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开拓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思路,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是一项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街道围绕项目平台做文章,基层政府、驻地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到社会共治项目平台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之路。一、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紧迫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特大城市治理是一个世界性、世纪性的课题,是社会治理的重头戏。作为全国12个特大城市之一,武汉近年来在城市治理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但依然面临多重困境。因此,应围绕构建安全、有序、文明的城市治理目标,积极应对特大城市的多元治理趋势、区域人居环境、风险预警与公共安全等问题,努力创新和探索建立特大城市治理的"武汉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上海市"一号课题"的主旨是通过街居制的转型促使服务资源的下沉与基层治理逻辑从"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转变。可以说上海市各街道社区在"一号课题"以前就积极探索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从宏观层面和现实来评估,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取得了明显进步,然而在现实微观场域中,社区治理却隐藏着许多  相似文献   

4.
正舆情治理问题,是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正式提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建设问题。当前,全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加速期,如何做到正确运用信息数据,正向引导政府舆情发展态势,推动政府舆情演化实现纵深发展不走样,把主流舆论做大做强,是全媒体时代政府加强公信力建设、推进舆情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汪洋  许纹齐 《理论探讨》2015,(1):174-176
在急剧转型的当代中国社会空间结构中,基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社会动态稳定与和谐的战略考量,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既是有效应对和治理纷繁复杂社会公共事务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必须审慎思考的重大时代课题。以治理理论为分析框架和实践的价值标尺,秉承善治理念,积极推进民间社会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治理,建构现代合作共治网络结构,应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恰切之道。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领导是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根本保证。闵行区梅陇镇党委在贯彻落实市委一号课题的过程中,坚持党建引领,将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工作有机融合,针对社会治理的薄弱环节及基层党建中存在内容形式单一、目标无法量化、考核激励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以党建项目化为抓手,推进社会治理的工作思路,通过"课题式设计、项目化管理、开放式测评"来激发基层党建的动力和活力。通过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中央已明确了四中全会的主题是依法治国。因此,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着力提高中国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一、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边疆问题呈现复杂态势,如何治理好中国边疆已成一个重大课题.基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认识,本文试图从前苏联边疆裂变的大致经过、前苏联在治理边疆民族问题上所实行的政策入手,探讨前苏联边疆治理的教训和启示,以期望有益于我国的边疆治理大业.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加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的重大课题,这对学界从理论框架和实践方向上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进行解读和分析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中西方理论语境差异尤其是针对西方社会治理模式中因重返官僚制而导致的内在张力与弊病的分析,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应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体制和"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治理机制入手做出积极应对。值得注意的是,与西方个别专注理论思辨的社会治理理论流派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更应是一种行动纲领。从战略方向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破解了以往中国地方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从五个方面为未来深化改革提供了转型出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治理经历了由"管"到"治"的转变,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多元化协同治理。本文第一部分从历史逻辑出发,分析了城市治理精细化的理论内涵;第二部分立足于现实逻辑,主要研究了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在城市治理精细化方面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正主持人语: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充分体现了党对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和社会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着力凸显了党的执政逻辑与社会治理实践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所在。为此本刊开设"城市基层治理研究"专题,以探讨城市基层治理中的困境,分析其原因,找到城市基层  相似文献   

12.
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是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处于急剧转型和改革深水区与攻坚期的当下中国,如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就成为一个必须审慎思考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于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指导,创新政府治理理念,合理定位政府职能,转变政府治理方式,健全政府治理机制,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恰切之道。  相似文献   

13.
政策网络中的政府治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蔡晶晶  李德国 《理论探讨》2005,1(4):122-125
政策网络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公共政策领域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发展路径上看,它可以划分为作为分析工具的利益协调模式和作为实践创新的治理模式两种类型。作为新治理模式的政策网络与现代社会的分化和交互结构是相互契合的,它为政府结构从科层治理向网络治理形式发展提供了理论框架;为政府选择、组合和优化适当政策工具提供了现实平台;为政府通过"政策学习"提高治理能力提供了价值支持。尽管作为治理工具的政策网络仍存在种种缺陷,但是作为一种新成长的治理框架,它已经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为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什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怎样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作了系列重要论述。其中,习近平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层面突出表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化治理"思想。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时代课题的中国方略,"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化治理"思想,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抽象形式——法治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抽象实质——良法善治的本质升华,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质解答。推进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化治理"思想,不能停留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抽象形式层次和抽象实质层次。  相似文献   

15.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赋予了治理概念区别于西方治理概念的新内涵,也建构了协同治理鲜明的理论和实践特色。治理现代化场景下的协同治理是一种复合型协同治理。协同治理的复合特性主要包括"中心+多元"协同治理主体的结构性复合、协同治理外延的"属"+"种"应用复合、协同治理类型"内部协同+内外协同"的系统性复合、协同治理实现路径"制度化"+"效能化"的整体性复合等。在治理现代化场景下,社会公共事务实现协同治理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也面临一定挑战。在路径上,应紧紧围绕治理现代化建设加以实现:在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中,完善协同治理配套制度,推进协同治理走向制度化;在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立足机制建设,提高协同治理相关制度执行力;坚持数字赋能、文化赋能,优化促进协同治理活动生成和实现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6.
《行政论坛》2019,(6):98-107
尽管群租的"治乱循环"已成为特大城市社会治理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但已有研究对此仍缺乏充分的学术建构。依据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可以将群租的"病因"诊断为特大城市中的居住贫困。通过对群租治理京沪叙事的逻辑提炼可以发现,当前中国特大城市的群租治理是一种典型的地方运动式治理,它悬浮在国家运动式治理与基层运动式治理之间,治理意蕴的弱政治化和治理机制的半常规化致使其面临合法性与有效性双重危机,不但难以消除居住贫困,反而造成了居住贫困再生产。相比之下,包容性治理强调将"包容性"嵌入群租治理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中,将群租治理作为实现公平正义、美好生活和赋权增能的政治使命,在特大城市设立直接向中央政府负责的独立办事机构作为群租的"元治理"单位,构建利益表达机制和府际合作机制,不仅可以增强体制特征合法性,还能够通过创造有效性来累积体制作为合法性,是更为适宜的群租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规章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2014年市委1号课题发布"1+6"文件,提出"关于完善居民区治理体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论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时,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课题。这一思想体现了对邓小平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思想的直接继承、运用和发展。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为中国国家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一思想,对于我们加深对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推进制度建设和创新,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理体系是由主体—规则—机制—目标等四个要素构成的规范社会行为的一系列制度。其中,治理主体指参与社会治理的行为主体及其在一定规则下形成的职能职责定位和网络关系结构,治理规则指社会治理体系运行应遵循的规律和法则,治理机制指治理主体间协同的运行机理、方式、方法,治理目标指社会治理的价值愿景与追求。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其健全程度直接决定社会治理效能的高度,相互之间的耦合与互动程度直接影响社会治理效能的达成度。我们党在推动社会治理进程中不断根据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知调适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质的社会治理制度优势。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坚持和完善党对社会治理的"全景式"领导,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坚持和完善"三治融合"的制度,构建社会治理规则体系;坚持和完善"四化互动"的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协同机制;坚持和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把社会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效能。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在教育领域的贯彻落实,其推进和实现,是以国家治理理念为价值导向,并从属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要着重抓好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统筹好二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