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制博览》2011,(5):42-43
郑蕴侠,江西省临川人,1907年生,2009年离世,享年102岁;原国民党中统特务,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1933年后先后曾任国民政府中央司法院法制专员、军法执行总监部司法长、少将专员等职务;震惊中外的重庆“较场口血案”和“沧白堂事件”他则是现场的指挥者之一和参与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仓皇逃窜,在四川清陵(今属重庆)和贵州务川一带“潜伏”长达8年之久,1958年落网,成为中国内地最后一个被捕归案的国民党将军。  相似文献   

2.
钱汉江 《法制博览》2009,(11):38-39
钱沣(1740—1795),字南园,云南昆明人,比同朝为官的和坤大10岁。他的先祖是应天府江宁县(今南京)人,从军驻守云南,后在昆明定居下来。他的父亲是一位银匠,家道贫困,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钱沣中了举人,乾隆三十六年0771)中三甲第十一名进士,人仕后任监察御史,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专员。  相似文献   

3.
李淳风 《南风窗》2014,(20):74-76
“白日依山尽”,为什么是“白日”,不是“红日”? 和陆群的交谈是从这里开始的。 如果觉得一个问题值得去解决,他一定会求得答案,甚至成为专家。就像他现在对金银花一样小小的一朵花,他真能“说出花来”了。  相似文献   

4.
徐世平 《法制博览》2008,(21):14-15
夜读方孝孺,心情是沉痛的,也是复杂的。几百年来,后人对方孝孺的评价是极高的。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称其“天地正气”;黄宗羲说他是“有明诸儒之首”;胡适说他是“为殉道之了不起的人物”;郭沫若则说他“骨鲠千秋”。观方孝孺一生,其可敬可叹之处甚多,我也崇敬万分。然而,其“骨鲠之士”美名之余,亦透出儒学之士的迂腐和固执。  相似文献   

5.
少壮与老姜     
日前,广西桂平市一名信访办退休主任因住房被强拆而踏入了上访的道路。他得到的仅有的“优待”是,工作人员给“老领导”倒茶,让他快点签上名,好排得靠前一点。他自言“我是搞信访工作的,知道上访没太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程万军 《法制博览》2011,(13):71-71
诸葛亮用人,基本上沿袭的是汉朝“举孝廉”遗风,注重表现出来的“德行”。而好德胜于好才,必有虚伪无能之徒表演的舞台。奉行德治的诸葛亮,在用人方面极为苛刻。“水至清则;毛鱼、人至察则无徒”是史学界对他的普遍指责。诸葛亮要求众将群臣“又红又专”,如果“专”而“不红”,他宁可不要;而倘若“红”而“不专”。他却可以将就使用。“蜀汉无大将”时,有着“一颗红心”的廖化不也是作了先锋吗?自古君子真伪不可分,但真才与草包总该分得清。  相似文献   

7.
一本印数达数十万册的《我在美国当律师》,使美籍华人律师张晓武博士成了中国名人。北京的一家报纸所作的一次关于律师的民意测验中,张晓武的名字和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的领导人施洋一道并列第三位。在美国,他的名字也受到白宫的关注。克林顿总统偕夫人曾在迈阿密会见他(见题图)。佛罗里达州政府委任他为驻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三地的专员,他可以在这些地方以公证人的身分为所有法律文件作有效的公证。迄今为止,他是中国三地唯一享有这种权力的律师。从“我在美国当律师”到移师中国,张晓武对现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经济环境便有了一种非常独到的发现。现在,以张晓武为主人公的第二本书《我在中国当律师》已由张勇平执笔完成。征得作者同意,本刊从书中精选了部分章节,读者朋友不妨随着这位美籍华人律师的独特视角,再看一遍我们的“中国”去!  相似文献   

8.
“枕边风”     
顾桐 《法制博览》2010,(12):41-41
有一个朋友,男的。大家聚在一处聊天,他的开头语是“我老婆说”、“老婆昨天告我”一类。我们笑他没出息、没主见,被“枕边风”吹“残”了。他不以为然,几十年来俯首帖耳,有老婆大人指哪打哪的风范。  相似文献   

9.
最近两次遇到一群大学生,口头测试了同一个问题:如何评价他们的大哥哥韩寒同学。大表赞同的不少,不以为然的也很多。我特别注意后者的理由。有一位同学说,“他愤世嫉俗”,另一位说,“他偏激”。更普遍的说法是,他是一个“愤青”。  相似文献   

10.
王立群 《法制博览》2008,(13):45-47
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一个普通的郎官肩负着一项特殊使命,开始了探索西域的征程。正是他的西行,开辟了一条千古传颂的丝绸之路。司马迁在《史记》称他“凿空西域”。什么是“凿空”?当世界还是一个混沌的鸡蛋,盘古以肉为土,以血为水,开天辟地称得上“凿空”;上帝奋战七天,垒山引水,开光造人,也是“凿空”!他是谁?汉武帝为什么要派他出使西域?他为什么在身后赢得如此巨大的声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