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当代建构的探索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不断推进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的重大转型。深刻变化了的国内外实际给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进入崭新的历史阶段,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越来越成为哲学界的共同追求。这不仅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的问题意识,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诉求,同时还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民族化追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探索表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基础上,经历了初步探索、逐步完善、接续发展三个阶段,即从建构以思想建设为首的党建"原生"理论,提升党的领导效能,到形成增加制度建设—交替纳入政治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党建"重塑"理论,提升党的管理效能,再到创建以政治建设为首、纳入纪律建设的党建"再重塑"理论,提升新时代党的治理效能,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对党的建设实践经验进行了理论概括与高度凝练,展现了党建理论从"原初内容"走向"理论重塑"的动态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的建构是科学的党建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分析和把握其逻辑进路对我国完善治党体系和提升治党效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引领价值,对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治哲学的当代复兴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的提出,是理论的自觉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丰富的政治哲学意蕴,蕴含了基于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发展的最高正义.从时代生活的要求出发,开展政治哲学的研究,把握当代政治生活的根本性问题,从而提炼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政治理念,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其中当然地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重建.中国语境下的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既包括分析和阐释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资源这一基础性工作,也包括时代精神主题化.基本理念概念化等重要的理论创新任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围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当代建构这一论题,中国学界从其提出的历史语境、研究的方法论和新形态的内在构成与外在显现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探讨,取得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建构当代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多方面艰苦的努力,但有三个基本原则是必须坚持的: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这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思想、前提、灵魂和核心;二、必须体现时代精神和实践的要求,这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最终的目的和归宿;三、必须吸收中外古今一切优秀思想成果。这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必需的资源和营养。  相似文献   

6.
钟锐 《唯实》2008,3(4):43-45
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当代建构的真正内容是由于产生这个体系的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新世纪新阶段、核心价值体系、美在两个"和谐"和幻境化美境,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当代建构的最好时机、最新内涵、最佳状态和最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良好效果的取得,有赖于科学运行机制的建构。当前,我们党需要进一步建构以下六大运行机制:建构工作机制,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有效运行;建构学习机制,确保全党学习活动有序开展;建构督学促学机制,防止形式主义;建构教育培训机制,塑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建构约束激励机制,激发学习动力;建构考核评估机制,彰显学习型政党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8.
周峰  段秀芳 《求实》2005,40(7):32-3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要获得创新与发展,必须要在对中国面临的时代性问题的深刻解读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坚持中求得其新的出场路径。从哲学上回答和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三个维度的考察,阐明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应当以“现实的人”作为其逻辑起点。正是从“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逻辑地展开它的全部内涵。以“现实的人”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既符合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本意,也能够经受历史的检验、回应现实的呼唤。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人为本”的哲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人类文明形态特质,是一种基于共产主义文明属性下的整体意义上的社会形态,其生成、发展和未来趋向都具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特征。从生成条件看,现代文明在资本的剥削与扩张中通过联系建构了关系网络,在其内部与外部两个维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的生成提供了客观条件。从发展过程看,对资本主义优秀成果的吸收与同资本主义文明在本质内容和价值旨趣等畛域矛盾的对立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前进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从未来趋向看,资本主义文明最终会被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所取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国伟 《探索》2005,(3):149-154
本文在参阅近几年来国内哲学界大量论著及学术理论研讨会综述文章的基础上,对我国哲学界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进程与现状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和概括,对研究此问题的代表性学者、机构、课题、会议及其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旨在为哲学界同仁们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此问题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特殊之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先夺取政权再进行国家建设,制度变革在前,意识形态建构在后.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政党接受和国家接受两个过程.建国初期意识形态的建构,完成了政党和国家两个层面的并轨.马克思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建构面临着历史和现实的难题,任务复杂而艰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路径,确立...  相似文献   

13.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形态学诠释与建构是从哲学上塑造当代中国"思想自我"的理性自觉.实践理论形态和学术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种基本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的建构应着眼于"中国化"的方向、理论体系建构和哲学把握时代的"问题意识".当代中国现代性问题和人的生存发展境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当代形态建构的富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是"历史科学"的研究内容,科学地展现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图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从我国实际出发,我们党依次提出了协调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等理论,最终形成了科学的生态文明的思想.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成果.为了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和有效性,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来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关于人和自然辩证关系的"一门科学"的自觉的理论建构.为此,必须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意识形态的先进,更取决于有一套合理有效的制度。制度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取得实效性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度建构具有理论依据、历史经验依据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荣海 《求实》2006,1(4):32-36
在反叛传统哲学教学书基础上所形成的实践唯物主义,对传统哲学的弊端进行了揭露,对20多年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由于其本身含蕴的本体论缺失、基本问题把握混乱、实践概念理解“泛化”,因而还不能构成—个成熟的体系。当前哲学体系的构建和哲学教科书的编写,应以实践唯物主义和传统哲学理解相融合的思路而展开。同时,在对实践唯物主义进行再探讨、再思索的基础上使之臻于完善,形成名副其实的新体系、新教材。两种思路应该并行不悖,在竞争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论视域中,文化自信处于社会结构的顶层,它既以下层的生产力状况、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社会心理为前提和基础,又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实现了文化自觉、政治自主和经济自强,为重塑文化自信奠定了主观条件、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坚定并提升中国特色文化自信,必须在质和量的双重向度继续发展生产力,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比较优势,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并以文化的自觉品格引领社会心理,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这既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也是五四运动以来党领导人民重塑文化自信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是哲学本性的动态表现。以批判的和革命的精神面对后现代性哲学的激荡,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一种途径。为此,须审视学界有关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的观点,还应注意作为干部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文章从实践本体论出发,指出在把“实践”的观点贯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由于没有给予实践“本体论”的地位,所以引起了理论与教学的混乱。文章从时代主题、理论创新、教学改革三个方面探讨了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性,提出应在实践本体论的基础上构建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并把“实践”的观点深入贯彻到各个部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是多层次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第一层次,即最根本的层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二层次,即具体原理层次,包括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论、发展观、群众史观等。第三层次,即直接表现层次,这是最外在的层次,主要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还具有着鲜明的特性:传承性;先进性;民族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