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一样,具有悲剧意识和悲剧精神,而且都表现了人类抗争精神这样一个共同的特征。悲剧作为审美形态,并不只是为了展示人生的痛苦和毁灭,更多的是想要传达一种抗争精神,一种不放弃的人生态度,一种激励人民向险恶的外在环境发起挑战的信念。文章从悲剧冲突、悲剧结局、悲剧精神、悲剧宗旨、悲剧的审美价值等方面比较分析中希神话悲剧的审美特征,进而系统揭示了中希神话在悲剧美学方面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时玉婷 《学理论》2010,(25):179-180
作为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诗学》探讨了悲剧的定义、悲剧的结构组成以及悲剧创作的要求等等。剧作家莎士比亚在悲剧的创作中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部分地与《诗学》中的理论相吻合。笔者意欲从悲剧的结构、布局出发,仔细分析并举例说明莎士比亚对《诗学》的继承与发展,并强调"突转"与"发现"在布局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3.
伟大政治家伯里克利开辟了雅典的黄金时代,但他铸造的辉煌随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惨败转瞬即逝.酿成雅典惨败原因诸多,伯里克利之后领导的堕落和失败是最关键的一项.民主与领导的关系扭曲,领导者的政治性格和城邦的政治机体都在腐化、堕落之中,战争进程中民主的放纵与领导人的堕落,这一切导致了雅典的毁灭.  相似文献   

4.
房向东 《各界》2010,(4):32-32
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应该能折射出为人父母者的价值取向。在这一点上,胡适和鲁迅是有着巨大的区别的:胡适希望他的孩子成为社会精英,“做最上等的人”;鲁迅则较有平常心,他在文坛行走多年,见多了正人君子们的种种丑陋嘴脸,看够了上层社会的堕落,  相似文献   

5.
《白鹿原》作为20世纪后期的一部厚重作品,塑造了众多的悲剧女性形象。白嘉轩周围的女人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体现了一种伦理悲剧。如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的小蛾,从肉体到灵魂都是悲剧的典范;白灵投身革命,却被肃反政策所杀害,无疑是政治悲剧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6.
徐杰 《学理论》2010,(8):112-113
文学从来都是人学。人的精神性的存在一直是美学和文艺学的思想主题。悲剧是文学艺术的最高形态;悲剧理论是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悲剧起源、悲剧品格本质和中国悲剧文学缺失三个方面论证了悲剧品格能够完善人的精神性的存在,能够维持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精神性的三角平衡,提出悲剧品格对于建立良好的精神生态系统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7.
徐燕燕 《各界》2006,(12):56
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著名的小说家。悲剧的理想和现代小说的现实意义在他的小说熔为一炉,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小说体的悲剧,产生了与古典悲剧同样强烈的悲剧效果和美学价值。因此,哈代被称作“一位用小说形式写作的伟大悲剧家,用悲剧精神观察和描写生活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尤其以“环境与性格小说”为代表,丰富了悲剧美学。他所塑造的人物以其震颤心灵的悲剧而产生巨大的美感。该文以哈代悲剧小说中的最典型的主人公,《苔丝》和《无名的裘德》为例,探求哈代悲剧小说的的悲剧效果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甘士艳 《学理论》2013,(3):157-158
文章分别从男性和女性两个角度分析并揭露了女主人公康妮的悲剧成因。结果发现,康妮的悲剧既来自于男性对女性的忽视和压制,也来自于其他女性的排挤和女性角色自身的被动。文章将为从女性群体自身的弱点来寻找女性悲剧的动因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安娜·卡列尼娜》是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杰出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向读者展示了19世纪7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同时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女主人公安娜就是其中之一,她美丽、聪慧、内心丰富、充满生机。但正是这样内心真挚、善良坦诚的女性最终却走向了悲剧的结局。从安娜与周围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性格对比入手剖析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传统、舆论以及为之服务的法律条文、宗教教义等等无数座大山压在安娜的身上,最终导致了安娜一步步走向悲剧性的毁灭。安娜的悲剧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伊格尔顿作为西方激进的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家和批评家,始终致力于将悲剧理论研究与社会主义革命目标以及现实政治实践相结合。伊格尔顿认为,悲剧是最具意识形态包容性的艺术形式,具有政治美学的批判力量,潜藏着巨大的变革力量。他通过重新界定悲剧艺术范畴,重申悲剧艺术"甜蜜的暴力"的悲剧性美学力量,借助精神分析法重新认知悲剧净化论来彰显悲剧在规训人性和促进社会变革方面的"否定性"政治美学功用。促进了人们对悲剧艺术价值的重视,为20世纪以来现代悲剧艺术的振兴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此外,伊格尔顿还将悲剧与宗教以及马克思主义革命政治相融合,来说明悲剧所蕴含的"向死而生"的政治美学启示,为指导当代政治实践提供了积极指向。  相似文献   

11.
尹菲 《学理论》2009,(19):86-87
《悲剧的诞生》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尼采的悲剧观,从日神、酒神精神之间关系的角度展开了关于希腊悲剧的起源、消亡和再生的讨论。尼采以目神和酒神的象征说明古希腊艺术的起源和发展,以及人生的意义,并得出悲剧产生于二者结合的结论。此外尼采还对西方自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主义、科学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认为它们是一种浅簿的乐观主义,它们只能使人类丧失其生存的基础,人类只有在悲剧的再生中才能实现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12.
叶吉娜 《学理论》2012,(18):120-121
《边城》是一曲人性美的赞歌,它展现了一个人性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天堂,唯其纯真到没有一丝恶性的人格,当作者将现实的悲剧加之于他们身上时,才更加令人心痛,然而作者最终目的是希望这刺痛能带给人们医治现实的启迪。从分析人性美以突显悲剧的艺术,引出悲剧意蕴的启迪,直达核心深度。  相似文献   

13.
杨维 《学理论》2013,(15):172-173
庐隐,由于她的英年早逝再加上其作品与后来的主流文学话语场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所以,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一直是被边缘化的。从文本出发,通过对庐隐三个创作时期的代表作品做深刻的剖析,来探索知识女性解放自我后的精神困境,并通过其笔下诸多女主人公不幸的命运来追寻女性知识分子人生悲剧的原因及最终命运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赵艳丽 《学理论》2015,(3):109-110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20世纪初的西方思想世界影响巨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解读经典人物的心理提供了理论依据,试图从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解读安娜的悲剧人生,找出安娜悲剧的另一个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5.
张玲霞 《学理论》2014,(6):140-141
悲剧的本质属性表现在悲剧冲突中,黑格尔认为,悲剧是一种社会冲突。因为冲突,所以悲剧是矛盾的产物,矛盾的不可调和使人物与社会、环境、自身之间进行相互冲撞,由此引发对主人公的悲悯和同情。莫泊桑小说《一生》以主人公雅娜为中心,真实再现了19世纪法国女性在情与欲,灵与肉中矛盾苦难的悲剧一生。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5)
1959年召开的庐山会议由纠正"左"倾逆转为反对右倾,这对会中受到错误批判的彭德怀同志是一场悲剧,对当代我国建设事业更是一场悲剧。可以从庐山会议的背景、彭德怀同志政治悲剧产生的原因及必然性等方面展开思考并做出反思。  相似文献   

17.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保证党员不变质、不堕落的基石,从重视人性、增强党性的角度阐释了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主体基础;从党的组织建设与信仰培育、巩固要求的一致性及其启示阐释了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客观保障;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体现主流意识形态本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论述了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观念支撑。  相似文献   

18.
谢素军 《学理论》2009,(19):84-85
悲剧作为文学作品的一大经典,所展现的包囊政治、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然其渊源剖析却众说纷纭,本文以经典悲剧《安提戈涅》为例,通过简要回顾作品情节纲要,提取其核心价值从而归结其所体现的悲剧精神,然后从政治伦理角度对其进行思辨性的探讨。认为文学悲剧所折射的正是政治哲学语境下多元论困境所铸造的悲剧现实。  相似文献   

19.
又一个交通厅长落马:卢万里在贪欲操纵下的堕落轨迹给人以警示,并且再次提醒有关部门要尽快改革投资体制,强化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从源头上避免此类腐败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宏国 《瞭望》1985,(14)
在十五次特快列车上,一个年轻女人在睡意朦胧中突然被捕了。她是因向往资本主义社会的“幸福”,而与外国籍人士结婚,随丈夫前去某国居住的。在台湾特务的勾引下,她从政治上到生活上都堕落了,成了一名背叛祖国的特务。这篇社会新闻,以细致的笔触描述了这个令人怵目惊心的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