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丽 《工会论坛》2004,10(3):36-37
非正规就业的工作形式主要有自我就业、家庭就业、阶段性就业、工时就业等。随着我国近年来劳动力市场的大幅度调整 ,以非正规方式就业的劳动力规模正呈扩大趋势 ,下岗女工就业的主流也将是非正规就业 ,下岗女工的再就业培训一定要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2.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特别是“九五”以来,由于宏观政策的正确实施,贵州省社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7%,连续5年高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在扩大就业方面,从1998年实施“两个确保”以来,贵州以扩大就业,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保障和促进再就业为重点,每年平均促进10万人就业,每年促进2万人左右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初步形成。但  相似文献   

3.
社会和谐发展与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和就业问题关乎构建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全局,增加就业,必须统筹城乡新增加劳动力,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工进城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推进改革,都有利于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4.
推进下岗职工再就业,是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依靠全社会的努力,也需要企业领导和政工人员对下岗职工进行解惑服务。解惑服务,是指就业服务部门和企业有关人员在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指积,要辅之以热情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帮助下岗职工认清形势,消除思想困惑,找到再就业的新路。解惑服务不同于其它形式的就业服务,但它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可以起到平衡心态、转变观念、坚定其就业信心的作用,是推进再就业工作的好帮手,也是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助动剂。实施解惑服务,…  相似文献   

5.
私营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对增加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从回顾私营企业吸收就业的总体状况出发,通过计算1997年私营企业解决再就业的贡献率的分析,认为私营企业和下岗职工相互适应程度的高低决定着私营企业解决下岗问题发挥作用的大小;下岗职工、私营企业和政府应在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方面发挥出各自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劳动力供给日益增加和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非正规就业作为多种就业形式之一已被社会普遍接受。然而,由于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参与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各种社会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应将非正规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逐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断完善非正规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加强对非正规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民生之本.非正规就业不仅能缓解当前我国的就业压力,而且能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但我国对非正规就业的概念界定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这不利于非正规就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非正规就业的国际概念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其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目前下岗职工对再就业问题普遍存在着的观念上的误区和心理上的障碍,这是影响再就业工作的最大阻力。因此,转变思想观念,确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就业观念在再就业中显得极为重要。 一、再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1、观念障碍。部分下岗职工抱有传统的就业观念,认为到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工作才是就业,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就不算就业。一些人对下岗原因认识不清,有的甚至认为是自己无“关系”所致。一些人有严重的依赖思想,不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我参加再就业工程专题调研,先后考察了厦门、福州、泉州、莆田、三明、龙岩等地,通过召开座谈会,拜访一些下岗职工,听取基层干部意见,并探讨了各国解决就业问题途径和办法,现结合我省具体实际,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非正规就业与我国女性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敏 《工会论坛》2005,11(6):15-16
非正规就业已经成为我国女性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以待解决。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制定有关的法律政策,积极引导与发展我国女性的非正规就业。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公安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完备适用的公安应急装备保障体系无疑将会为公安机关及时有效地应对公共安全危机、妥善处置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的过程中保护民警安全、保障工作质量和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应急装备保障力量体系的构建必须着眼应急实战部门,对应应急保障力量的要求,研究行之有效的构建方式,形成可为各类应急处突提供有效保障的应急装备保障力量体系。  相似文献   

12.
济南市失业女性社区就业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区就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通过有意识地发展社区服务业以促进再就业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济南市失业女性社区就业的基本状况、社会支持网络和再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问题的分析,来探讨目前我国失业女性社区就业的现状,推动我国社区服务事业和再就业工程更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完善的失业保障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但我国的失业保障供给不足,失业保险参保人群和失业人群错位,预防失业与促进就业功能缺失,执行难度和监管压力逐步增加。面对失业保障面临的挑战,我们要探索适应我国就业方式和就业环境的失业保障体系,建立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多层次失业保障体系,规范和完善失业保险的管理体制和监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消除就业格局中的不和谐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draws on the theoretical insights of Foucauldian governmentality scholarship to analyze a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developed by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n the 1990s to assess employment services for the unemployed. An examination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Canada's Results‐Based Accountability Framework yields insights into contestation and incoherence 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often overlooked in governmentality research. This argument is developed by detailing three obstacles to implementing th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dilemmas of technical coordination, contestation by actors invested in different terms of measurement, and widespread recognition of the ambiguities of the performance data. The paper concludes by calling for more variegated accounts of governance in governmentality scholarship.  相似文献   

15.
就业是经济的风向标。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预示着弹性就业时代的来临,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共享经济与就业关系形成三种观点:共享创造工作、共享毁灭工作以及共享导致就业替代交叉。文章立足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分析发现,共享经济对我国就业体系的冲击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导致大量低技能劳动者失业,二是共享经济领域多为弹性就业,就业脆弱性高,三是共享经济对社会保障体系造成挑战。共享经济对就业的冲击的主要症结是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和资本裹挟下的市场进行对话的社会,对劳动者基本权益进行保障。缓解共享经济带来的就业危机,必须形成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力社会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待业人数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学生、家庭、社会和政府共同关注的问题。就业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育教学改革相对滞后是很重要的因素。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和系统化科学化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加以整合,才能适应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当前 ,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大批失业人员。失业群体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变化 ,从而引发各种社会治安问题。缓解和消除失业群体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的心理的有效途径 :建立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与社会生活秩序 ,实现社会生活公正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和再就业系统 ;树立失业者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提高失业人员的适应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18.
构建合理的再就业社会流动机制,必须坚持动态协调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尽快推进制度改革,加强区域劳务协作,使更多的失业下岗人员走上再就业之路。  相似文献   

19.
With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eing paid to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employment quality and employ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discussion. As the evaluation of employment quality and employment performance is a multidimensional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difficult to measure with a single indicator,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set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aking into account all stakeholders and divides them into two categories: input and output. Finally,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of employment performance is obtained with the use of th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odel.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article, we consider a new Keynesian dynamic stochastic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with heterogeneous skills and investigate employment dynamics in China's labor market. The Bayesian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s of technology shock shows that employment and the new hiring of high skill labor would increase when this shock hits the economy, but meanwhile, employment and the new hiring of high skill labor will decrease. The Bayesian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s of technology shock predicts that employment increase along with the positive monetary policy shock, but the increase of employment can attribute much more to the low skill labor. The Bayesian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s show that employment of different skills respond differently to the same exogenous shock, meaning that the model with heterogeneous skills may be more reasonable. Then, the result of Bayesian shocks decomposition argues that the employment of low skill labor shows much more volatile than the high skill lab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