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侵权行为法陶广峰*一、侵权行为法的概念侵权行为法,作为规范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不法侵害公共财产、公民个人和法人财产或人身权的法律工具,作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利或利益的重要法律形式,在当今各国民事法律中居于重要地位。随着当今各国人权思想及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代侵权法理论过分强调侵权法填补损害的功能,忽视了对故意与过失侵权心理的关注。侵权法过错的判断应当充分借鉴心理学的相关成果,修订主观性判断标准,区分故意与过失的侵权心理。这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更是科学确立侵权行为人法律责任,有效预防侵权行为发生,科学确立法制宣传策略,构建和谐民事法律关系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损害在侵权行为法上的地位出发 ,论述了侵权行为法范畴中损害的概念和特征 ,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比较。作者还对损害的性质进行了探讨 ,认为损害本质上是一种利益丧失状态。并且 ,作为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的损害和侵权赔偿中的损害在内涵上应该是一致的。作者认为我国即将制定的侵权行为法应该专门对损害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4.
一军人民事侵权法律责任的概念军人民事侵权法律责任,是指军人因故意或过失以作为或不作为的形式,不法侵害公民、组织和法人的财产权利或者人身权利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它是军人民事侵权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其构成要件是:1.须有损害事实。指由于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导致他人的财产或非财产利益遭受损害,是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2.所为行为具有违法性。即侵权人在实施侵权行为时,主观上有故意或者过失。依法应承担相应责任。3.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4.侵权行为人必须是现役军人(包括军内在编职工)。二军人民事侵…  相似文献   

5.
自愿承担风险是普通法的一个古老的侵权行为的抗辩事由,但我国理论与实践中较少涉及,本文从其概念、适用条件、主要适用范围等入手,阐述了自愿承担风险规则,并提出我国侵权行为法中引入该规则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团伙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全体团伙成员承担连带责任是侵权法最新的发展趋势.团伙侵权行为由全体团伙成员承担连带责任,从侵权故意角度、行为角度、义务违反角度、价值角度及功能角度都具有解释上的正当性及合理性.在侵权法中规定团伙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对我国侵权立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责任保险对传统侵权行为法的种种制度提出了挑战,冲击了侵权法的功能和归责原则。但是在所有领域都以责任保险代替侵权行为法的想法无疑是不现实的,侵权行为法在当代社会仍然有很大的生存空间。所以在未来的损害赔偿领域,责任保险制度和侵权行为法应当是共存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专利侵权存在反复性和群体性特点,我国专利侵权赔偿制度采取的补偿性赔偿原则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对于任何情况都采用该原则对专利权人不公平,对侵权人不能构成威慑,不利于预防专利侵权行为,因而有必要建立惩罚性赔偿原则.这两种原则应当互相取长补短,对非故意专利侵权行为应采用补偿性赔偿原则,对故意专利侵权行为应采取惩罚性赔偿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故意的判断标准,建立适当的惩罚数额.  相似文献   

9.
侵权行为法作为私法领域的最后保障,其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便是规范不法侵害他人权益所生损害赔偿问题,在这一规范中,涉及到两个基本利益,一个是受害人的权益保护,另一个是加害人的行为自由,对于何种利益应当予以保护,何种利益不应当予以保护,涉及到侵权行为法利益保护的区别对待,权益保护与行动自由,这二者是一种紧张关系,下面笔者将从侵权法的保护角度来阐述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涉外侵权行为之债法律适用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世纪以来 ,在国际私法中 ,侵权法是一个被长期忽视的课题 ,涉外侵权行为一般只适用侵权行为地法。进入 2 0世纪后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及国际交通和运输行业的日益发达 ,传统的侵权行为法律适用规则已暴露出极大的局限性 ,许多新的规则应运而生 ,侵权法作为国际私法中的一个传统领域 ,正以最活跃的势头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制定中国侵权行为法是采取大陆法系的传统方法 ,还是适当借鉴英美法系的某些内容 ,是一个立法模式的选择问题。作者将这两种立法模式概括为一般化立法方法和类型化立法方法 ,并提出在制定中国侵权行为法的时候 ,应当将两者适当地结合起来 ,制定一部具有特色的侵权行为法。  相似文献   

12.
犯罪故意的哲学思考宋庆德我国刑法第11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犯罪故意是犯罪人实施犯罪时的一种心理状态,但它并不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而是一个法律概念。当我们研究犯罪故意的...  相似文献   

13.
一、法律规避概念的界定及其普遍存在的原因在国际私法领域,学者对法律规避概念的界定基本一致,现介绍如下:法律规避又称法律欺诈等,指涉外民事关系的当事人为了利用某一冲突规范,故意制造出一种连接点,以避开本应适用的准据法,并使得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一种逃法或脱法行为。从上述概念可看出,法律规避目的是逃避原本对其适用的法律使其期望适用的法律得以适用,所采取的手段是当事人故意的改变或制造冲突规范系属中  相似文献   

14.
人身损害赔偿问题研究(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身损害赔偿是侵权行为法的一个重要的实践问题。50多年来,中国的人身损害赔偿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对于全面保护自然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和身体权而言,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司法实践的操作中,人身损害赔偿的一些赔偿项目和具体赔偿办法也需要改进和统一。在即将开始制定民法典和《侵权行为法》的时候,认真研究人身损害赔偿的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对于制定完善的人身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频繁的灾难事故面前,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过失责任原则由受害人证明加害人的过错才能获得赔偿,那么就会导致受害人因无法举证而得不到合理的救济。正是这种现实的需要催生了危险责任制度的诞生。危险责任的出现为现代侵权行为法带来了新的生机,进一步扩大了侵权行为法作用的领域。危险责任制度的建立,直接影响着侵权行为归责理论的变迁。危险责任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已为大多数国家的法律所接受,成为现代侵权法上一项重要的制度。目前我国有关危险责任的理论研究尚显薄弱,相关的立法规定也不够完善,这些导致了司法适用上的困难与混淆。因此对危险责任制度进行研究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第三人侵害债权是指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故意实施或与原合同关系中的债务人恶意 通谋实施旨在侵害债权人债权并导致债权人损害的行为。20世纪世界各国都先后确立了第三人 侵害债权制度,我国立法对此却未予规定。在我国制定民法典之中,应明确规定用侵权行为法来调 整第三人侵害债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商业领域与版权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比较谈鲁叔媛商业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与版权领域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初看似应同属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范畴,因为这两种行为均以使他人受损,使自己受益为根本目的,而且行为人主观上皆有故意,但细究当属两个不同的概念,且有种种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8.
过错归责原则不但造成受害人利益维护的不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人与人之间存在状态的紧张,直接导致人们对近代侵权行为法陷入危机的议论。本文认为在我国由于社会状况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状况不同,近代侵权行为法理念并没有完全排斥掉传统文化对人际关系处理的影响,同时《民法通则》在制度层面上也与近代西方国家的侵权行为法保持了足够的距离,基丁此,以民法典的制定为契机,避免侵权行为法陷入危机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侵权责任法》第12条对加害部分不明的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作出了明确规定,相左于司法实务中的惯有做法。对加害部分不明的侵权行为进行概念界定是理解侵权行为法结构和立意的前提,同时研究立法理论背景也有助于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实际操作中,沿用司法解释的理论还是严格依法办案必须先对相关理论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侵权行为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民事主体民事权益,制裁民事违法行为,推动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法律武器。“传统上侵权行为法的保护客体仅为绝对权。现今已扩张至将相对权以及权利外利益包括在内。虽在保护客体上主要国家取得了一致,但在对权利与利益的保护程度上,世界范围内却有两种相对的立法例:差别保护立法例与平等保护立法例,从侵权行为法中的价值衡量出发。对比两种立法例可知平等保护立法例较之差别保护立法例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