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乃圣  陈燕 《理论学刊》2008,3(1):57-59
谢韬先生在2007年《炎黄春秋》第2期和第6期发表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前途》和《试解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与中国改革》两文中,提出了对我国改革的前途和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所有制"的看法.文章主要的依据是马克思的《资本论》,但是,他所引用的几处《资本论》的引文其见解并不符合《资本论》原义,有片面曲解,望文生义,移花接木之嫌.  相似文献   

2.
资本的运动和我国国有企业主动走向市场──从《资本论》第二卷得到的启迪梁坚重读《资本论》第二卷,深感其中的基本原理和资本的运动规律,对我国国有企业要不要走向市场,怎样走向市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资本论》第二卷的主题是“资本的流通过程。”这里讲的“流...  相似文献   

3.
1986年10月13日至17日,全国党校系统《资本论》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金融体制改革理论讨论会在山西省太原市委党校召开。会议以马克思《资本论》基本原理为指南,依据党中央的现行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当前全面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实际,从研究金融银行的基础理论出发,集中讨论了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现将会议提出和讨论的重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介方法是《资本论》理论大厦得以建立的重要方法。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一系列概念和范畴,从抽象到具体的不断上升过程,都是通过中介来完成的,从而使《资本论》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是一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着深刻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马克思几乎把毕生都贡献给了这部科学巨著的研究和写作。《资本论》发表已经130年,在传入中国的百年风云变化中,《资本论》始终放射着夺目的光辉。至目前,我国已先后出版《资本论》中文全译本十种版本。近年来,笔者致力于收集这些全译本,现据这些实物分别介绍如下:一、我国出版的《资本论》第一部中文全译本该书为浅灰色布面精装三卷本,书本规格150m m×220m m。封面经书脊至封底腰部横向有宽约30m m的套红色带,色带内横排书名《资本论》,色带之上横排“卡尔·马克斯著”…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资本论》的研究长期以来只是做为政治经济学著作而被重视的。从50年代开始,学术界才从哲学的角度对它重视起来,当时的研究侧重于《资本论》中的辩证法。“文革”以后,有的侧重于逻辑学、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的统一力面的研究。近年来,学术界对《资本论》的研究重点转到了《资本论》中的唯物史观;《资本论》中异化理论以及1844年《手稿》和《资本论》的关系。把《资本论》当成一个整体来进行总体上的把握,而且注重它与现时代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全国党校系统《资本论》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于1990年7月11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年会以“《资本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主题,就《资本论》的现实意义,《资本论》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讨论。现将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资本论》在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现实意义与会者一致认为,《资本论》在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她不是教  相似文献   

8.
北京燕山出版牡出版的《〈资本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若干问题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一书,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金志广、马仲良等同。志撰写的50余万字的专著。该著作出版以来,受到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部门同志的好评,认为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研究《资本论》的一项重要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和理论价值。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着重从经济学方面研究《资本论》,虽然也出版过研究《资本论》中的辩证法问题和辩证逻辑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是马克思光辉的经济学经典著作之一,马克思的供给理论贯穿于《资本论》中。《资本论》第一卷包括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劳动价值理论阐明了商品和货币的供给及其表现形式;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劳动力的供给,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进而论证了资本主义供给相对过剩的客观必然性;资本积累理论论述了资本供给,阐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如何改善供给,实现有效需求,在动态中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是马克思供给理论的核心。当前,我国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马克思的供给理论为基础,充分地发掘《资本论》中供给理论体系,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见成效,实现预期目标。同时,深入研读马克思的供给思想,也是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曾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股份制,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马克思没有社会主义股份制企业的思想,我国要不要实行股份制,只能根据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来探索和论证,不可能从《资本论》中“引经据典”。 然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认识问题和研究工作都不能从已有的原则出发,而必须从事实出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确没有提出社会主义股份制的思想,他甚至设想社会主义条件下没有商品、货币,《资本论》中也没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但马克思主义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