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同年12月27日组成了以毛泽东为政委、彭德怀为总指挥的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并决定渡过黄河东征。1936年2月5日,毛泽东和彭德怀率东征部队来到滔滔黄河西岸20余里处的清涧县袁家沟,住在陕北苏区干部白治民的家里。部队在这里休整16天。此时这里已经  相似文献   

2.
《党课》2009,(11):24-25
毛泽东首先提出“伟大的工程”1939年lOg,毛泽东首次把党的建设作为与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并列的三大法宝之一。他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一个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观客观条件也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在进行之中。”在这里,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这个命题。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来,  相似文献   

3.
正红军长征,是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力量、光明与黑暗两种命运的一场大搏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对长征的伟大意义和不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给予了精辟的总结和论述。长征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正如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所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这里的新局面既有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在这里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同年12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历尽艰辛来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师,参加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相似文献   

5.
平静心态看成败□曹世玉记得毛泽东在1949年3月5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针对全国即将胜利、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行将开始的形势时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名字永远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在中国革命的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使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一个胜利走向了另一胜利。毛泽东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位伟人。但作为一位伟大人物,毛泽东到晚年为什么会犯下发动“文化大革命”那样大的错误呢?这实在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第三章艰辛探索1949年春天,中国革命的胜利已是触手可及,中国道路即将由革命走向建设。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8.
第三章 艰辛探索 1949年春天,中国革命的胜利已是触手可及,中国道路即将由革命走向建设。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相似文献   

9.
白林  许倩  朱艳 《求实》2003,(Z1):110-111
在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前夕,为防止和克服党内居功自傲、贪图享乐的错误倾向,在一九四九年三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他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的一种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独有的政治敏感和远见卓识。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中国处于一个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我们党正是凭借牢记毛泽东同志的告诫,凭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凭着艰苦奋斗的作风,战胜了许多“糖衣炮弹”的袭击,顺利地完成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将要成为执政党的时候,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提出的这两个“务必”正点到了执政党作风建设的要害。我们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极其艰难的革命战争环境中,依靠谦虚、谨慎的态度和艰苦奋斗、勇敢战斗的精神发…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指导思想。逐步创立了实事求是的理论并形成了党的思想路线,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同志关于实事求是理论的形成和发  相似文献   

12.
1949年元旦,毛泽东主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令,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即将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取得最后的胜利.  相似文献   

13.
上杭     
古田会议旧址原系廖氏宗祠,又名“万源祠”,后改为“曙光小学”。1929年12月底,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共120多人。大会改选了前委,由毛泽东同志任前委书记。会议总结了南昌起义以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第一方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下,以无产阶级非凡的革命毅力、革命智慧和革命勇气,长征二万五千华里,沿途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自然界的无数艰险,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胜利地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15.
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激战犹酣.就在这一年的12月,转战在陕北的毛泽东,在陕北杨家沟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做了<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的著名报告.报告像雄鸡破晓、春雷撼地,及时向正在艰苦斗争中的中国人民宣告了中国革命高潮已经到来,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特大喜讯,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到来.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理论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他十分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毛泽东的政治口号独具魅力,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唤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领导的革命、建设等各项事业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曾经达到全党、全国人民共识的高峰,极大地开发了党的政治资源,推动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即使在今天,回顾毛泽东的这些打动人心的政治口号,仍能感受到其动员激励、凝聚人心、整合力量的魅力,仍能体会到立足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离开我们虽然已有20个年头了,可人们对他的怀念之情,并没有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淡漠,他将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风景秀丽的韶山,是毛泽东同志的家乡,是全国重要的革命纪念地和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逝世后,来这里参观的干部、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和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人,从此产生毛泽东思想。毛主席是将马列主义中国化,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世纪伟人。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二十世纪后半叶,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国家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都是在毛主席领导和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的。尽管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是不容否定的,毛泽东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国家生活仍然有指导意义,是中国革命和…  相似文献   

19.
正"1935年1月在这里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现在我们看到的会议室陈设,基本上是当年开会时的原貌。  相似文献   

20.
胡国强 《党史文汇》2005,(12):22-25
一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干里长征,胜利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12月23日至25日,党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会议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讨论并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会后,立即组织了"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寇作战.1936年1月26日(即农历正月初三)"东征部队"由陕北子长县出发,挺进至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并庄严发布了<东征宣言>.2月23日,红军以"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名义,在政委毛泽东、总指挥彭德怀指挥下,渡过黄河,发起东征战役.毛泽东著名词作<沁园春·雪>就是部队在袁家沟期间写的.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从延安飞赴重庆与国民党举行和平谈判.谈判期间,毛泽东会见了柳亚子.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于10月7日将9年前创作的这首<沁园春·雪>录赠给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