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激进改革导向歧路苏联解体已经二十年了,苏联改革的教训问题一直令人深思。有人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是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恶果。然而,如果从苏联改革的历史过程来看,就会发现,苏联改革失败而中国改革成功,其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2.
杨文浩  李娟 《学理论》2011,(20):211-212
美国历史从殖民地时算起也不过三百多年。但其教育却发展迅速,尤其是高等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其特点的形成离不开美国特有的文化积淀。分析美国文化的渊源及其高等教育的特点,可以对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杨欣 《学理论》2010,(26):163-164
清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统治二百多年间,社会得到不断的进步,这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其统治者的社会改革。清代的社会变革举措很多,其中一大部分是值得今天的我们去借鉴的。研究这些变革的前提是了解其提出的背景:清改革的原因具有很大特殊性,传统因素的束缚,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社会外因的影响等。探究清社会改革的原因,不仅会对今天社会发展提供经验,也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4.
王莉 《求知》2014,(11):12-14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针对当前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思想和实践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外交、军事等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和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其对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观点新论述,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增强政治定力和坚定方向意义重  相似文献   

5.
采取“视同缴纳”政策新的历史欠账很难避免, 对其风险,必须提前做准备全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已酝酿多年,至今难以出台,显然是难题太多, 共识难成。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 就是“钱”的问题,更确切地说,是“历史欠账”。据一位参与研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草案的人士介绍,按照目前普遍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理论视野》2021,254(4)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列宁对民粹主义的辩证批判是研究列宁思想发展的重要线索。列宁批判民粹主义的辩证性体现在对民粹主义不同流派及其阶级实质的深刻剖析;体现在既揭示民粹主义的反动性、局限性,也肯定其革命性、历史进步性的辩证臧否;体现在对民粹主义与俄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关系的客观评价。在批判民粹主义的过程中,列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深化对俄国经济社会的认识,实现了历史辩证法与革命辩证法的统一,其思想对于俄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与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茂荫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唯一提到的中国人。清朝咸丰年间,内忧外患中的清王朝面临着异常严重的财政危机,户部官员王茂荫希望通过货币改革解国家财政之危。他悉心研究了宋代以来纸币发行的利弊得失,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提出了限量发行可兑换纸币的主张,并形成了相应的纸币改革方案。虽然他的货币改革方案最终未能被清政府采纳,但其货币改革思想却符合了当时的历史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近代纸币改革的发展方向,也由此引起了马克思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高校、科研单位的部分青年理论工作者日前就,“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与社会主义改革”为题进行了讨论。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发展观?有人认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对《共产党宣言》所述的五种社会形态历史更替的这种普遍规律的反思和发展;不同民族、国家有其历史发展的特殊规律,他根据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提出俄国如革命能在  相似文献   

9.
政治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改革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改革的全局和方向。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对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有很多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不仅对当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起到了重要历史作用,更对当前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信,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1)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尤为突出的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滥。作为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历史虚无主义贬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妄图从根本上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的不利影响,并研究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和它进行最坚决彻底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6)
溯源干部激励体系的理论基础,从早期动机激发的理论出发,再根据研究层面与角度的不同分析现代激励理论。并对其发展历程加以历史考察,我国干部激励体系建设历经奠基时期、改革时期、发展时期、创新时期,纵向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这对于新时代构建正向激励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基本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本质的深刻揭示。从人类的发展史,从曾经对人类历史发生过重大影响的一些民族的兴亡史,从人类的认识史,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从社会主义运动史,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等角度来理解这一基本命题,可见其深厚的历史依据和蕴含的深刻的历史真理。  相似文献   

13.
一蠡 《瞭望》1988,(45)
从1978年到现在的十年中,我们党经历了三个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宣告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开始,使我国进入了一个历史新时期;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改革推向纵深;十三届三中全会则在价格改革成为“攻坚”任务时,对以物价上涨过猛为主要问题的诸多深层矛盾进行全面、深刻反思,并坚决在改革步骤、措施上作了重大调整,以便为深化改革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和秩序。三个三中全会,是我们对改革认识不断提高的三个梯次。顾往瞻前,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改革不可逆转,道路并不平坦。 改革不可逆转,是因为,它是历史之必然: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7)
尊重传统,是保守主义思想的核心精神,其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而世代流传下来的智慧具有永恒普遍的价值。国家是世代沿袭的有机连续体,是历史和人民共同缔造的契约,要在充分考量和权衡之后以审慎的态度对待理性、传统和变革。埃德蒙·伯克作为保守主义的开创者,其思想不仅对英国的政治、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于我国当前的文化重建和社会改革也不失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近几个月来,报刊上发表了不少关于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的讨论文章。这些文章较多地论证了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制的必要性,却很少分析这两者结合的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 为什么说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不仅有它的现实必要性,而且有其历史必然性? 这是因为,国有企业和股份公司都是向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过渡点”。这两种经济组织形式的结合和健康发展,将会更有效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更有利于建立并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下面,从“过渡点”这个角度,分别对股份公司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改革方向、改革目标、改革价值、改革方法、改革重点、改革保障等多个维度,系统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其中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精髓要义,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科学认识习近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把握改革规律、保持改革定力、增强改革自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7.
王涛 《学理论》2009,(8):46-47
本文从对历史进行反思的角度,重新对劳动教养制度的产生及各个重要时期的演变做了研究,指出劳动教养作为我国一个在特殊时期采用的特殊管理处罚方式,无疑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它的存在产生了不具有合法性、程序不公正、实体不合理和造成警察权滥用等问题。劳动教养制度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如果不尽快对其废止或改革,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博 《理论与改革》2019,(5):93-106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部门先后开展了5次机构改革。适应不同历史条件,历次机构改革呈现不同的改革重点、改革方式和改革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历史地看,5次机构改革共同展现了反映时代变迁的党中央部门机构改革全景图。在党掌握领导权的大前提下,在党的领导下,党中央部门的机构从精简、调整到重构,党中央部门的职能从转变、调整到重构,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古今中外的历史用宏大的篇幅书写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改革史。无论改革的最终是成功还是失败,都给今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思和启迪。细察之,历史上改革的成功或失败,尽管有着多方面的因素,然又无不与社会支持密切关联。有了广泛的社会支持,无论如何曲折的改革,最终都会成功;失去了广泛的社会支持,不管怎样微小的改革,都  相似文献   

20.
牧野 《团结》2009,(6):48-50
中国共产党是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自诞生伊始.中国共产党就肩负起拯救民族于危亡、振兴民族于世界的历史重托。其执政治国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治国学说.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方向指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