
"严打"的必要性以及在"严打"中凸显的问题决定了我们必须对公安工作进行相应的改革,通过改革使公安机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民奔小康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公安改革的基本理论前提是运动的改革观,其主要内容包括改革"严打"观,促进公安干警积极性的提高,提高破案率,切实建立打防控一体化长效机制,立法完善部门协作机制,立法完善刑事侦查专门手段等.  相似文献   

13.
从"放权"到"收权":"简政放权"的怪圈--"莱芜经验"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克服条块分割的矛盾,莱芜作为全国第一个县级市进行了简政放权的试点.改革之初,乡镇获得了比较充分的权力,乡镇基层政权的活力逐渐进发出来.然而,这次改革也未能跳出放权-收权的改革怪圈,部分站所被收回,"莱芜经验"夭折了.我们认为,夭折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没有进行上下联动的配套改革,相关站所没有走向社会化,改革没有纳入法治轨道,这些都值得今天的乡镇体制改革借鉴和反思.  相似文献   

14.
龙一平 《前沿》2005,(8):91-93
多年来“两课”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由于改革的思路一般是着眼于解决局部性问题。本文试图从创新的角度,从适应大学生培养目标的角度论述了深化“两课”改革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5.
邵玩玩 《今日浙江》2021,(15):18-19
数字化改革引领现代化先行,是解决通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船"和"桥".今年春节假期后第一个工作日,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全面部署推进数字化改革工作. 半年来,浙江各地各部门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推动一项项数字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6月24日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上,杭州"民呼我为"数智平台、宁波危化品全链条安全风险智控等一批多跨场景应用全面推行.数字化改革催生的"新裂变",把数字化、一体化、现代化贯穿到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  相似文献   

16.
农民减负关键在乡镇机构"消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没有乡镇机构的精简和人员的缩编,农村税费改革不可能从根本上奏效;没有乡镇的减人减事减支,农民减负不可能真正实现;没有乡镇机构的成功改革,市县机构改革也将一事无成。 乡镇机构改革到底怎么改?专家学者众说纷纭。在实践中,一些地方也自发地进行了探索。最近,湖北省委省政府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出台《关于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试行)》。《意见》对乡镇机构的设置、职能的划分、人员的去留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涉及面之广、改革力度之大在全国尚不多见。可以预见,这一重大改革举措将有力地推进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极大地改善农村干群关系,从根本上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7.
黄宗羲治学方法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预示着传统的以阐释六经为要务的治学方法开始走下坡路,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预示着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开始萌芽,本文拟讨论一下这个问题。黄宗羲治学方法的创造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求异。创造性研究是指在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提出前人所没有的有开创性的、有价值的新见解、新理论、新方法。其根本特点是思维的求异性。主要表现在于发前人所未发,推陈出新,不人云亦云。对此,黄宗羲有很深刻的论述。他说:“古之善学者,其得力多在异同之论。以水济水,今人所以不如古人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考察浙江时强调,浙江历来引领改革风气之先,要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成果,为全国改革探索路子、贡献经验.一年来,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扛起建设"重要窗口"的改革担当,推进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实现了从"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数字化转型到数字化改革的跃升,交出了一份改革高分报表.  相似文献   

19.
<正>"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放管服"改革的浙江版本,是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金字招牌"。经过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要在总结前阶段改革做法、改革经验、改革成效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这项具有引领性意义的重大改革,着力突破一批难点、打通一批堵点、去除一批痛点,加快建设"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公共服务实际上是一个比公共产品更宽泛的范畴,通过公共服务可以提供公共产品,也可以提供混合产品或私人产品。“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对公共服务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服务建设的进展与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一共进行了五次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特别是1998年至2003年期间的改革,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目标,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改革的关键,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从2003年开始的新一轮改革,是在过去5年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次改革是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