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晟 《法制博览》2014,(1):194-195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更加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使得犯罪嫌疑人和被告者的权利得到了法律的尊重与保护,更加体现了司法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而逮捕审查作为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人权保障是否落实到实处,执法是否公正合理都起到了直接而重要的反馈作用。为此,本文就从逮捕必要性审查的角度对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有关侦查监督权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分析,以期进一步学习刑事诉讼法新规定的重要精神,确保司法执法的公正。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司法实践中没有将逮捕必要性证明问题作为逮捕工作的核心,导致实践中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审前羁押率较高,不符合对其教育、矫正的基本宗旨。因此,有必要对逮捕的价值追求重新认识,并以此为基点进一步探讨逮捕程序中必要性证明重要性。根据我国国情现状及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应将类比推理逻辑引入我国的未成年人逮捕必要性证明过程中,由检察机关在遵循先例的基础上对逮捕活动加以审查,并且赋予侦查机关和辩护方充分的异议权和参与权,以达到节约司法资源和有效降低未成年人羁押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司法实务中对未成年人是否和成年人共用一个逮捕条件,《刑事诉讼法》第79条第2款规定的径行逮捕是否当然地适用于未成年人等问题,目前存在较大的困惑和争议。我们认为,根据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特别程序的相关要求,对于未成年人和成年人案件在适用逮捕时应当予以区别对待;应当根据现行《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结合国际公约和刑事司法准则的要求,建立不同于成人司法的逮捕未成年人制度,并初步提出包括应当不予逮捕、一般可以不予逮捕、可以予以逮捕三次层次的具体操作规则。  相似文献   

4.
捕后羁押作为一种保障刑事诉讼程序顺利进行的制度,正确的使用有利于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公平社会的建立。如果滥用逮捕羁押制度则可能会造成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以及侵犯人权的严重问题。我国新《刑事诉讼法》第93条对捕后羁必要性的审查规定有所增加,但仍然不能解决立法和司法上的问题,我国的捕后羁押制度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本文笔者将分析逮捕后羁押审查的必要性以及我国捕后羁押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机制构建提出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对未成年人适用逮捕的立法规定过于原则,面对未成年人犯罪高发的态势,逮捕率居高不下。未成年人逮捕制度的建构应立足于程序保障原则和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要实现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其证据要件、罪行要件和逮捕必要性要件都应有别于对成年人的逮捕条件,同时完善逮捕决定程序的司法属性,保障辩护律师的参与,扩大非羁押性措施的适用率。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监视居住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之一,但是司法实践中,监视居住的执行机关在适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擦边球"的做法,甚至是形成了"变相羁押",因此无论是从实践还是理论角度来考察,监视居住制度都有必要性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林晨芳 《法制博览》2023,(10):76-78
2021年4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提出“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这项新的司法政策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办案实践的具体要求,体现了刑事政策与时代发展相协调,也顺应了人民群众对刑事司法现代化的新期待。在《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中,逮捕是限制人身自由最为严厉的一种,对于保障诉讼顺利进行无疑也是最为有效的措施。曾经一段时间“够罪即捕”的理念导致捕后判轻刑、卡点量刑等问题屡见不鲜。近年来通过对逮捕措施的不断规范,这种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反映检察机关审查逮捕质量的“捕后判处轻缓刑”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依然存在。笔者尝试以H市检察院近三年数据为样本,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降低“捕后判处轻缓刑率”,提升审查逮捕质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刑事诉讼法,新诉讼法对审查逮捕方面进行了大篇幅的修改,有效必要的逮捕适用条件,对审查逮捕工作中的环节进行完善,同时有效减少审查逮捕程序行政化色彩,确立逮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等。刑诉法修改前后的变化对于侦查监督部门来说,存在一定的挑战。新刑诉法下的基础是保障人权,在此前提下对逮捕使用条件进行细化和分析,更加明确了审查逮捕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9.
孙中平  徐利 《法制博览》2013,(11):185-186
原《刑事诉讼法》第60条对逮捕条件的规定过于笼统,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第79条对逮捕条件中的"社会危险性"作了五个方面的具体规定,并且增加了应当逮捕和可以逮捕的几种情形,实践中更具可操作性,但仍存在如何理解和把握的问题,本文将从审查逮捕理论与实务视角对此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许琳琳 《法制博览》2015,(3):103-104
证人证言是现代刑事诉讼的基石。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对证人保护的措施,意味着立法已开始全面关注刑事诉讼中证人的权益,但证人保护制度的整个机制仍需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本文将以科学人性观,即新合理利己主义的人性观理论为基础,对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理论价值进行分析,并论证其完善的必要性以及在实践中完善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