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坚持实践标准到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再到科学发展观标准系统,贯穿着一条从思想路线的根本转变到价值标准的根本转变.再到最高价值标准和科学发展标准统一的标准系统之根本转变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之链,划清了辩证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界限、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界限、科学发展观和非科学发展观的界限.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和实践唯物主义精神的威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2.
陈剑 《探索》2008,1(2):34-37
<共产党宣言>从五个方面对共产党的性质进行了规定:从阶级性的角度讲,党是无产阶级整体利益的代表;从人民性的角度讲,党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代表;从先进性的角度讲,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从革命性的角度讲,党对一切旧有的社会制度采取批判的态度;从现代性的角度看,党坚持自由民主的理念.坚持这些属性,对于处在改革开放关键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制定体现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备改革精神和创新精神、完成政党的现代性转型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春秋时期管仲最早提出"以人为本",到晏婴提出的"以民为本",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今天我们提倡"以人为本",与历史上"以人为本"和"以民为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批判地继承了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一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最近,到基层采访,看到某乡每到周末,乡干部们便从各自的岗位上抽身回到乡政府进行"精神会餐",集中学习时事政治和特色理论,观看开发性农业、科学养殖、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等电视讲座录像,用科学理论和科技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这个乡的干部们如此"会餐",精神可嘉,方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特征,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根本标志,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是引导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一面旗帜,是马克思主义150年生命历程的科学总结.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和江泽民的"七一讲话",比较两个产生在不同时代的政治宣言,能使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并且领悟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马克思主义继承者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6.
林建公 《探索》2008,1(2):119-120
<共产党宣言>问世160年.尽管时空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它的一般基本原理至今没有过时,继续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共产主义"幽灵"没有走,共产党人会永远地把<共产党宣言>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7.
从关注公民的物质需要、经济条件到关注公民的精神追求和心理感受,这是以人为本社会的核心伦理观念,也是一个成熟政党核心的执政理念.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近年来国际社会核心价值的嬗变正从经济发展回归到增进民生福祉的目的之上.  相似文献   

8.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比作“真经”, 并无贬损、揶揄之意。经历过旧中国暗无天日和共产党创业艰辛的老一辈革命家们,深为当年幸获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真理的指导,从而使中国革命豁然开朗、走向光明而感叹不已。所以,常以取得“真经”自勉,并希望后继者们,矢志不移,坚持以创新精神应用党的基本理  相似文献   

9.
张宏伟 《理论学刊》2006,(12):85-86
从“上海五国”到上海合作组织的这一进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在2006年6月15日峰会上签署的《上海合作组织五周年宣言》认为,上海合作组织顺利发展,在于它一直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五年来的实践表明“上海精神”对国际社会寻求新型的、非对抗性的国际关系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上海精神”所倡导的新安全观丰富和发展了合作安全机制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安全观:一种是传统安全观,强调以军事同盟为…  相似文献   

10.
正《愚公移山》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大上的闭幕词,这篇文章与《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合称为"老三篇",广为人知,成为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重要文献。愚公移山精神的实质就是艰苦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是一种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坚韧斗志,一种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进状态,一种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的务实作风,更是"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精神和宏大抱负。艰苦奋斗是一种精神追求,它要求一个党、一个组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共产党领袖对《共产党宣言》的重要论述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共产党宣言》对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产生深刻影响和重要作用。《共产党宣言》精神的科学内涵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基本原理,二是基本观点,三是基本方法。《共产党宣言》的精神真谛如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实事求是精神和与时俱进品格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基因。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哪一本书,像《共产党宣言》这样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共产党宣言》精神永远指引并鼓舞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千秋伟业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文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离不开《宣言》的科学指引和精神鼓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宣言》的理论基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理论和实践双重形态继承和发展了《宣言》的核心思想和基本理论。从"两个必然"到"四个自信",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高度自信;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到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到"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对马克思、恩格斯人民立场的坚持和发展;从"世界历史"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宣言》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今年7月23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创建史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与会学者从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上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从孕育到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维度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创建初期开展的活动以及相关历史人物对党的创建作出的历史贡献,深入探讨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上"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集中体现了全党智慧,反映了人民意愿,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工作的务虚与务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务虚是务实的前提,务实是务虚的归宿.务虚是由物质到精神,务实是由精神到物质;两者虽着眼点不同,但异曲同工.其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虚带实,以实促虚,相辅相成.因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既务虚又务实,只有两者合理结合,才能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6.
傅守祥  应小敏 《探索》2006,(4):131-135
从唯审美的精英文化启蒙到泛审美的大众文化狂欢,当代美学逐渐走出了传统的形而上学范式,进入到新型的社会行为学范式.大众文化的审美实质是一种以"欢乐"为核心理念、以新型技术拓展想象时空的自由体验,在价值上它走出了两千多年来的形而上学迷雾,给感性的艺术化生活以较高的地位,完成了文化与审美从单一纯粹的、神性体验的精神圣祭到多元共生的、世俗生活的日常消费的巨大转换,形成了艺术(审美)与生活(现实)的双向互动和深度沟通.  相似文献   

17.
《党史文汇》2014,(1):1-1
正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晨钟〉之使命》  相似文献   

18.
正《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非常看重他们的历史观,这可以从恩格斯的四段话中得到有力的佐证。他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说:"黑格尔把历史观从形而上学中解放了出来,使它成为辩证的,可是他的历史观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现在,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被提出来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砚忠 《求实》2007,(3):66-7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和理解。因此,从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对学术理论界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状况和未来展望进行评价,以期能够将此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以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传统和谐精神转型的实质是中华传统和谐精神的现代化.推进中华传统和谐精神转型,必须实现从基于传统自然经济的静止型和谐精神到基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发展型和谐精神、从基于封建君主专制的宗法入治型和谐精神到基于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法治型和谐精神、从基于漠视个体的群体型和谐精神到基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的人本型和谐精神的现代转换.就具体任务来讲,是要实现从重义轻利的和谐精神到义利统一协调的和谐精神、从注重均平的和谐精神到突出公正的和谐精神、从压制竞争的和谐精神到提倡竞争的和谐精神、从维护等级制的和谐精神到追求平等的和谐精神、从维护专制的和谐精神到倡导民主的和谐精神、从强调入治的和谐精神到崇尚法治的和谐精神、从漠视个体的和谐精神到尊重个体的和谐精神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