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践》2015,(3)
<正>一日,与友人路过十字路口,恰巧看到信号灯坏了,于是问:"若你在交管部门工作,逛街时发现灯坏了,你会向领导反映吗?"答:"当然不会,下班时间与我无关。领导没吩咐,我何必自告奋勇献殷勤。上头没留意的让我给发现了,会让领导抹不开面子,同事也会觉得我故意在表现。要是领导安排我来查看,那我肯定及时上报。"最后他又补充—句:"这就是官场哲学!"如此一说,有些路面长期积水,有些角落垃圾成山,有些路口车满为患,有些市场混乱不堪,却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是不是有因可寻了呢?这种看似高深的"官场处事  相似文献   

2.
我来到电信局大厅交话费。排在我前面的是一位老大爷,瘦瘦的,花白头发,穿一件旧短袖衫。他挤在人群中缓缓地向前移动,细密的汗珠从额上沁出。轮到了老人,老人流利地报出了两个电话号码。交完这两个电话号码的钱,老人还站在那儿不动。我问他:“大爷,你交完了吗?”老人赶紧说:“我还没有交完呢!”“大爷,您还要给谁交钱呀?”我耐心地问。“给我自己呀!可是,我把电话号码给忘了。”老人茫然若失“,儿女的电话号码我自然是能够记住的,但我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却想不起来了。唉!人老了,不中用了。”我无语,只好静静地等着。后面的队伍一阵躁动,有性…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工会干部,在和同事们的闲聊中,经常可以听到“我的同学当××领导了,我的同学到了个好单位、月工资多少多少。”从这些同事们的谈论中可以感到他们大有投错门之感,抱怨工会部门待遇低,提升机会少,手中没权力,想“跳槽”。 其实,这些议论在任何场合都会有,只是这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职工。我工作积极努力,经常加班加点,不计报酬,受到了厂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不久前,厂党支部把我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书记找我谈话,向我介绍党的知识。个别同事却对我说,现在搞市场经济,只要把业务做好就行了,入党没有什么好处。这让我陷入了沉思,把工作干好不就是对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吗?入党到底有什么“好处”?编辑同志,你们能告诉我吗?读者:李华  相似文献   

5.
七不出门,八不归家,这是民间习俗。于是,一些日子车站冷冷清清,一些日子车站人山人海,几千人争挤着同一趟车。只要稍微留心现实,触目所及的是数字4、6、8的翩飞。从手机、电话号码到车牌号码,人们固执的表达了对这些数字的喜爱。然而,在这些显在的数字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文化期待和哲学内蕴,本文将从多个视角展开对其的文化审思。  相似文献   

6.
碧浪 《廉政瞭望》2005,(3):20-20
春节前后,在四川出现了一件颇为新鲜的事儿。全川的老百姓在茶余饭后对“84444444”这个电话号码津津乐道。这是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正式启用的新举报电话。笔者在老家过年时,听到镇上一饭馆老板讲,春节前,有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来吃饭后又说“拿单来签”。因长期只签单不给钱,该老板已不堪重负。他说:“年头岁尾了,你们再不给点现钱,我就拨打一个8七个4”。结果,不仅该顿饭钱结了,一年来的欠账也收回来了。老板喜笑颜开:“一个电话号码,还真管用。”这个电话号码为什么管用?关键在于四川省纪检监察机关在设计制作新  相似文献   

7.
张前 《先锋队》2013,(34):37
半个多月前,单位组织我们到外地参观学习。临行前,我将厨房里的垃圾装袋带到楼下。接着,我又到储藏室取了一些东西,然后就急匆匆地走掉了。等我坐上车的时候,才忽然想起,放在楼下的垃圾没丢进垃圾池。我将这件事情说给同去参观的一位同事听,那位同事不以为然地说:"不用担心,举手之劳的事儿,邻居们肯定会捎带着丢进垃圾池的。"想想同事的话在理,于是,我也就不再把忘丢垃圾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来信】编辑同志:因为工作上的矛盾,我的一位同事在她的微信朋友圈中发文对我大肆辱骂。单位领导和同事都看到了这条消息,给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压力。我想咨询一下,她这种行为是否侵犯个人名誉权?  相似文献   

9.
日前,我在街上遇见一位往日的同事,他愤愤而不平地告诉我一件事: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近来学生作业批改得过于匆忙,显得有些马虎。校长发现后,甚为恼火。于是借周三政治学习之际,对他狠狠地批评了一顿,措辞也较为严厉。我这位同事大概亦属少年气盛之辈,于是乎他拍案而起,反唇相讥。这场批评双方的较量,进而发展为二者之间针锋相对的争吵和两不相让的指责。校长说这是无理取闹,同事认为这是故意找茬儿。事情的结局姑且搁置不谈。感叹之余,笔者联想到这么一句蕴含哲理的格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细心揣摩一番,又觉虽为格言却也欠妥。随着现代医学上制药工艺手段  相似文献   

10.
凡人老靳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同事老靳离开我们整三年了。于是想写一篇纪念老靳的文章,但如何写却颇踌躇。说起来他是个再平凡的不过的人,活着时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死也是平平凡凡地死的。记得他去世后我受命参与整理他的先进事迹时,曾写道“噩耗传来,条山肃立,涑水哭泣”,现在看来写得有点大了。虽说老靳死后区里主要领导都去吊唁,也算很有哀荣了,但他的死除了让自己的亲人为之悲恸,让领导、朋友和同事为之痛惜,让知道的人为之感叹外,影响范围似乎也没多大,就像一块石头扔进水里,荡起不大不小的几圈涟漪,之后就归与平静了。然而还是想为他写些什么…  相似文献   

11.
邹进 《党课》2006,(6):56-56
一位同事最近因工作出色获得了职位提升,单位领导找他谈话:“这次你能提升,固然与你的工作出色有关,但我也为你出了不少力……”同事听出了弦外之音,当晚便前往领导家“拜访”,感谢领导的“关怀”。  相似文献   

12.
从胡耀邦开始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到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召开,有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我和胡耀邦没有联系,连他的电话号码也不知道。我和他之间过往从不密切。多年来我们从未通过一次电话。除了在粉碎“四人帮”前后在富强胡同聊了几次,大家一忙就各干各的。我想他和别的朋友交往的情况也许同我不一样。反正我和他就是这样的朋友。 可是关于他的事情我知道得很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内,用1987年4月22日胡耀邦同志追悼会上中共中央悼词的语言:他组织和推进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组织和领导了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  相似文献   

13.
党员来信     
《先锋队》2013,(6):21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基层的公务员,记得刚工作第一年的春节,县里一宣布放假我就想高高兴兴回去和家人团聚。跟同事告别时,一位好心的大姐说:"过年了,你刚来,怎么不去领导家里转转?以前没事儿,现在别人都去,就你不去显得你多失礼!一年的工作不白干了吗?"然后对我说该去谁家、该哪  相似文献   

14.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3,(10):78-78
笑话婚姻线算命的:"你的婚姻线,就跟天安门是一样一样的。"同事":哦?!很伟大是吗?"算命的":往东走是东单,往西走是西单啊。"一步到位我的手机已经用了三年多,觉得跟不上潮流,于是向老妈请示,想换一个。老妈说:"要换就换一个一步到位的!"我一听很惊喜,谁知我妈后面又补了一句:"直接给你换一个老人机!"  相似文献   

15.
正对年轻干部来说,能在一个优秀的团队中学习成长,非常重要。在组织部这个大家庭中工作的这十年,也是我提高比较快的十年。一个好团队就是一个提高人的学校。年轻人都是从身边人学起的。很幸运,我到了一个优秀的处室,有优秀的领导和同事,可以从对桌、从隔壁、从团队的每个  相似文献   

16.
张桂辉 《先锋队》2010,(7):25-25
从政的路上,既有鲜花,也有荆棘;既有坦途,也有沟壑。如果领导干部缺乏遵纪守法意识,不能保持警觉,尤其是对来自领导、同事的忠告和执纪执法机关的监督不当一回事,“你说你的,我干我的”,胆大妾为,迟早要走上邪路。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职工,平时工作积极努力,经常加班加点,不计报酬,因此受到了厂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不久前,厂党支部把我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书记找我谈话,向我介绍党的知识。个别同事知道后却对我说,现在搞市场经济,只要把业务做好就行了,入党没有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18.
有一句话叫“身在福中不知福”。 一天,我带一位同事回家,刚走到家门口,丈夫就像往常一样打开了门,笑着迎接我,随着一声“回来了”,就把我手里的自行车接了过去。这时,同事就满脸羡慕地惊叹:“呵,你真幸福!他还给你开门?!”我却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难道你那位不这样吗?”“不,从不”。她有些失落地说:“有时我进了家门他连头都不抬一下。”同事的几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好好反思了一番,才发现自己真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  相似文献   

19.
今天为《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一书的出版而召开座谈会,我很感动。有那么多的领导、老师、同事、朋友来参加会议,我更为高兴。首先,我对省委党校、市委宣传部召开这个座谈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各位领导、老师、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向各位简单报告关于本书写作的情况。黄埔军校是中国革命史、也是广东、广州近现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四期发表了我的短文<支部书记要会"冷">后,一些朋友、同事都开玩笑称我"‘冷'书记",也有一些不认识的读者来电话和信函与我探讨"‘冷'(领导)艺术".其实,"冷"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我们党支部开展工作的经验上看,支书不能光会"冷",更要会"热".怎么个热法呢?虽然有些老生常谈,我还是想写出来与支书同行共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