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12年11月底。有媒体披露。国务院已原则通过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其内容是提高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的补偿数额。相关报道甚至有板有眼地称,提高额度可能至少为现行标准的10倍。一时间,这条消息不胫而走,成为坊间热议焦点。一个月后,随着修法草案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10倍”之说被证明只是一种猜测,但修法草案对现行征地补偿制度革命性的改造,却展示了更为丰富的意味。此次修法行动,既是维护农民最核心利益的一次制度化努力,也被看作是试图破解中国社会最尖锐矛盾的一剂“解药”。  相似文献   

2.
去年12年底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此前两个月已经一审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并未继续二审。该法草案公开后所引发的诸多争议,或可解释为修法步伐暂缓的主要原因。民诉修法的核心难题是处理公正与效率的关系,即在"诉讼爆炸"的现实态势下,如何既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以提高司法效率,又切实保障公民诉权以维护司法公正。恰恰在这一关键点上,修法方案不乏可商榷之处。比如,民诉修法所创建的一审终审的  相似文献   

3.
备受关注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及草案说明,于2011年8月30日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这部于2004年-即动议修正的法律,因涉及到公检法等机关的权力再分配,以及各方利益难以摆平,修法工作曾几度停顿。但现行刑诉法却因其存在重实体而轻程序、非法证据难以排除,侦查部门权力强大、法院独立性不够,律师权利难以落实等诸多弊端,备受业界诟病。草案说明显示,此次修法共涉及条文99务,拟将刑诉法从原  相似文献   

4.
阿计 《公民导刊》2013,(3):53-53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于去年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除了着力解决已经暴露的现实问题外,修法草案还针对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困难老人数量与日俱增、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等趋势,超前创设了家庭养老支持、老年监护、长期护理保障、老年宜居环境等制度,以提前做出顶层设计,赢取战略先机,这也是此次修法的最大亮点。以老年宜居环境为例,它要求在城乡规划、公共基础设施、社区环境和住宅设计等方面,为老年人  相似文献   

5.
王萍 《中国人大》2012,(18):23-26
1979年开始试行、1989年正式通过实施至今的环境保护法进入修法进程。8月27日,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受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托,环资委主任委员汪光焘在会议上作了关于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相似文献   

6.
阿计 《公民导刊》2011,(12):1-1
随着刑诉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尤其是公布法律草案后,讨论纷起,争议不断。此番情景,足以构成观察当下中国立法博弈的一个标本。十五年未曾修改的刑诉法进入修法轨道,在"程序正义、保护人权"的价值趋向上进步巨  相似文献   

7.
商标法的修改,是近期经济界、企业界的热议话题,尤其是修法草案针对恶意抢注、“傍名牌”等行为的相关条款设计,备受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8.
8月5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预算法修正案。回顾历史,预算法1994年出台后,早在1997年就有过修法动议,2004年即提上修法议程,其后一波三折,直至2009年重新上路,2011年修法草案提交初审后,历经四审方成正果。屈指数来,预算法的修改跨越了十年时光,这在中国立法史上并不多见。预算法曲折的修法历程,恰恰证明了财政预算对于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地位。预算法的每一项制度设计,都可能直接牵扯到国家兴衷、民众福祉。治国应以理财为核心,正是现代国家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9.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4,(13):3-3
人大公布今年立法计划;预算法修法草案接受三审;去年中央“三公”支出比预算降一成;中纪委定期曝光违规违纪案件;国务院确定今年打假重点  相似文献   

10.
2011年8月24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诞生于1979年的现行刑诉法,是改革开放、重建法制后首批出台的七部法律之一。1996年,该法进行了一次重大修改,是次以程序正义、保护人权为核心诉求的修法,被誉为中国建构现代司法制度的里程碑事  相似文献   

11.
规则细化之考题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土地管理法针对征地补偿制度的修法行动,也为下位法的出台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正4月24日,随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施行25年的环保法终于完成了首次修改。在环境污染几近国运民生头号威胁的现实语境下,环保法的修改,不仅践行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国家战略,回应了国民的集体焦虑和诉求,也使环保法本身重获新生。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修法草案  相似文献   

13.
4月24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二次审议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草案二审稿对民事检察监督、公益诉讼、抑制恶意诉讼等学术界、实务界关注的问题作了回应和创新性的规定,特别是对整个民事诉讼程序作了进一步细化,进一步实现了让老百姓享受更公正更便捷的诉讼环境的修法目的。  相似文献   

14.
阿计 《浙江人大》2012,(11):34-36
2012年8月底,随着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整整23年未曾修改的环境保护法,重新进入公众视野。在环境危机、权利诉求、利益冲突、体制掣肘等多重压力下,环保法修法试图做出哪些突破?  相似文献   

15.
阿计 《公民导刊》2012,(9):36-37
2012年6月26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初审。此时,距该法出台还不到五年,这在中国立法史上并不多见。同样耐人寻味的是,此次修法并未试图打上所有的法律"补丁",而是仅仅锁定了一个问题——劳务派遣。在这极不寻常的修法景观下,折射的是一项机制亟待治理的乱象,是一个群体亟待维护的权益,也是一部法律亟待修复的隐痛。  相似文献   

16.
<正>在当今中国的现实语境下,税收问题也好,其它领域也罢,尤需警惕立法权滥用对公共利益和公民私权的不当侵蚀。3月15日,全国人代会表决通过了立法法修正案。此次修法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税收法定条款的变迁。最初提交审议的立法法修法草案三审稿与此前的二审稿相比,删除了税率等表述。不少代表和专家学者指出,这将给政府滥用权力埋下隐患,导致税收法定原则落空。  相似文献   

17.
9月18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对《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如何结合上位法的修改和上海的实际情况,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纳入法规保障成为本次修法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2月23日,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正式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初审。这部坊间俗称为“民告官”的法律,在历经23年五味杂陈的运行后,终于首次开启了修法之旅。如同23年前行诉法的施行,激起了观念和制度的巨变,23年后的修法,也注定深刻影响民主法治的走向。盖因“民告官”的背后。交织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公权与私权的博弈、行政与司法的纠葛等各种复杂因素。围绕行诉法所展开的诸多修法构想和争议,已远非普通意义上的法律改造,而是深深触及体制性、根本性的症结。  相似文献   

19.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4,(15):26-32
2014年4月24日。举国关注的环境保护法修法草案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四审后,高票通过。旋即,舆论对这部施行了整整25年后首次修改的法律,热情洋溢地送上了“史上最严环保法律”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阿计 《公民导刊》2007,(12):28-31
自2007年6月底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的民事诉讼法草案.经过国家立法机关连续三次审议后.在10月28日闭幕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终于通过了最后的关卡。如此快捷的立法节奏.足以显示迫切的修法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