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李艳 《传承》2010,(21):138-139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女性有了男女平等的意识,都市女性在时代的召唤下走出家庭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但纵观近百年中国女性所走过的道路,她们一方面接受新思想的召唤,感受时代的进步,另一方面仍摆脱不了传统思想的影响,因此,常常陷入摆脱与依附的心理困境。随着商品经济时代的到来,欲望化社会也给女性带来了新的的困扰,如何真正地实现妇女解放,是一个老生常谈而至今仍悬而未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女权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所带来的女性境遇改变的成果是显著的。然而,女权主义者在为女性自由和发展奋勇前进的同时,也受到了与女性解放运动相伴而生的种种问题的困扰,陷入了"致命的"困惑当中。马克思提出"人类解放"人文关怀下的超越性别局限的"联合"之路,为女性解放走出以往的误区,摆脱困惑,确立了一个新的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3.
左拉的《妇女乐园》借助清贫的外省女孩黛妮丝在巴黎百货商场工作的经历,书写了一曲步入现代生活的城市赞歌。新时代的轰鸣召唤着女性的参与和回归。文章选取小说中的女性作为整体研究对象,探讨了19世纪巴黎百货商场引领的商业变革如何在消费狂欢的表征下对女性群体进行集体洗礼和社会身份的再造。  相似文献   

4.
在"四大悲剧"中,莎士比亚塑造的诸多女性形象虽形态、经历、情调各异,但均折射出了剧作家特殊的创作角度--囿于传统和时代的男权视角.把握这一特点去欣赏莎翁创造的女性典型,会发现她们可恨、可怜背后的伤感和无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显示女性外在身体特征的"美丽"或"丑陋"与代表女性内在思想境界的"纯洁"或"淫荡"四个元素及其内涵外延的变异体认,可以清晰地考察出建国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所经历的巨大话语变迁.1976年之前女性的"美丽"与"纯洁"有着政治一体化年代特有的鲜明意识形态色彩,改革开放之后"美丽"的突围与在暧昧境地中挣扎的"纯洁"则越来越表现出了消费时代女性话语的新症候.女性话语五十多年来的沧桑流变既是时代观念变动的结果,也有女性主义思潮崛起后的文化原因,更是在不同流通机制运行下文学艺术的不同"叙述"方式使然.  相似文献   

6.
孙晓天 《青年论坛》2009,(3):138-141
世界艺术史上的女性艺术家及其作品和男性艺术家笔下的女性往往被排斥在真正意义上的崇高之外,她们既不能成为朗吉努斯所说的:“伟大心灵的回声”,也不能代表康德所认为的:“无法把握的同时也无法与之较量的无限形式”。在此情境之下,“女性”艺术和“女性”艺术家若想摆脱“女性”这个充满歧视意味的语汇,成为艺术和艺术家,则必须在“躲避崇高”的时代语境中“重建崇高”,用自己的语言和自己的视角来审视自身的特点和价值,批判不公正的两性关系,促进形成一种更为和谐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7.
站在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的时代,"剩女"现象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了,但在建构主义视阈中,"剩女"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后果不可忽视。本文从建构主义范式透视社会学理论对于"剩女"危机的理论认知,剖析"剩女"主体在面对建构女性与女性建构的断裂中存在危机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8.
王东明 《理论月刊》2005,(8):127-128,132
"十七年"女性小说包涵"女性与战争"、"女性与家庭社会"女性与母性"、"女性与爱情"四个主题,在各主题范围内可以看到女性意识或潜或隐的存在,以及女性作家对自我的执着追寻.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美国女性的环保角色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塑造,将之放于美国的拓荒时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时代和环保运动兴起的三个历史阶段进行考察,发现美国女性的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依次经历了"花园里的天使"、"病态的落伍者"和"实践先锋"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浅析女性犯罪人由被害到犯罪的"恶逆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性犯罪中,有相当一部分犯罪人具有从被害人到犯罪人转变的过程,即女性犯罪的"恶逆变".女性犯罪"恶逆变"在暴力犯罪和性犯罪中比较突出,所侵害的对象具有特定性.女性犯罪"恶逆变"的发生是一个犯罪动机形成的过程,其直接动因是消极的不良情绪的长期积累,为泄愤导致"恶逆变";急于摆脱当前不幸处境,以恶抗恶,导致"恶逆变"的发生;对人生的绝望,导致"恶逆变".女性犯罪"恶逆变"与犯罪主体的消极心理密切相关.要预防女性犯罪"恶逆变",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区环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预防犯罪的作用;各级司法部门要及时、严厉打击家庭暴力犯罪,运用法律手段预防女性犯罪;家庭成员之间应建立起平等和睦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女性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11.
美国进步时代(1890-1920年)期间,女性在参与选举权运动、社会安置中心建设、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宗教传播等社会活动时,绘制了妇女选举权地图、社区专题地图、公路交通地图和操演地图,客观上展开了"批判性制图"政治化、女性化、民主化和多样化的实践,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西方传统制图学的框架,对社会和女性自身影响巨大。女性通过夺取制图话语权,不仅生产和传播了地理知识,而且进一步跨越了传统性别空间的界限划分,重塑了女性身份,重构了美国国家风景,改变了美国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及的五四女作家群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现代知识女性群体,她们在创作中表现的现代女性自我建构的过程和特征,对于今天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围绕机会成本、比较优势以及经济竞争中的公平性等问题,集中讨论了女性在经济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地位,阐述了"女性不应回家"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是一个女性文学群体崛起的时代,特别是英伦三岛。这些女性作家要在男权文化背景下进行创作,面临着很多困难,但她们仍以各种方式述说着女性的遭遇,对男权文化进行消解。乔治.爱略特便是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思潮风起云涌的大背景下,舒婷<神女峰>一诗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追问是该诗的主题.本文阐发了充溢其中的人道主义人文关怀精神,讨论了该诗的成功所在、时代意义、局限和不足,探究了女性反抗和独立不彻底的原因,最后结合舒婷其他爱情诗,揭示她对女性命运的拷问和确立大写的"人"是其一以贯之的诗学追求.  相似文献   

16.
刘霞 《青年探索》2014,(2):5-10
"辍学(初中毕业)—打工—返乡—结婚"是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具有共性的人生轨迹,她们的人生轨迹仍围绕女性传统性别角色相关的生命事件展开。生命历程发展的阶段性、对打工的感性体验与理性反思、城市婚姻的困难与生活成本、女性特殊的人生归属与意义世界、来自家庭方面的伦理压力与女性特殊的道德选择,等等,这些因素促成了婚嫁年龄逼近的新生代女性农民工仍然选择了返乡。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辍学—打工—返乡—结婚"的人生轨迹既是自主的选择过程,更深受现实与历史力量的规制。  相似文献   

17.
王红 《湖湘论坛》2005,18(2):91-92
时代的进步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女性施展才能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给广大女性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但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相比 ,我国女性整体素质的不适应性非常突出。因此 ,在知识经济时代要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一个重要的前提是要努力提高女性素质 ,而这既需要女性自身的不懈努力 ,也需要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台湾曾经是一个移民社会,但在以往台湾移民史的研究中,有关女性移民的研究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本文从清代实行禁止赴台者携眷政策的概况、官方查获"偷渡"案中的女性移民、族谱资料中的女性移民、女性移民与清代台湾人口性比例的分析等几个方面入手,对清代大陆向台湾移民中的女性移民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9.
陈文庆 《传承》2011,(12):64-65,67
当前时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会发展的民生转向必然使女性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女性在民生社会怎样发展、如何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发展的走向和人发展的前景。女性的本质在于女性的特殊身体,民生时代女性要善待自己,树立主体意识,追求幸福生活,坚持全面发展,培养和谐品质。  相似文献   

20.
网络对女性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促进了整个社会性别意识的提高,推动着女性运动和事业的发展,为女性争得了"说话"的权利.但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网络也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女性改变传统的社会角色定位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给女性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本文指出的是网络世界中女性发展的一些失衡与错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