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信赖保护原则的司法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赖保护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其内容包括信赖基础、信赖表现、信赖值得保护和信赖保护方式。信赖保护原则在司法适用中可从宪法规定、具体法律规定和个案司法判决援引的理论依据中寻求法律依据。信赖保护原则的司法实践可约束行政权以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树立诚信意识,有利于审查抽象行政行为。信赖保护原则司法适用的具体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可从信赖保护司法适用的主体、基准、范围和保护方式以及信赖利益司法保护排除规则等方面来完善。  相似文献   

2.
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许可法》中的确立,对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创建诚信政府、责任政府,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陕西"高考移民"集体诉讼案,对信赖保护的内涵、适用条件和范围、信赖保护的方式和途径作了具体分析,认为该案可以适用信赖保护原则,考生应该采取存续保护的方式,借助行政途径获取信赖利益。  相似文献   

3.
现代法治原则之下,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诚实守信,不得随意变更、撤销、废止行政行为,否则应赔偿或补偿相对人合理的信赖利益损失。在行政法领域,信赖保护原则已广泛应用于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指导等各个领域。为实现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的法治化,必须在准确界定信赖保护原则法制地位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现行的行政程序、行政补偿、行政赔偿以及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4.
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在民法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它作为行政程序法上的一个重要原则,也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政行为的效力和相对人的利益,因此,本文仅就与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相关的某些基本问题进行简单的讨论,以期能得到专家学者们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梁雷鸣  石西津 《前沿》2005,(6):120-122
《行政许可法》首次在我国行政法领域引入了信赖保护原则。本文作者认为信赖保护原则乃是适用于包括行政合同在内的所有行政行为法律制度的一项普遍原则;行政合同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的确定性形成合理信赖,且这种信赖值得保护时,行政主体不得变更、撤销或废止该行政合同,如因公共利益需要或者行政机关的承诺(或合同)违法而确需变更、撤销或废止,必须对行政合同相对人造成的损害予以补偿或者赔偿。因此,行政合同领域同样适用信赖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6.
略论我国行政许可法中的信赖保护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 《前沿》2008,(10):105-107
信赖保护原则首先在二战后的联邦德国得到确立,现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行政法的一项重要原则,我国的《行政许可法》中也确立了这一原则。信赖保护原则有其特定的涵义、适用条件与制度价值。该原则的确立对于促使政府的诚信守法、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中国法治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傅江浩 《理论月刊》2010,(2):131-133
信赖保护原则是现代行政法的重要原则。目的在于维护法律秩序的安定性和保护社会成员的正当利益。我国对信赖保护原则的研究及运用都存在不足,从信赖保护原则的内涵及理论渊源出发,深入分析信赖保护原则的运用价值及适用条件,提出在我国确立信赖保护原则的法制化构想,加强对信赖保护原则的研究意义深远。建立完善的行政信赖保护体系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孙同福 《前沿》2007,(10):128-130
信赖保护原则是诚实信用原则在行政立法和行政过程中的运用,有其自身的内涵和适用原则,是防止政府失信、最大限度维护相对人权益的有力武器。实践中,政府违反这一原则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呼唤政府遵循信赖保护原则,以保障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易有禄 《前沿》2004,(11):169-173
信赖是人际交往必不可少的伦理基础 ,民法在保护人际交往中的信赖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在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中都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制定我国民法典的过程中 ,应借鉴国外有益经验 ,完善有关保护当事人合理信赖的原则和制度。这对于重塑社会信用、解决我国当前比较严重的社会诚信问题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信赖利益的内涵和构成的界定;信赖利益的保护理由和保护方法;期待利益的损害赔偿和信赖利益的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1.
行政指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常用的一种行政行为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二款第4项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行政机关非强制性的行政指导行为不得提起诉讼。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就意味着无法通过诉讼的途径请求行政赔偿。本文通过分析行政指导行为的强制性,指出在信赖保护原则前提下我国应恢复对行政指导行为的诉讼审查,让行政相对人可以通过行政诉讼请求行政赔偿。  相似文献   

12.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要切实发挥其功能,关键要看如何适用。树立现代执法理念、严格执法程序、创新执法方式、建立健全失信责任追究机制、强化政府信用工作投诉监督机制等是执法主体,特别是行政机关信赖保护原则适用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3.
试论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理论根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钟头朱 《前沿》2006,(8):97-99
信赖保护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行政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既是法律安定性原则的必然结果,又是基本权利保护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一个公正的社会一定是一个诚信的社会,一个诚信的社会首先要有一个诚信的政府。行政法上政府诚信原则体现在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中,政府诚信原则的确立在于保护公民对政府的信赖利益。  相似文献   

15.
信赖利益损害赔偿制度是基于民法诚实信用原则与社会信用的扩张而设立的。我国立法应对信赖利益的损害赔偿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信赖利益的损害赔偿范围包括间接财产损失与非财产损害,且损害赔偿范围受履行利益以及《合同法》上相关规则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婚姻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殊性,民法总则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体系并不对重婚案件中重婚者的欺诈行为产生可撤销的法律效果。保护后婚善意无过失相对人的信赖利益的前提在于遵守一夫一妻制。在民法典编纂的背景下,保护后婚善意无过失相对人利益的路径应是修改婚姻法而非适用民法总则。若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因信赖法院判决或婚姻登记,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后婚存在无效事由,从而构成重婚的,准用离婚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许可法首次以法律形式确立了行政许可信赖保护原则,这是我国行政立法上的一个重大突破。这不仅为人民法院正确审理因改变行政许可引发的行政补偿、行政赔偿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对于推进诚信政府建设,依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和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正当信赖利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何小王 《求索》2013,(8):210-212
法不溯及既往是原则,溯及既往是例外。税法的适用主要有五种溯及既往情形:程序法的溯及既往、部分实施性规定的溯及既往、部分补充规定的溯及既往、解释性法的溯及既往和行政处罚的“从旧兼从轻”。法不溯及既往出于信赖利益保护的要求,溯及既往也应基于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税务机关在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和实际执法过程中.均应基于这样的考量处理溯及既往事项。同时,溯及既往情形不应成为撤销或变更已生效税务决定的理由。  相似文献   

19.
王欢  刘冰 《长江论坛》2019,(1):68-73
信赖原则在德、日刑法中具有深厚的理论、实践基础。我国借鉴该原则应以我国刑法为基准。以我国刑法第15条为视角,过失犯罪的注意义务包括结果预见义务与结果避免义务。信赖原则在过失犯罪体系中的地位应为否定结果预见义务、即刑法上的"应当预见",从而否定结果避免义务。信赖原则的适用条件为:主观上应明知并确信该信赖的存在,客观上具有能从外部感知的信赖理由,还应注意其适用的例外与领域。  相似文献   

20.
我国《行政许可法》对于信赖保护原则、默示作为行政行为形式、利害关系人权益保障等方面问题作了极具先进性和体现人文精神的规定 ,但在条款和制度设计方面也存在不少值得质疑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