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改革带来的失衡心理失衡心理,即失去平衡的社会心理,主要是指面对急剧、深刻、复杂的经济、社会变革,人们在观念上产生了许多与时代不相适应的,失去行为规范“参照”的心理倾向。包括个体对自身,对自身相关的存在物(如社会制度、道德等)进行否定却又尚未找到更好的代替物时的心理状态。一般说来,它是基于旧体制、旧结构模式运行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被否定,而适应新体制、新结构模式运行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尚未成型这一特定形势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当前,价格改革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物价成了社会生活"绷紧的神经".价格改革有动力也有阻力.其阻力的来源之一便是人们的心理因素.那末,如何把握人们的心理要求和承受能力,以减轻阻力,推动价格改革呢?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价格改革社会心理阻力的表现形态如果不承认价格改革存在各种各样的阻力,那是不现实的,目前存在的社会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拨乱反正,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广大群众更是强烈、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立志“振兴中华”.在街头巷尾,在公共场合,人们到处都在谈论改革.改革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这是我国当前人们社会心理的主流.但是,还应看到,社会是由许多层次和因素组成并相互作用的复杂的有机体,它的发展经常处在不平衡的状态中,人们的心理不能不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决定一部分人们的心理中可能包合有消极的、落后的成分.这种消极心理,在社会改革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政治心理和道德心理与人们的日常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是由人们所处的物质和精神环境所直接产生的。人们的政治心理和道德心理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一方面在产生它的诸种社会物质关系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又以其强大的力量反作用于整个社会环境,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因此,如果能够形成顺应改革大潮的政治心理和道德心理,就能够推动改革大潮的向前发展,反之,则会阻碍改革大潮奔涌的进程。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青年,政治心理和道德心理的变化比较快,比较典型,暴露的问题也较为突出。据此,我们利用近年来在“广州青年价值取向调查”、“广州青年需求调查”、“广州青年选举心理调查”、“广州区街青年政治意识调查”中所获得的数据,结合平时的接触和了解作综合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社会心理是介乎社会控制与社会行为之间,对社会现实生活变化作出的客观而直接的主体反应。社会心理的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现实的认识程度。重视和探讨青年在物价改革中的失衡心理及其矫正机制,及时消除青年这一社会有生群体的心理障碍,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失衡心态种种心理冲突——一份调查表明:90%以上的青年认为应该进行市场改革,而同时只有40%的青年赞成近几年的价格调整。青年对于物价改革在心理上处于无意识的自我矛盾状态。长期的低收入低消费使青年热望改革,多年的改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越来越理智而成熟。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的社会心理承受力进一步提高。传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受到冲击,所以1978—1989年间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生了剧烈的动荡。但是,自1992年后,尽管改革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过前10年,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劳动人事制度、工资制度、住房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改革或变化,这些改革或变化在造福一大批人的同时也影响到一部  相似文献   

7.
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使整个社会处在一种动态的环境下,随之,人们的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其中不乏消极的因素,如果从协调改革与社会心理相互作用的机制而言,认清改革环境下社会消极心理的具体表现,确实是不可忽视的. 当前从宏观上对社会消极心理进行考察,感觉到具有下面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在对改革形势的估量上,具有情绪感受上的波动性.当前,主要集中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怕搞运动,安定团结的局面维持不下去.前年学潮事件以来,随着正面教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改革,不仅是一场提高生产力的经济革命,而且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观念上的社会革命。商品经济的发展将极大地冲击着整个社会的固有心理和观念,并大大地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就必然对群体的心理承受力提出挑战。如何增强群体对改革的心理承受力,建立起优化的社会心理状态就成为摆在领导者面前的严肃课题。实际上,当前的情况已经表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冲击,群体对改革的心理承受力已经有过重的迹象,这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所谓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源于内心的自我心理评价机制、针对特定的行为所产生的自豪感和耻辱感,是一个人在对社会道德要求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自觉、自愿地践履道德规范的一种心理态度。  相似文献   

10.
改革的纵深发展,给人们的社会心理带来了强烈的震荡。积极向上的、消极抑郁的各种社会心理纷然杂陈。对已逝人和事物的怀念,就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我们全面地认识和辩证地分析当前青年的这种怀旧心理,对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凝聚人心推进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 一般来说,任何人都有值得回首的往事。社会主义发展的每一阶段呈现总体进步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局部的波折和迂回,进而影响青年对现实的态度。因此,无论是从个体还是从社会的角度分析,丰富的社会生活为人们产生怀旧的心理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群体性事件心理动因和心理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人类行为发生的内在机理看,群体性事件是参与民众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心理失衡后,在群体心理作用下转化为群体行为的结果.现阶段中国底层民众中弥漫着的相对剥夺感、社会不公感、信任缺失感、弱势认同感、社会焦虑感等相互叠加,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社会心理动因;而特定或不特定群体中的情绪感染、去个性化、群体极化、冒险转移、心理暗示等交互作用,则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群体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党风是一个政党的性质和世界观的外在表现。是党的各级组织及其成员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思想、行为。社会心理,亦即人们的日常意识,它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代、特定的民族中普遍流行的、在广大群众精神生活中自发形成的、不自觉、不定型、不系统、不稳定的态度,情绪、情感、愿望、要求、信仰、风俗习惯、道德风尚、审美情趣等等。党风与社会心理,初看起来似乎是互不相关的,但是,由于党风是一种社会存在,而社会心理属于一种社会意识,这就使二者之间产生了内在的、必然的客观联系。尤其是我们所讨论的党风,是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党风,我们所讨论的社会意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当今的社会意识。这就更使得二者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这种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加强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改善群众的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心理的健康发展,从而保证党对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群众的有效领导,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神判法作为一种在特定条件和社会心理基础上采行的裁决方式,通过对正义和秩序价值的衡量取舍,利用社会普遍心理和当事人个体心理达到了辩明真相或安民止争的目的.从考察神判法心理基础的角度入手,肯定了神判法作为特定社会条件下一种最终裁决方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幸福指数与社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幸福感是一种个体的心理体验,但幸福指数反映的则是一种社会事实,或者说社会现象,它体现的是一般民众或特定的社会群体在特定时期主观生活质量的变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腐败现象正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里蔓延。在子女就业,职称评定、入党提干、经济交往中,甚至住院看病,都可以发现腐败现象的存在。人们对腐败现象的指责以至痛骂处处可闻。因此,对于腐败现象是到了下决心根除的时候了。 腐败现象降低了人们对改革的信任度和心理承受能力。改革的深化,需要上下同心同德,共同奋斗。同心同德又需要同甘共苦。有些地方却是大权大捞,小权小捞,不满情绪由此酿成,从而削弱了党和政府的权威。伤害了群众的积极性,据全国总工会的调  相似文献   

16.
李天文 《学理论》2015,(2):9-10
俄罗斯行政改革对于俄罗斯公务制度和人事政策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俄罗斯行政改革改变了公务制度现有的法律框架,加快了公务制度的现代化。俄罗斯实现行政改革的前提是研究相关的法律文件和民众的社会心理,因为弄清改革的原因、目的、措施和社会基础能够加快俄罗斯行政机构的现代化进程。如果没有改革的目标,不能确定改革的任务,不了解社会心理,就不能形成严整的行政体系,也就不能保证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和实现行政系统的纵向管理。  相似文献   

17.
人们的社会心理效应,即社会心理的效果和反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协商对话之所以能满足人们多层次的需要,引起人们浓厚的兴趣,能较快地发现并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是与协商对话过程中能产生一系列积极的社会心理效应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建设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提升人们主观幸福感的主要途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社会心理在引导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了挑战,我们必须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和谐”灌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地体现出社会心理的和谐与健康。  相似文献   

19.
当前,价格改革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压抑了几十年的通货膨胀“势能”从物价上释放出来,导致市场物价全面地大幅度上涨,久已孕育的“阵痛”开始发作,物价成了社会生活“绷紧的神经”。价格改革,有动力也有阻力。它并不是一个纯经济行为,其阻力也并非单方面来自现象本身,不可忽视的来源之一便是人们的心理因素。那么,如何把握人们的心理要求和承受能力,以减轻阻力推动价格改革呢?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几点刍荛之见。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29)
文化心理是人类在历史积淀中产生的社会心理机制,影响着人们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而对于刘禹锡咏史诗的思想性、艺术性,前人给出了高度的评价。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刘禹锡咏史诗创作背后的崇古、畏君、崇德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