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1月底,莫斯科、圣彼得堡和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等几个俄罗斯大城市爆发了数千人参加的反对总理普京的示威游行.引起国际媒体广泛关注。但游行很快被更大规模的支持普京的游行淹没了。正如无奈的西方媒体所言,与过去相比.反普京的声音在俄罗斯虽然有所增强.但要得到普遍民意的支持与响应还为时尚早.普京近十年来夯实的权力根基依然稳健。尽管如此。这次反普京游行并非空穴来风.俄罗斯政坛的未来走向也很可能会因此发生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2007年12月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中,统一俄罗斯党获得了64.3%的选票,从而在国家杜马450个议席中占有315席。依据目前的形势,在2008年3月的总统大选中,得到现任总统普京支持、由统一俄罗斯党等4个政党共同推举的候选人梅德韦杰夫基本是胜券在握。由此,统一俄罗斯党在现今俄罗斯政坛的地位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3.
王义 《学习导报》2014,(24):56-56
在捷克生活时间长了,与执法者打过不少交道,亲眼见证了捷克是如何一步步完善法治的。过去20多年以来,捷克的法治环境逐渐好转,公事公办、正常事情正常办越来越成为常态。不管捷克政坛如何更换,历届政府都有一个共识:完善法治,首先应建立约束权力的机制,再从技术层面配套实施。经过多年积累,捷克执法机构美誉度得到提升,贪腐案件大幅减少。在捷克生活的华人打交道最多的执法机构,一是交警,二是移民部门。  相似文献   

4.
朱园园  钱娟 《党史文苑》2011,(4):75-76,74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是苏联共产党的继承者,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获得人民的支持,一度成为俄罗斯政坛影响力最大的政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影响力开始逐渐减弱,党内纷争不断,党的建设面临新时代的考验。为此,2008年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出台了新党纲,对党的建设、发展方向等作了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5.
张铁钢 《党课》2012,(8):4-12
随着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正式宣布普京当选为新一届俄罗斯总统,历时近半年的俄罗斯总统大选终于落下帷幕。虽说大选之途并不平坦,但曾经担任八年总统、四年总理的“硬汉”普京有惊无险地在俄罗斯人民的支持下击败其他四位竞争对手,成功地上演了“王者归来”的好戏,为俄罗斯政坛书写了新的传奇。对再次入主克里姆林宫的普京总统而言,能否带领“俄罗斯”号航船成功驶向大国复兴的彼岸,不仅为俄罗斯百姓所关注,也为国际社会所瞩目。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是苏联共产党的继承者,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获得人民的支持,一度成为俄罗斯政坛影响力最大的政党.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俄罗斯联邦共产党的影响力开始逐渐减弱,党内纷争不断,党的建设面临新时代的考验.为此,2008年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出台了新党纲,对党的建设、发展方向等作了重大调整.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机构改革如何才能搞好?轻工业部戎文佐在去年12月10日《经济参考报》上发表文章,提出了若干设想。戎文佐认为,政府经济部门可分权力机构,智力机构与服务机构三大部分。对他们的改革,应该是紧缩权力机构,壮大智力机构,改革服务机构。一、紧缩权力机构要注意三防:一防有名无实、虚减实增。不少产业部门在前一轮精简中撤消了几  相似文献   

8.
美国学者、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约瑟夫·奈在其1989年出版的《注定领导:变化中的美国力量的本质》一书中,率先提出了“软权力”的概念。此后,他又在其1990年出版的《谁与争锋》、2001年出版的《美国力量的悖论》、2004年出版的《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几本书中,进一步深化了软权力的理论。他认为,以经济军事实力为代表的物质力量是硬权力,而以文化等内容为代表的道德、精神的力量是软权力。硬权力和软权力相辅相成,都是以影响他人行为达到自身目的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宏伟 《求实》2001,(12):40-42
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了空前严重的挫折 ,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俄共也因之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经过痛苦的反思后 ,俄共不仅坚持了下来 ,而且在苏联解体后的 10年间不断发展壮大 ,成为俄罗斯国内最大的政党。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 ,俄共将仍是俄罗斯政坛上一支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重要政治力量 ,但其未来的发展决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俄罗斯政局的基本特点1.普京的总统垂直权力体系基本确立,同时又面临诸多变数。普京执政以来,通过一系列行政和法律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打击各种有碍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势力,确立了以总统为核心的权力体系。这种权力体系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现实选择。它以现有的宪政体制为基础,保证国家在政治生活中的强势地位。普京的权力体系在稳定中逐步加强完善,但也存在诸多变数。从外部因素看,普京的“强人政治”,尤其是一系列加强中央权力的行政改革遭到了西方的指责和批评。俄罗斯先后出现的“可控民主”、“主权民主”等概念,是对西方国…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宪法法院是俄罗斯宪政变上的一个崭新事物.尽管成立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其在俄罗斯联邦制度的发展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俄罗斯宪法法院关于俄联邦制度判例的实证分析,文章探讨了宪法法院在维护俄联邦的统一和完整、加强联邦中央权力和协调地方间的关系以及促进俄罗斯对称联邦制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飞 《党课》2014,(8):64-67
在2013年《福布斯》“全球最有权力人物排行榜”中,德国总理默克尔紧随美国总统奥巴马之后,荣登亚军宝座。同时,在“最具权力女性排行榜”中,默克尔也当仁不让地成为“大姐大”。那么,从物理学博士到德国首位女总理,从“衣衫褴褛的农妇”到德国政坛“铁娘子”,这位令世界瞩目的传奇女强人究竟有何魅力呢?  相似文献   

13.
对整日抛头露面的政治家来说“,体面”是赢得民众好感的“法宝”。无论是初出茅庐的政坛黑马还是老谋深算的政坛老手,对他们来说,迷人的笑容、精力充沛的眼神、修长的身躯与竞选计划、施政纲领同等重要。前不久俄《共青团真理报》披露称,在强力总统普京的带领下,当今俄政坛正流行一股年轻风,大小官员都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年轻而充满活力。作为俄出镜率最高的政治家,普京“体面”变化一目了然。自其入主克里姆林宫以来,共减掉了2到3公斤的体重。此外,这位“俄罗斯最性感男人”的头发长度也比以前短了2厘米,大概是经常理发的缘故。普京曾公开嘲…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后。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许多国家在加强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干预的同时。为制约不断扩张的行政权力.纷纷设立了行政监察专员.专门负责处理公民投诉.改善行政管理等.也兼有部分反腐败职能。成为世界政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下岗”干部路在脚下叶燕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总理朱基向世界郑重宣布,新一届政府将精简机构,转变职能,政府机关的人数准备在三年内分流一半。这次机构改革,将给我国政坛吹进一股清风。机构改革势在必行机构为什么要改革?道理并...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4,(3):125-126
苏斯洛夫是苏联政坛的传奇人物,从1947年成为苏共中央书记起,到1982年去世,历经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三朝,长期主管苏共的意识形态领域。然而,俄罗斯研究专家蓝英年教授批评此公:“如果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里,以他的水平和能力,充其量当个不受学生欢迎的中学老师。”  相似文献   

17.
历史是如此严酷和富于戏剧性。 曾几何时,慕绥新、马向东、贾永祥、刘实……这些曾在沈阳政坛上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的“超级人物”,因大肆敛财,贪婪受贿而触犯刑律,被绳之以法。仿佛一夜之间,这些声名赫赫的大人物就从光芒四射的权力顶峰上跌落下来而变成阶下囚。有的被处以死刑,有的则深陷铁窗……  相似文献   

18.
3月23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命令,宣布解散以切尔诺梅尔金为总理的政府。与此同时,他还在另外的命令中,宣布解除第一副总理丘拜斯和副总理兼内务部长库利科夫的职务,任命燃料与动力部长谢尔盖·基里延科代行总理职权。这是叶利钦总统1992年以来采取的首次重大举措。这一关系到俄罗斯前途,并对俄政坛产生深远影响的惊人之举,立即在俄政界和经济界引起强烈反响;俄大众传媒和诸多分析家都把这次政府改组作为中心热门话题;各派政治力量领导人也纷纷发表谈话揣测叶利钦此举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19.
从发展行政的角度而言,改革开放40年来8次机构改革是引导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围绕中国发展的主题,机构改革在一定的逻辑支配下展开。运用"情境-目标-策略"分析框架考察中国机构改革,可以发现其中包含权力、效率和民生三重逻辑。权力逻辑注重不同主体关系间的权力配置;效率逻辑着眼资源有效配置下的经济增长;民生逻辑则重视服务供给中的民生福祉。权力、效率和民生三重逻辑贯穿机构改革的整个历程,它们并非绝对的替代关系,而是不同改革阶段有所侧重的呈现。在这三重逻辑的支配下,中国机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也面临诸多约束。未来机构改革需进一步优化权力、效率和民生逻辑间的关系,形成三者之间的高效互动结构,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2000年台湾开始出现政党轮替后,选举成为政权更替的主要方式,相应的政治结构和权力重心也发生了变化,呈现蓝绿对峙的大格局,出现"双首长制",但"第三势力"在台湾政坛上并未成长起来、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蓝绿两极分化和对峙可谓台湾政党轮替后最显著的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