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页1期l政治一个美国记者的访苏报道 经济经互会国家经济合作方面的三 个趋向经互会东欧国家的能源问题国际经济合作银行简介保加利亚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简 介苏联和东欧的经济关系一九八二年经互会对外贸易综 述经互会国家1986~1990年计划 的协调一九八三年东欧各国的经济形 势安德罗波夫政权和苏联经济展 望安德罗波夫上台以后苏联经济 的·间题和趋势苏联的劳动力资源波兰经济困难中的一些主要因 素变化中的东欧科学技术政策苏联住宅建设的形式和组织管 理经互会欧洲成员国人民福利的 改善情况)新技术革命与苏联的科技政策苏联科技革命的影…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三年苏联在科技领域里,继续完成科学技术纲要和与经互会成员国签订的合作纲要的任务,登记注册的发明就有十六项,它们反映了苏联在核物理、天体物理、硬金属物理、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方面的巨大成就。科学工作者人数超过了一百四十万人。  相似文献   

3.
经互会成员国和南斯拉夫间的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在1956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代表们首次出席第七次经互会会议时奠定的。1957年建立了第一个波兰和南斯拉夫政府间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而在最近几年和经互会其他成员国也成立了类似的委员会。政府间的这些委员会在许多方面过去促进,现在还在促进南斯拉夫和社会主义大家庭各国经济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经互会成员国的经济合作》杂志1983年第8期上刊登了经互会副秘书安格尔·乔舍夫的文章,题为《一九八二年对外贸易:速度、结构和趋势》,现摘要译述如下:一九八二年经互会成员国的对外贸易在经济、科学技术进一步上升和国际社会主义劳动分工的扩大条件下继续顺利发展。整个经互会国家1982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81年增加了2.3%。农业总产值增长3%。工业产值的大部分增长额是靠提高劳动生产率2.1%所获得  相似文献   

5.
二、东西欧的经贸关系欧共体统一市场的形成,在本文的第一部分里是作为世界实际生产社会化在西欧现实条件下深入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加以介绍和探讨的。丽苏联和东欧国家迄今为止都是经互会的基本成员国。四十年来,经互会的形成、发展、目前的处境和今后的变化趋势也是一个历史过程。这是世界实际生产社会化进程在苏联东欧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表现,既受普遍规  相似文献   

6.
六十年代中期以来,苏联和经互会各成员国先后开始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各国本身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原有体制和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尖锐化,改革的迫切性越来越显示。与经济一体化体制相适应,经互会各国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加强了一体化合作,共同研究改革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是科研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为此,苏、保、匈、民主德国、蒙、波、捷七国科学院共同成立了一个完善国民经济计划和管理多  相似文献   

7.
近6年来越南的对外经济政策,显然主要仅限于同少数几个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往来。河内想与这个苏联操纵的经济集团以外的国家建立广泛的经济关系还是障碍重重。其中,越南侵占柬埔寨二举,大大限制了它对外经济活动的天地。由于柬埔寨问题,1979年日本和西方国家中断了对越南经济援助。此外,也由于同一理由,加上越南由辛苏进而投靠苏联,导致中国早在1978年就断绝了对越经济关系。1978年11月苏越之间签订《友好  相似文献   

8.
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是经互会国家实行经济一体化的基本方法。从一九五五年以来,在经互会各成员国之间已协调了六个五年计划,计划的协调工作不断完善,积累了不少经验,提出了新的任务。一九八二年经互会秘书处制订了“经互会国家1986~1990年协调计划纲要”。这个纲要已由一九八二年召开的经互会第三十六次全体会议批准。前不久,世界  相似文献   

9.
原载:《经互会成员国的经济合作》1983年第8期作者:经互会秘书处别拉·萨巴季1970年至1981年期间欧洲经互会成员国的货运与客运增加了许多,车辆与船只继续不断地更新和补充,集装箱体系的使用范围扩大了,装卸工作的机械化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10.
回顾与数字苏联和越南的经济关系并不是自接纳越南加入经互会之日起才开始的。早在1965~1975年间,苏联就以优惠价卖给了越南300万吨石油产品。在此期间,苏联向它提供了相当18亿美元的援助。其它经互会国家是8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这段时间内也向它提供了援助,约15亿美元。越南的经济依赖越南战争结束和南北统一后,这个新兴国家曾试图避免对其它国家的单一的经济依  相似文献   

11.
民主德国与其它经互会国家在科学研究和生产方面签订了500多项协议和合作合同。应《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杂志编辑部之请,民主德国部长会议副主席、科学和技术部部长格尔别尔特·巴茨就科技合作答该刊记者问。现摘译如下:问:在发展与其它经互会成员国的科技合作方面,民主德国取得了哪些成就?最近几年,在民主德国与苏联以及民主德国同经互会其它国家间的科技相互关系方面,在质量上和数量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更加紧密的科学研究潜在力量的相互作用,体现在一  相似文献   

12.
根据苏共中央一九八三年七月全会决议和其后通过的《关于扩大工业生产联合公司(企业)计划和经营活动权力以及加强它们对工作成果责任的补充措施》决定,苏联从今年年初开始在五个工业部进行工业企业扩权试验。与此同时,经济学家们继续讨论与扩权有兼的种种理论和实践问题。由于扩大工业企业自主权的实践在经互会东欧成员国中起步较早,所以苏联很重视研究它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前不久苏联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经济研究所组织了  相似文献   

13.
保加利亚部长会议社会新闻统一系统委员会付主席斯坦诺伊·塔谢夫在苏联《经互会成员国的经济合作》杂志一九八三年七期撰文谈一九八二年保加利亚经济发展状况,摘要如下:1982年保加利亚生产国民收入总额将近230亿利弗,比1981年增加了43%。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14.
经互会科学技术合作委员会很重视在培养和提高科技干部专业水平问题上多方面的合作。经互会国家科技干部问题常务工作组1976~1980年中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为参加合作者提供了许多材料,如:经互会国家培养和提高科技干部专业水平问题指南,有关培养和提高科技、科技教学干部专业水平合作方法的建议和怎样提高合作效率的建议,还有经互会国家科技人员现有专业的情况表等等。  相似文献   

15.
苏联目前与一百三十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一九八○年的对外贸易总额为九百四十一亿卢布,一九八一年为一千一百亿卢布。其中主要贸易对象是经互会成员国,约占全苏外贸额百分之五十,其次是西方国家,约占全苏外贸比重的百分之三十,再就是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 苏联与东盟五国的贸易比重很小,一九八○年贸易额为五亿一千万卢布,占当年全苏贸易总额的百分之四(全苏贸易总额为九百四十一亿卢布)。苏联与东盟五国的贸易额逐年增  相似文献   

16.
帝国研究视角下的苏联解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联的建立与演进,似乎都与"帝国"有复杂的关联性。其前身——俄罗斯帝国是典型的陆上帝国。苏联成立后坚持反帝立场,但之后逐渐演变成为一个"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其标志就是形成了核心—边缘的帝国结构体系,以苏联统治中枢莫斯科及俄罗斯为核心,向外形成了三层边缘地带,其中第一层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第二层是中东欧华约成员国,第三层是在亚洲和美洲的经互会成员国。苏联解体实际上是"帝国终结"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次迟来的非殖民化,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这方面的具体原因至少有以下三个:其一,苏联领导人对当时局势的认识及判断和采取的对策及政策;其二,边缘地区民族主义产生了重要的动员和发动作用;最后,"帝国的负担"成为难以承受的现实负担。  相似文献   

17.
经互会成员国国际专业化和协作的有计划发展在50年代时是在双边基础上开始的,自1956年以后则是在多边基础上了。随着1971年通过了综合纲要,开辟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生产专业化和协作的广泛前景。随着综合纲要在生产主要部门内部的确立,遍及相当一部分所生产产品品名表并逐渐扩展到  相似文献   

18.
一、合资企业建立的法律依据8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重视发展合资企业。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提出.要扩大对外经济活动的规模。运用新的合作形式,建立合资企业,以“加速经济发展”。1986年秋,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在答西德记者问时说,我们不应局限于对外贸易这种单一形式,还可以建立合资企业。为此,苏联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合资企业的法律文件。这一经济形式的法律基础的形成在苏联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3年—1986年)1983年5月,苏联允许在其境内建立同经互会成员国及其他社会  相似文献   

19.
电子化是加速国民经济中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它能直接促使劳动生产率根本提高,促使生产过程自动化和降低产品的资源消耗。电子化在缩短科研期限,实施科学规划和技术计划,从本质上改革教育和培养过程,从技术上发展非生产领域等方面都起着相当重大的作用。实施经互会成员国到2000年的科学技术进步综合规划中拟定的关于国民经济电子化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八十年代,把再生资源最大限度地纳入国民经济周转已成为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一般的资源保存政策中的重要方针。正如苏联和国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表明的那样,要提高再生原料的利用效率,就需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包括组织、经济和法律方面的、与完善国家经济机制的基本方针密切联系的综合性问题的措施。经互会欧洲成员国以国家水平制定并实现了利用再生原料和生产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