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江 《瞭望》1990,(28)
正是根据以上国情,所以邓小平同志在拨乱反正时期曾讲过一段中肯精当、意义重大的话。他说:“我们进行了28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成功的,彻底的。但是,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影响这  相似文献   

2.
吴江 《瞭望》1990,(26)
“孔子,圣时之者也”。孟夫子说的话,仿佛现在依然是这样。儒学的持续不衰的影响,在中国和东方不必说了,就是在西方,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受到西方学者的重视,这在莱布尼兹(微积分发明者)、伏尔泰、卢梭、魁奈、黑格尔等人的  相似文献   

3.
<正>今天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基本价值观,都是从孔子这里来的。解放周末:近年来,江西滕王阁、山东曲阜孔庙、湖南岳阳楼等名胜古迹,纷纷推出"背诵古文免门票"活动。这尽管是种营销方式,却恰恰结合了今人拥抱传统文化的两种方式——历史建筑与经典文本。鲍鹏山:这样的活动有它的社会意义,可以看作是鼓励更多的人去接触经典文本、深入历史文化的一个努力吧。解放周末:作为《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孔子传》等书的作者,您去过山东曲阜孔庙几次?  相似文献   

4.
<正>传统文化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被有些学者喻为一种"精神返乡"。而在文化学者鲍鹏山看来,"我们哪儿都没有去,我们一直在这里,只是我们可能把自己的故乡‘强拆’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是在重建,重建传统文化。"无论"返乡",还是"重建",其实遵循的是同一个确定——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故乡。在这个故乡,个体得到心灵的安顿,民族得到最深沉的发展力量。无论时间走多远,我们一直在这里。  相似文献   

5.
<正>解放周末:您对当下国人阅读传统经典的现状如何评价?鲍鹏山:今天,人们阅读传统经典,既需要意愿,也需要能力。确实,面对古代典籍,很多现代人读不懂,阅读有障碍。而且越是浮躁的时候,他越读不进去,可能就去读一些快餐式读物。但这样的阅读往往营养不多,甚至很容易让人的精神肤浅,心智平庸。打个比方,曹雪芹那么大的才华和学问,那么深厚的人生阅历,一辈子就写了大半部《红楼梦》。而今天的某些网络作家,读书有限,才华有限,阅历也有限,一天就要写近万字。你想,这两种文字的差距有多大。  相似文献   

6.
正我是一个写小说的人,所以我谈文化,带有文人谈文化的特点。我还告诉各位,我有一个独特的体会,因为有一阵西方世界谈要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中国对这个也很紧张,老怕被别人和平演变了。我最近怎么体会到我们中国也有能力把洋人和平演变了呢?现在很多洋人到中国,你去他家的时候,他弄一大盘生菜,两片面包就算是请你吃了午饭了。可是他要是到你家里,你要是给他这个,他甚至很公开地说,你们家吃饭  相似文献   

7.
一、传统与现代的纠葛在思考中国文化如何走向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时,方法论原则的确至为重要。在这一方面,唯物辩证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方法指引。在唯物辨证法看来,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作为过程向前发展的,都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一个扬弃的过程。文化的发展,传统的继承,同样不是例外。中国人有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在这一点上,比起其他民族来,我们要幸运得多。然而一个多世纪来,中国人所面临的是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双重夹迫下的痛苦选择。在这里,人们对传统的眷恋、对民族前途的关心和对异质文化的抵御,本能地交织在一起,使…  相似文献   

8.
9.
二、实证态度社会转型期另一种可贵的文化态度是实证态度,这也是对整体态度的一个重要的补充。社会转型期,思潮更迭、百象丛生、行为错综、词语纷杂,我们一次次的寻找和选择,以什么为标准呢?有什么能保证我们避开陷阱和沼泽呢?如果找不到最低的标准和保证,在如此情景下将会出现多大的混乱!表层的热闹很可能掩盖着严重的无序,而无序永远是一种巨大的内耗。转型前的社会结构之所以已经不可取,就是因为天天要承受一种无救的结构性消耗,我们怎能为摆脱这种消耗而落进无序性消耗?这个问题,我相信一切置身于社会转型期的思想们都会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甲申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廉 《瞭望》2005,(Z1)
"读经运动"、"甲申文化宣言"、"公祭孔子"、海啸与"敬畏自然"……甲申年一系列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大争论,昭示着知识界以及民间对中华文化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所倡导的幸福观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占有统治地位,对中国人追求幸福生活的影响最为深远。  相似文献   

12.
占全球人口1/6的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影响看中国,中国的积极参与也必将对全球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为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世界各国、各民族在进步与发展的同时,都形成了自己独特  相似文献   

13.
挖掘传统文化中人格教育的闪光观念,诸如:重视人格教育、理想人格的设计、培养与塑造,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明确、一贯的人格教育理念,以内圣外王为最高人格境界的由士、君子到圣人的人格层次性教育,以及他教与自教相结合的教育方法等。这些积极闪光的人格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鱼爱梅 《学理论》2013,(10):147-148
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提升每个中国人内在气质的关键。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笔者鼓励每个人学习、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内在美充分展现出来,将中国的国家气质展现出来,真正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陈方刘  张品彬 《求知》2007,(11):43-44
近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认识,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现将学术界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周易大传》还认为,"天地革而四时成",世界的流变是通过一系列变革、革新形成的,人要与时偕行,也必须"通变"、"革命"。这样,它又从及时的原则引申出"通变"、"革命"的原则。《周易大传》有一句至今脍炙人口的话,叫"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不能再发展的地步,通过变革或革命,原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局面,就会一变而为"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就是"通",也就是"通则久"。总之,《周易大传》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中、及时、通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  相似文献   

17.
<正>何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民族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自信我们讲得已经比较多了。从我小时候起,就一直在讲五千年的文明、四大发明等等。但是,盲目自信带来的许多恶果我们也都领受了。特别是近代以来,"天下之中"、万邦来朝的自大,让我们不知道世界大势的变化,"中国之天下"早已变成"天下之中国"。因此,今天在这个论坛上,跟各位交流文化自省之于文化自信的意义与作用,我觉得非常重要。其实,中国文化向来是讲究自省的。比如说,儒家从孔子到孟子都讲自省,要"反身而诚",强调自省对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传统文化以民为本,以德为先,以和为贵,以中庸为至德,注重的是臣民的意识,而不是公民的培养。它希望每个人注重自己的德行,形成一个君子社会。但事实是,文明的养成固然需要道德力,更需要制度力;需要"君子社会",更需要法制社会。在中国这样有几千年文明积淀的国家,传统的"伦理文明"当然应该传承发扬,但一种能将人带入更理性、更符合人性的"制度文明"更应该花大力气建设。还有,它讲求"为仁由己","推己及人",又重视恻隐与慎独。意思是不管别人看不看得见,都不能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人讲究"和而不同",对西方是一个很大的启示。再比如说,中国文化很重视"人我相与",注重将一己身心的和谐推展到人际与社会。亲人之间讲究父严母慈、老安少怀。邻里之间讲究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国家之间,讲敬信修睦、克己恕让、和而不同。对内,这其实对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处理各方利益纷争是很管用的。今天的中国社会利益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