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批判欧洲近代现代性的政治后果即政治国家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政治国家的历史性以及未来命运,分析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并试图超越自由主义的虚伪自由.在揭露资本主史政治共同体的虚假性同时展望人类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美好.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主义个人的偶然性存在状态借以探索未来人类联合体中的个人自由,阐释了个人与共同体之间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岷 《党史博采》2015,(2):50-51
军事的软实力与我国军队的政治工作之间具有相同点,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存在差异性,其不等同于军队的政治工作,从层级上看来军队的软实力的包容性更强。军事软实力的范围远远大于我国军队政治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军事政治工作、军队的文化素质建设等等,但是军队政治工作是军事软实力发展的基础,从本质上看他们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性,也有相互统一的一面。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辨析,从军事的软实力发展的需要和军队政治工作对军队软实力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认为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政治。政治作为上层建筑,源于经济,列宁说政治就是“集中了的经济”,如果谁不承认这点,那就不是历史唯物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作为经济的集中体现,并不只是消极地反映社会存在,而是发挥着能动的作用。当政治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时,起促进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和保证;当不相适应时,起阻碍作用,延缓、阻碍经济的发展。如果谁不承认这种反作用,那就不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而是机械唯物主义者。没有离开经济的政治,也没有离开政治的经济,双方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把两者割裂开来,或者片…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类的自由,是人类历史发展所努力致力的。自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各个个体的自由才能导致整个共同体的自由,自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视角对自由观进行探析,深入理解马克思的自由思想以及解放全人类的愿景。  相似文献   

5.
作为政治制度理论的政治哲学--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百成 《理论学刊》2001,2(5):33-35
邓小平的政治哲学实质上是一种政治制度理论.作为社会政治的一种分析框架,制度在邓小平视野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从邓小平政治著作的文本出发,结合西方政治哲学家的有关论述,对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作以初步辨析.  相似文献   

6.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对自由作出了存在本体论意义上的解释.他从感知者反思前的存在获得的"本体论证明"出发,把自由规定为人的"自为的存在".这种自由决定了"我"与"他人"的基本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我"与"他人"的具体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我"与各种"决定论"之间处于紧张状态.这种自由观对人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的哲学指导意义,就是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积极介入,对现实政治关系残酷性的揭示,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无政府主义取向."自为的存在"意义上的自由是一种纯粹意识,只存在于个体"自为"结构中,不能对社会生活中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等"道德"问题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7.
自然法学说在颠覆神学专断的同时,以自然理性的恒定性诠释了"天赋人权"的先在性和普遍性.以质疑"天赋人权"为起点,休谟通过厘定"理性"的功能范围,将人的权利性要求归结为非"理性"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实战,在经验主义的哲学视阈内论证了"权利"意识的物质基础和现实可能性.继续从经验主义立场出发,以"权利法定"为核心理念,在彻底否定先验"道德基础"的前提下,边沁对"天赋人权"说进行了集中的功利主义批判.密尔在补充和修正边沁功利主义原理的同时,以讨论"正义"为先导,对"权利"问题进行了自由主义的诠释,从而为功利主义的权利学说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哲学的自由     
哲学是自由的精神,哲学的发展需要自由。哲学的自由首先表现为哲学家思维的自由。这就要求哲学家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出众的理论思维能力、彻底的批判精神、无畏的理论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感。哲学的自由还表现为社会给予哲学的自由,主要是社会对哲学的功能有恰当的期望,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正确的学术方针。哲学的自由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相似文献   

9.
哲学的自由     
王金福 《唯实》2000,(9):8-12
哲学是自由的精神,哲学的发展需要自由。哲学的自由首先表现为哲学家思维的自由。这就要求哲学家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出众的理论思维能力、彻底的批判精神、无畏的理论勇气和强烈的使命感。哲学的自由还表现为社会给予哲学的自由,主要是社会对哲学的功能有恰当的期望,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正确的学术方针。哲学的自由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绝对的。  相似文献   

10.
德国古典哲学自由观与英美哲学自由观是欧洲自由哲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阐明德国古典哲学自由观和英美哲学自由观的基本内涵,指出德国古典哲学自由观和英美哲学自由观的哲学语境不同,明确前者是积极自由范畴,后者是消极自由范畴,并且两者对待感性因素的态度截然不同。德国古典哲学自由观是马克思自由观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厘清二者的根本区别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自由观。  相似文献   

11.
政府权威形式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形态本身决定的国家管理方式和权力运行方式决定的。从人类政治发展规律的视角,我们看到21世纪处于社会加速转型期的中国需要的政府权威,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型政府权威即法理型权威,在当代中国塑造政府权威和发展民主是一致的,只有民主权威化,从而使权威民主化,才能构建和塑造经济社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强大的政府权威。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要完成这一伟大任务,就必须掌握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加强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干部和人民的头脑,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一、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体现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它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上,就是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只能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包括政治思想、法  相似文献   

13.
宋德孝 《学习论坛》2008,24(6):27-29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具有丰富的哲学蕴涵,它建立在唯物史观对人的理解的基础之上,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西方人本主义根植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的沃土中,从唯心史观出发来界定人,主张弘扬人的主体性,倡导追求个体的幸福.虽然两者都强调人的重要性,然而,以人为本与人本主义的哲学根基、历史观以及价值取向的不同,为我们提供了廓分两者哲学界限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共二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几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唯一没有共产国际代表出席的会议。中共二大并不是如某些学者所言,是陈独秀应对马林和共产国际的一次紧急会议,因为会议的举行本就是在中共计划之内的。中共二大也不是陈独秀带领年幼的中国共产党试图摆脱共产国际命令的一次尝试,恰恰相反,中共二大是一次积极贯彻共产国际重要指示精神的会议。会议不但充分吸收了共产国际二大决议和列宁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从而制定了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民主革命纲领,作出了联合其他党派和加入共产国际的重要决定,而且会议的经费也是由共产国际提供的。  相似文献   

15.
《略论政治自由》,论述了政治自由不是抽象的、无条件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什么样的政治自由,又如何去实现它。  相似文献   

16.
近期,《贵州文史丛刊》编辑部本着对一个人的生平史事评价,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要看其全部历史的科学态度,对李仲公的全部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述说,这种做法应予充分肯定。李仲公,原名李其荃,1890年出生,贵州省贵阳市人。1908年就学于北京法政  相似文献   

17.
近期,<贵州文史丛刊>编辑部本着对一个人的生平史事评价,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要看其全部历史的科学态度,对李仲公的全部历史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述说,这种做法应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8.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可分为由远及近的三个逻辑层次:彼此独立,保持各自的差异性;相互作用,在双向运动中施加影响;互相交融,成为对方的一部分。首先,二者是同一范畴下不同视角的存在物,在产生基础、运动特点、作用方式上具有明显差异。其次,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时代精神牵引民族精神的前进方向,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最后,民族精神总是某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经过现代人的阐释和解读,时代精神具有民族性并最终融汇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是两项不可偏废的重要战略措施和治国方针。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只有坚持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项战略措施一起抓,并使其相互结合、协调统一的发展,才能促进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龚亮 《理论与当代》2004,(11):27-28
在合同法律制度中,合同作为一种双方法律行为,在本质上是双方或多方意思表示的合意。意思表示是行为人把进行某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心意愿,以一定的方式表达于外部。合同的成立,是指基于当事人的合意,即意思表示一致。合同订立的过程就是当事人双方使其意思表示一致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这一过程是由“要约—承诺”或者“要约—反要约—承诺”的步骤构成的。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合意”一词,合意一词源于罗马法,按拉丁文的原意,它是指合同当事人内心意思的一致。因此合同的成立应当以各方当事人内心的真实意思的一致为准。这就要求意思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