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提升社会认同的视角分析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实际上就是全方位动员各管理主体,明确各自的定位,多渠道运用各种机制,建构整体性的、有效的、集体合作的社会利益关系调适系统。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积极要求、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内在要求。在社会利益关系调适系统中,应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地位、政府的主导地位、社会组织的中介作用和公众的基础作用,紧紧抓住完善社会治理结构这一突破口,并加强相关的各项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省际关系协调治理中,马克思交往方法不乏独到见解。马克思交往方法作为省际关系协调的治理逻辑具有充分合理性,它符合省际关系协调的价值取向、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二者之间表现出多重耦合。马克思交往方法视阈下,省际关系协调不仅符合逻辑合理性,更具备现实可行性。强化中央政府协调作用、构建省际网络化治理结构、建立省际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健全利益共享与补偿机制等府际交往实践,彰显了省际关系协调的现实交往观照,为探求省际关系协调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对政府、社会、市场进行全面领导,政府直接管理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国内社会结构和治理结构正在进行着重大转型,传统的、封闭的社会逐渐被现代的、开放的多元社会取代。当前社会治理中,社会经济问题层出不穷,阶层、群体矛盾不断激化,单纯的强调政府社会管理已力不从心,需要系统思维与治理理念转变。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治理社会是治理中国的核心和归宿,政社关系只是党社关系在社会治理中的一个反映。其实,诸多社会领域问题考验的是执政党及其政府协调各方利益、化解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和凝聚社会情感的能力。这其中的关键是重构执政党与社会的关系,使得中国共产党更好地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能力解决和化解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利益均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协调好利益关系,必须找准对利益关系的协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制度是实现利益关系协调的最关键的因素。利益协调的制度不仅仅需要统揽全局的总体要求,更需要具体的体制机制设计。和谐社会理应建立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有效的利益约束机制、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等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具体制度来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5.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和谐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宏观层面,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应该从建立阶层利益的整体机制入手协调好阶层利益关系,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入手重点协调市民与农民利益关系,从制度创新入手健全和完善社会公平正义机制。  相似文献   

6.
行业协会是我国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协会迅速发展,影响和作用也越来越显著。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转移,行业协会逐渐承担起行业管理的职能,在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履行沟通、服务、代表、监督等职能,协调市场主体利益、提高市场配置效率,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变,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影响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范式,蕴含着信任、网络参与和互惠规范机制,信任有利于建立民族利益主体间的和谐关系,社会网络有利于增加民族间的联系和理解,互惠规范可实现民族利益共赢。社会资本具有正式制度不具备的优势和条件,这种非正式的制度能引导民族利益结构和逐渐增强民族利益意识,减少利益矛盾,建立民族间和谐的利益关系。为此,要重视社会资本对民族利益的协调作用,应建立完善的信任机制减少民族利益协调的成本、建立广泛的社会网络参与进行民族利益引导和建立良好的互惠规范实现民族利益共享,为我国民族利益的协调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党的领导地位是社会治理结构中国特色最鲜明的特征。在新形势下,要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和创新党建品牌,完善党组织全覆盖;通过核心价值引领社会,凝聚社会共识,汇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通过顶层设计出协调利益关系的政策体系,化解社会矛盾,建设公平正义社会;通过扩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构建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关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通过制度建设和制度体系完善,突出法治基础作用;通过借鉴先进理论,总结基层实践经验,完善社会治理理论体系,以此来加强党的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夯实党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共时性挤压"状态下展开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社会的复杂性、分散性、不确定性前所未有地相互叠加,传统的政府"统制"结构、协同互动结构显得捉襟见肘,呼唤着地方治理结构的变革。当前"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地方治理结构呈现出一种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主体协调联动的新态势。基于正在形成和完善中的协调联动结构在中国地方治理中的实践,从解构的角度入手,尝试构建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主体协调联动的结构模型,即在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政府与社会关系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机制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与社会关系方面,要充分发挥责任机制在企业运转中的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东部沿海地区基层党组织顺应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变革,确立以服务发展为基本取向,以发展成效为评价标准,由"政治动员"转向"整合社会",由"计划控制"转向"综合服务",由"直接干预"转向"利益协调",逐渐完成组织功能的现代转换。先发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契合农村治理结构,通过相应的体制和机制创新,努力发挥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刘芳 《探索》2011,(6):9-13
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源。利益关系的不协调,收入分配关系的失范,也是深化改革开放中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适应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从利益分配、利益表达、冲突解决等方面,协调各种利益诉求,统筹兼顾各方面关切,既是协调社会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突破口,也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种社会机制:一是科学有效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二是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表达机制,三是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利益分配机制,四是多层次的收入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有利于最大程度的凝聚改革共识,增强改革动力。利益和谐是和谐社会建构的关键,针对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特点,应该着重加强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以及社会流动机制的建设,以不断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的建构,需要政府与社会的两相配合、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3.
利益分化时代党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利益分化时代社会能保持正常运行,必须不断加强对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这就要求提高党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能力,使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后依然发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关键作用。通过不断完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机制体系,采取合适的途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而又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立峰  潘博 《求实》2020,(2):26-36,M0003,M0004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是党中央强化基层党建、推动基层治理的重大战略部署,亟待学术界予以研究和回应。城市基层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社会整合功能,通过利益整合、结构整合和价值整合达成稳固党的基层政权、提升社区可治理性和强化社区凝聚力等目标,以此实现政党领导和治理绩效之间双向促进的良性循环。城市基层党组织应当以社会整合为着力点,从以推动利益协调和红色网格建设强化党组织权威、以形塑家庭关系和公益网络培育横向合作关系、以培育文化共同体和议题设置能力提升传播有效性等方面来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区域性危机频发存在着一种机制上的误区,危机治理理应关注区域中的公共利益、个体利益和区域利益等利益因素。需要对区域公共危机治理领域进行利益层次的分析,以利益衡量方法确定区域公共危机的治理路径,通过构建区域危机治理的社会参与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发挥各治理主体的动能,形成一种区域性危机合作与协调治理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社会利益结构、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趋势,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对于科学把握和预测社会形势,构建平安和谐云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正:社会治理的重要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正对于社会治理的逻辑要求体现在三个层次:治理结构的公正、治理过程的公正以及治理结果的公正。效率是市场的指挥棒,而公正应该是政府的指南针。在追求社会治理公正中,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主要有:采取积极措施将社会多元主体吸纳到社会治理结构中来,同时要按照民主行政、透明行政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牢固树立成本意识,实现公共财政支出重点由经济建设型向社会发展型的转变;政策制定要按照社会治理过程公正的要求,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结果的相对公正。  相似文献   

18.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改变了计划体制下的乡镇——乡村权力结构,影响到党和国家政策在乡村的贯彻和落实。在社会利益结构深刻调整,利益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以利益协调为基础,理顺乡镇——乡村权力关系,巩固党执政的基层基础,是激发社会活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理论导报》2014,(1):58-58
正参考思路:(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