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不相信你,你们都是为政府服务的,肯定会向着政府说话!""你们无缘无故会来帮我调解?!"……电话就这样被挂断了。2019年10月28日13时,对于黑龙江省肇源县人民调解中心主任刘诏轩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时刻。在一起即将开庭的行政诉讼案中,面对当事人的不信任、不配合,刘诏轩长途跋涉、争分夺秒,从接手案件到调解成功用了不到48个小时,创下了一项由不可能变为可能的调解记录。  相似文献   

2.
张贵 《中国审判》2012,(12):32-35
有这样一个"荷花池迷题"的故事。有一个荷花池,第一天池中只有一片荷叶,但荷叶的数量每天成倍增长,第二天2片,第3天4片……假设在第30天时整个池塘全部被荷叶盖满,那么在哪一天荷叶只有一半?可能有的人会不假思索地认为是在第15天,但事实并非如此,只有到第2g天时,池塘里的荷花才开了一半。最后一天,荷花便开满整个荷花池,满塘风荷摇曳,一派生机盎然。"在我们所采取的一系列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举措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实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价值实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目标,也就确立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定位,以人为本"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对于深化我国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介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囿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人的全面发展不可能是全体的或全方位的进步时,素质教育必须基于社会历史的现实,以终极价值为基本导向,合理地安排人所追求目标的先后秩序.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坚特"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才能保证素质教育价值定位的历史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2012年"末日危机"在心理上的消弭,新的一年确定性地到来了,我们也随之确定性地接续了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的生活。对于吾侪学人而言,当今中国可能还处于学术信誉意识尚未普遍觉醒、学术共同体内部学术评价机制亦未完全确立的时代,更那堪,我们所寄身的学术界也具有传统"熟人社会"的属性与结  相似文献   

5.
基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学界对于发源西方的"恢复性司法"有着较为积极的评价,使得恢复性司法成为一个发展趋势.现今,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上升是长期以来困扰社会的顽疾,但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专章规定未成年人案件的诉讼程序,而只是在一些章节中对这一方面的内容作了规定,这样就会存在一些不完善.在恢复性司法的视野下,对于未成...  相似文献   

6.
《政法学刊》2020,(5):94-101
对身处危难之中的他人不施以援手在道德上可能是值得非议的,但将这样的非议以刑事制裁的方式加以惩治可能并不妥当,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之间虽然存在一定联系,但两者绝不是可以完全对等的,刑法作为一种严厉的社会制裁手段,应当保持其谦抑性,仅仅在严重损害社会利益的时候予以约束,而不能无止境的被当做一种道德推行的工具。将"见危不救"犯罪化不仅在法理上存在争议,在司法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也是存在疑问的,因此对于陌生危难者施以援手可以在道德上提倡和引导,但通过刑事制裁加以约束可能仍然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7.
假如你是一个焊工,没有上岗证,就可能上不了岗,但到职业培训学校上两天课,就可以"软过",很快拿到上岗证.天下真有这等好事?重庆市大渡口区一些职业培训学校就是这样操作的,因为每培训一名这样的农民工,就可以得到500元政府培训补贴.  相似文献   

8.
论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宏伟  魏炜 《法学家》2005,19(3):92-98
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历史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多元、多层次的体系.从反垄断法的成因来看,我们认为,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包括建立和维护自由、有序的竞争秩序的基本价值目标和实现社会整体经济效率与社会实质公平的根本价值目标.这些价值目标既存在着一致性又存在着相互冲突的可能.对于哪种价值优先,我们应依据"平衡协调"与"社会本位"的理念和原则并结合国内国际形势,作出适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当越来越多具有"脱域"特质并且越来越复杂的陌生人纠纷涌入法院,当马锡五式的"父爱关怀"被"职业官僚"的理性推理所取代时,司法就遭遇了最为深刻的信任危机。司法信任危机在社会的蔓延主要不是因为法官个体成员的品质出现了问题,而更可能是因为司法制度所建构的承诺遭遇到了信任问题。只有在承诺发生之初,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被假定为有权参与建构承诺,并以其实际行动监督被授权的制度实施者,对制度性承诺的普遍性社会信任才是可欲的。因此,有效应对司法的信任危机的关键或许恰恰在于通过有效实施司法公共参与等适应国情的"制度化的不信任"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贵州贵阳六中的王永丽老师的事,因为还有一些比较关键的信息是我们未曾掌握的,无法针对她个人做进一步的评论.有一些社会上的评论带有强烈的"看客"心态,对这一悲剧中的主人公没有同情,这是无助于一个健康的社会气氛的营造的.但是,至少王永丽老师与被杀害的冯小李同学之间存在着比较持续的亲密关系,这是她自己也承认的.无论从怎样的角度,这都是一段不伦之恋.在这种中年女士与少年男子的不伦之恋的结构里,中年女士把她的一切不幸遭遇都携带到这段关系当中去了.她当然是无意识的,但是这种在不幸遭遇中形成的对男性的认知和自我认知都有了偏差,这样就会很容易形成一种强迫、一种依赖.不伦之恋的特点就是投入、动感情,具有补偿性,但是归根结底又是不负责任的,这种畸形关系对于对方和自己都是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却严重失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同时,广大社会成员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也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迫切和强烈.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换言之,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实施"同步推进,分步实现"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与社会》2004,(11):50-50
地处汉唐遗址的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利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维护未央的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3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肖扬在视察未央法院三桥法庭时对该院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予以了充分的肯定,2003年该院又被西安市社会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西安市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市中院评为"审判质量先进法院"、"执行工作先进法院",被未央区委、区机关工委分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而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未央法院有一个团结奋进、勇于拼搏的领导班子.党组书记、院长张孝民和他的班子成员用热血写忠诚、以丹心铸法魂,带领全院同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开创了末央法院又一个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参加完《中国检察官》杂志社举办的"梁丽案"研讨后,我陷入一种深深的思索始终没能释怀.也许,梁丽案真的给法界出了道难题. 既然,更多的认识基于本案件所触及到某种社会公德及公共秩序而判定梁丽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继而需要用刑罚处罚的形式予以警示后世.我想,这也许符合法哲学的某些功能性价值判断,特别是当人人都会恐惧"黄金门"行为可能被复制而泛滥成灾,最终必然影响到公共价值的时候,法律的社会功能、预防与矫正价值似乎应当前倾.  相似文献   

14.
张清 《河北法学》2007,25(1):152-154
<欧盟宪法条约>在2005年遭遇挫折,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许民主的因素不可忽视,当然这还涉及到人们刘欧盟性质、特征以及宪法条约文本的理解.欧盟立宪应当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包括民众在内的各种社会力量通过谈判达成共识,这样产生的宪法才是一部欧洲人民的宪法,而非仅仅是一部欧洲国家间的宪法,也唯有如此才可能构建新的宪政秩序.而宪政法理学为我们研究欧盟立宪问题提供了概念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5.
集体劳动关系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美遐 《法学家》2007,(2):14-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党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升华.和谐社会是一个大系统,"和谐"不是抽象的、虚拟的假想,而是一个具有实际内容,并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社会运行系统.因此,没有各子系统的和谐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包括集体劳动关系在内的劳动关系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是这样的子系统之一.鉴于国内已有文献对个别劳动关系有不少探讨,而从和谐社会的角度讨论集体劳动关系文献还比较少,因此,本文拟就此谈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 约翰·奈斯比特指出,我们已经从一个工业社会进入到一个信息处理的社会。这个社会是基于计算机的日益增长的应用建立起来的。例如,仅在一九八三年就有三百万台微型电子计算机被安装使用。可是,对于律师这个行业来说,计算机的潜力似乎是最后被意识到的一个行  相似文献   

17.
梁燕 《检察风云》2006,(8):26-27
“啃老族”从来都是存在的,特别是在中国。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定出现的社会现象,只不过在中国转型期特殊的国情下,显得突出一些罢了。经过社会努力,也许可以减少几个几十个这样的人,但作为一个群体,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  相似文献   

18.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限制和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互联网这样一个虚拟空间里,你可以以任何身份出现,自由地发表言论,不受时间空间对象的限制;它让大众掌握了话语权,使得人人都能对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网络的内容就像人类社会一样包罗万象,它是民主正义的发声地,也是流言蜚语的传播源。因此,我们在看到网络言论自由的正面价值时,也不能忽视其负面的影响。面对"网络言论自由"这把双刃剑,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在维护网络言论自由之"利"的同时,祛除这种自由可能被滥用之"弊"。  相似文献   

19.
继承应从何时开始?按理说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但是目前在我国继承法规很不完备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对于审判实践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对此确有研究解决的必要.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所致,往往在被继承人死亡后不能立即对其遗产进行分割,这样就使被继承人死亡后到遗产分割时相隔一  相似文献   

20.
严存生 《法律科学》2007,25(1):3-14
法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所以对法的研究最终不可能不追寻到人的本性.但能作为法律基础的人的本性只是道德性,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正义,它是一种理想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制度,在其中人人受到尊重和关爱,人人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的行为它必须借助于法律这样的公共权力使一个社会人们的行为保持道德性的一种制度安排.因此,道德性是法律的人性基础,是制定和实施法律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